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汇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81


电池模组汇流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车的动力来源,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电池模组的汇流结构通常是采用汇流片将一个电芯组内的多个单体电芯的电极进行相应的串并联,然而对于多个电芯组的连接来说,现有的串并联通常是采用铜片会镍片进行连接,对于空间设计的局限性较大,不利于多个电芯组的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连接。
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结构,旨在改善电池模组汇流结构设计局限性较大的问题,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随时改变对电芯组的串并联。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及多个电芯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固定有多个电芯组;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开设有集线槽;每个电芯组均包括多个单体电芯及连接所述多个单体电芯的汇流板;所述每个汇流板上均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所述汇流板上,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集线槽内从而被固定。
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设有所述集线槽的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将所述集线槽的开口进行封闭。
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每个电芯组均包括设于所述多个单体电芯两端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通过多个穿杆将所述多个电芯组的所述连接板进行固定。
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板靠近所述集线槽的一侧电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套设在所述固定螺栓上且被所述固定螺栓压合固定在对应得所述汇流板上。
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集线槽的两侧设有与多个所述导线一一对应的导向块,所述导线远离所述固定圈的一端绕过所述导向块从而固定在所述集线槽内。
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集线槽两侧的所述导向块沿所述集线槽的中轴线方向对称设置;一对对称设置的所述导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集线槽的中轴线方向两侧的侧壁被贯穿。
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电芯组的所述多个单体电芯的两端通过镍片电连接。
1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板为铜板。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汇流结构,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有集线槽,通过将每个电芯组上的汇流板的导线固定在集线槽内,从而使得多个电芯组电连接的导线都通过集线槽引出,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串并连接。同时,通过集线槽对多个导线进行约束,既避免了电芯组的电连接混乱,也提升了汇流结构的设计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汇流结构的立体图;
16.图2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汇流结构去掉固定板的立体图;
17.图3为图2所示电池模组汇流结构去掉部分遮挡的主视图;
18.图4为图3所示电池模组汇流结构的立体图;
19.图5为图3所示电池模组汇流结构的俯视图。
20.图中标号:100、电池模组汇流结构;10、固定支架;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集线槽;14、导向块;141、导向槽;15、穿杆;20、电芯组; 21、单体电芯;22、汇流板;23、镍片;24、导线;241、固定圈;25、固定螺栓;26、连接板;30、固定板;41、第一端板;42、第二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22.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23.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汇流结构100,用于将电池模组内的多个单体电芯按照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串并联以及固定,提升电池模组结构的设计适用范围。
25.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电池模组汇流结构100包括固定支架10及多个电芯组20。其中,固定支架10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具体的,固定支架10整体呈长方体状,且沿长边方向的中轴线分成同样大小的左右两部分,该两部分即分别为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其中,第一支架11 与第二支架12均固定有多个电芯组20。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 12各自内的电芯组20的数量相同,也呈对称设置。
26.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开设有集线槽13。其中,集线槽13设于第一支架11
与第二支架12连接处的顶部。如图4所示,每个电芯组20均包括多个单体电芯21及连接多个单体电芯21的汇流板22。汇流板22为铜板,用于集成每个电芯组20内部的多个单体电芯21的电流或电压。如图3所示,每个电芯组20的多个单体电芯21的两端通过镍片23电连接。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汇流板22上均设有导线24。导线24的外部包覆有绝缘层(图中未示出),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导线24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汇流板22上,导线24的另一端伸入到集线槽13内从而被固定,进而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的串并联,连接在不同的接口上,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具体的,汇流板22靠近集线槽13的一侧电连接有固定螺栓25,导线24的一端电连接有固定圈241。固定圈241套设在固定螺栓25上且被固定螺栓25压合固定在对应得汇流板22上,从而实现导线24在汇流板22上的固定。
28.进一步的,集线槽13的两侧设有与多个导线24一一对应的导向块14,用于将导线24自对应的汇流板22的固定螺栓25上导向至集线槽13内,即导线24 远离固定圈241的一端绕过导向块14从而固定在集线槽13内。具体的,集线槽 13两侧的导向块14沿集线槽13的中轴线方向对称设置。一对对称设置的导向块 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导向槽141,导向槽141沿集线槽13的中轴线方向两侧的侧壁被贯穿,从而使得导线24能够绕过导向槽141,且对导线24进行限位,避免导线24从导向块14上脱落。
29.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10设有集线槽13的一侧设有固定板30。固定板30用于将集线槽13的开口进行封闭,从而进一步的将多个导线24进行固定。其中,固定支架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41与第二端板42。每个电芯组20均包括设于多个单体电芯21两端的连接板26。第一端板41与第二端板42之间通过多个穿杆15将多个电芯组20的连接板26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多个电芯组20固定在固定支架10上,加强电芯组20固定的稳固性。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汇流结构100,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设有集线槽13,通过将每个电芯组20上的汇流板22的导线24固定在集线槽13内,从而使得多个电芯组20电连接的导线24都通过集线槽13引出,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串并连接。同时,通过集线槽13对多个导线 24进行约束,既避免了电芯组20的电连接混乱,也提升了汇流结构的设计适用范围。
31.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