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7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透水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2.市政道路一般指的是在城市中修建的道路,然而,部分堤坝路采用了市政道路设计标准,因此,部分堤坝路也属于市政道路的一部分。但因为堤坝路车流量及人流量较少,因此人们对堤坝路的关注度比较低。然而,中国目前存在大量堤坝路,堤坝路的结构还存在大量的优化空间。目前堤坝路结构与普通路面结构并无区别,但堤坝路环境与普通道路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因地制宜的对路面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堤坝路位于堤坝上方,所处位置含水量大,基础湿度大,易发生积水及渗水现象,且其上方有车辆通行,路面积水会导致轮胎与地面摩擦力减小,易发生交通事故。且堤坝路车流量一般较小,因此对路面强度要求比常规市政路面要求低,我们可在路面下方适量埋设部分排水结构,用以解决排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在基层上铺设有排水管,排水管沿道路横向铺设,表层和中层的水向下渗透的水可通过排水管向道路两侧排放,道路排水效果显著。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该沥青混凝土结构包括有基层、中层和表层,所述基层和中层之间铺设有若干导水管,若干所述导水管沿道路横向等间距铺设,所述导水管的两端开口,所述导水管的两端伸向道路两侧,所述导水管沿侧壁开设有若干导水口;所述基层和中层为透水混凝土,所述表层为透水沥青混凝土;所述基层和中层的外侧还铺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里侧和外侧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槽里侧的排水口与导水管的口部相对齐。
5.进一步的有,所述基层、中层和表层的顶面中间位置均高于两侧边的位置。
6.进一步的有,所述基层和中层之间还填充有大石子,所述大石子紧密包围在导水管的周边。
7.进一步的有,所述导水管为半圆筒结构,所述导水管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导水管的顶面为凸弧面。
8.进一步的有,所述导水管沿底面两边朝下设有呈倒l型的支撑脚;所述导水管沿顶面朝上设有呈弧形的加强筋。
9.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该沥青混凝土结构包括有基层、中层和表层,基层和中层之间铺设有若干导水管,若干导水管沿道路横向等间距铺设,导水管的两端开口,导水管沿侧壁开设有若干导水口。基层和中层为透水混凝土,表层为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和中层的外侧还铺设有排水槽,排水槽里侧的排水口与导水
管的口部相对齐。表层和中层具有透水性,雨水下渗后可从导水管向道路两侧排出。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向上渗时,可从导水管和排水槽向外排出,导水管的两端与排水槽相贯通,导水管与外部空气相贯通,可加速散去基层、中层和大石子之间的湿气,可防止表层上的水气,不仅可以保护道路,也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基层、2.中层、3.表层、4.导水管、5.导水口、6.排水槽、7.排水口、8.大石子。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图1-4所示,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该沥青混凝土结构包括有基层1、中层2和表层3,基层1和中层2之间铺设有若干导水管4,若干导水管4沿道路横向等间距铺设,导水管4的两端开口,导水管4的两端伸向道路两侧,导水管4沿侧壁开设有若干导水口5。基层1和中层2为透水混凝土,表层3为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1和中层2的外侧还铺设有排水槽6,排水槽6沿里侧和外侧开设有排水口7,排水槽6里侧的排水口7与导水管4的口部相对齐。
19.本实施例的基层1、中层2和表层3的顶面中间位置均高于两侧边的位置。遇到大雨时,表层3上的雨水自动会向道路两侧分流,可避免表层1上有积水。
20.本实施例的基层1和中层2之间还填充有大石子8,大石子8紧密包围在导水管4的周边。大石子8之间有间隙,可容纳从表层3和中层2下渗的水分,道路的透水性较好。
21.本实施例的导水管4为半圆筒结构,导水管4的底面为平面,导水管4的顶面为凸弧面。导水管4沿底面两边朝下设有呈倒l型的支撑脚9。导水管4沿顶面朝上设有呈弧形的加强筋10。半圆筒结构的导水管4的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较长。导水管4底面的支撑脚9可陷在基层1里,便于安装固定导水管4。加强筋10位于导水管4的顶面上,加强筋10能有效增强导水管4的结构强度。
22.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由碎石、水泥、sr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和水组成。透水沥青混凝土由碎石、石油沥青、胶粉、增粘树脂、丁苯橡胶和稳定剂组成。基层1和中层2采用透水混
凝土,表层3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道路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可用于铺设车流量不大的道路,同时具有透水性,适于铺设堤坝道路。
2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表层3、中层2和基层1具有透水性,雨水下渗到地下,也可从导水管4向道路两侧排出。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向上渗时,可从导水管4和排水槽6向外排出,导水管4的两端与排水槽6相贯通,导水管4与外部空气相贯通,可加速散去基层1、中层2和大石子8之间的湿气,可防止表层3上的水气,不仅可以保护道路,也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沥青混凝土结构包括有基层(1)、中层(2)和表层(3),所述基层(1)和中层(2)之间铺设有若干导水管(4),若干所述导水管(4)沿道路横向等间距铺设,所述导水管(4)的两端开口,所述导水管(4)的两端伸向道路两侧,所述导水管(4)沿侧壁开设有若干导水口(5);所述基层(1)和中层(2)为透水混凝土,所述表层(3)为透水沥青混凝土;所述基层(1)和中层(2)的外侧还铺设有排水槽(6),所述排水槽(6)沿里侧和外侧开设有排水口(7),所述排水槽(6)里侧的排水口(7)与导水管(4)的口部相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中层(2)和表层(3)的顶面中间位置均高于两侧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和中层(2)之间还填充有大石子(8),所述大石子(8)紧密包围在导水管(4)的周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4)为半圆筒结构,所述导水管(4)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导水管(4)的顶面为凸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4)沿底面两边朝下设有呈倒l型的支撑脚(9);所述导水管(4)沿顶面朝上设有呈弧形的加强筋(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该沥青混凝土结构包括有基层、中层和表层,基层和中层之间铺设有若干导水管,若干导水管沿道路横向等间距铺设,导水管的两端开口,导水管沿侧壁开设有若干导水口。基层和中层为透水混凝土,表层为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和中层的外侧还铺设有排水槽,排水槽里侧的排水口与导水管的口部相对齐。表层和中层具有透水性,雨水下渗后可从导水管向道路两侧排出。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向上渗时,可从导水管和排水槽向外排出,导水管的两端与排水槽相贯通,导水管与外部空气相贯通,可加速散去基层、中层和大石子之间的湿气,可防止表层上的水气,不仅可以保护道路,也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事故的发生。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席涛 张蕴宝 王国岭 刘吉 马福荣 张希孟 郝学术 赵鹏宇 郭海鹏 王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