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57



1.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相关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供热方式,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不可再生能源为燃料,燃料燃烧得到的热量传入水中,再将热水送至用户侧。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4.(1)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为不可再生能源,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过度开采会导致能源枯竭,减少了后代能源的储备。
5.(2)不可再生能源的燃烧,伴随着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产生,加速全球变暖。
6.(3)不可再生能源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生态环境、人体等会造成有害的影响。
7.(4)造价相对比较高,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和供热造价偏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降低供热造价,提高用热效率。
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螺旋缠绕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缠绕式换热器顶部连接管路r和管路s;所述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底部连接管路o和管路p;螺旋缠绕式换热器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的一侧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侧上端连接管路l和管路m;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侧下端连接管路j,所述管路j上设有蝶阀e;管路r与管路s并联连接;所述管路r上依次顺序设有蝶阀j、电动阀b、过滤阀c、蝶阀i;所述管路s上设有蝶阀n;管路o与管路p并联连接;所述管路o上依次顺序设有截止阀c、疏水阀、截止阀b;所述管路p上设有截止阀a;管路m与管路l并联连接;所述管路l上依次顺序设有蝶阀h、电动阀a、蝶阀g、过滤阀b;所述管路m上设有蝶阀f。
10.所述螺旋缠绕式换热器侧壁的上端连接管路h,所述管路螺旋缠绕式换热器侧壁的下端连接管路g,所述管路h和管路g之间通过管路f连接,所述管路g和管路f的末端连接管路e;所述板式换热器与螺旋缠绕式换热器连接的一侧的上端连接管路c、其下端连接管路b,所述管路c和管路b之间通过管路d连接,所述管路c和管路d的末端连接管路e;
11.所述管路h上设有蝶阀k,所述管路g上设有蝶阀l,所述管路f上设有蝶阀m,所述管路b上设有蝶阀a,所述管路c上设有蝶阀b,所述管路d上设有蝶阀c。
12.进一步的,所述管路r和管路s并联后通过管路q与螺旋缠绕式换热器顶部连接;所述管路o和管路p并联后通过管路n与螺旋缠绕式换热器底部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管路m和管路l并联后通过管路k与板式换热器上端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管路h通过管路f与管路e连接;所述管路h还连接有管路i;
15.进一步的,所述管路b通过管路d与管路e连接,所述管路b还连接有管路a。
16.进一步的,所述管路a上设有蝶阀d和过滤阀a。
17.所述蝶阀a、蝶阀b、蝶阀c、蝶阀d、过滤阀a、蝶阀e、蝶阀f、过滤阀b、蝶阀g、电动阀a、蝶阀h、截止阀a、截止阀b、疏水阀、截止阀c、蝶阀i、过滤阀c、电动阀b、蝶阀j、蝶阀k、蝶阀l、蝶阀m、蝶阀n分别与plc系统相连接。
18.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是:(1)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2)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3)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对生态环境、人体等造成恶劣影响。(4)降低供热造价,提高用热效率。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区别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1.(1)避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耗。
22.(2)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23.(3)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对生态环境、人体等造成恶劣影响。
24.(4)对循环水的有效利用,降低供热造价,提高用热效率。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示意图。
27.图中1.螺旋缠绕式换热器,2.板式换热器,3.蝶阀a,4.蝶阀b,5.蝶阀c,6.蝶阀d,7.过滤阀a,8.蝶阀e,9.蝶阀f,10.过滤阀b,11.蝶阀g,12.电动阀a,13.蝶阀h,14.截止阀a,15.截止阀b,16.疏水阀,17.截止阀c,18.蝶阀i,19.过滤阀c,20.电动阀b,21.蝶阀j,22.蝶阀k,23.蝶阀l,24.蝶阀m,25.管路a,26.管路b,27.管路c,28.管路d,29.管路e,30.管路f,31.管路g,32.管路h,33.管路i,34.管路j,35.管路k,36.管路l,37.管路m,38.管路n,39.管路o,40.管路p,41.管路q,42.管路r,43.管路s,44.蝶阀n。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中与plc系统相连接的蝶阀a、蝶阀b、蝶阀c、蝶阀d、过滤阀a、蝶阀e、蝶阀f、过滤阀b、蝶阀g、电动阀a、蝶阀h、截止阀a、截止阀b、疏水阀、截止阀c、蝶阀i、过滤阀c、电动阀b、蝶阀j、蝶阀k、蝶阀l、蝶阀m、蝶阀n均不限定某一具体型号,能实现具体功能即可。
29.实施例1
30.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板式换热器2;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顶部连接管路r 42和管路s 43;所述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底部连接管路o 39和管路p 40;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2的一侧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另一侧上端连接管路l 36和管路m 37;所述板式换热器2的另一侧下端连接管路j 34,所述管路j 34上设有蝶阀e 8;管路r 42与管路s 43并联连接;所述管路r 42上依次顺序设有蝶阀j 21、电动阀b 20、过滤阀c19、蝶阀i18;所述管路s 43上设
6、过滤阀a 7、蝶阀a 3、蝶阀b 4、蝶阀m 24、过滤阀b 10、蝶阀g 11、电动阀a 12、蝶阀h 13、蝶阀e 8阀门呈开启状态,蝶阀c 5、蝶阀l 23、蝶阀k 22、蝶阀n 44、蝶阀i 18、过滤阀c 19、电动阀b 20、蝶阀j 21、截止阀a 14、截止阀b 15、疏水阀16、截止阀c1 7、蝶阀f 9阀门呈关闭状态。
45.(2)过程2:当板式换热器2一侧的循环水温度或流量不能够满足末端用热负荷时,末端水经过管路a 25、管路b 26进入板式换热器2,并与经过管路l 36、管路k 35进入板式换热器2的循环水进行换热,末端水吸收了循环水的热量后,经过管路c 27、管路e 29、管路g 31进入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与经过管路r 42、管路q 41进入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的蒸汽进行换热,蒸汽释放热量后变成冷凝水,冷凝水经过管路n 38、管路o 39排至排水点,循环水在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吸收了蒸汽的热量后,经过管路h 32、管路i 33供给末端使用。此时蝶阀d 6、过滤阀a 7、蝶阀a 3、蝶阀b 4、蝶阀k 22、蝶阀l 23、蝶阀i 18、过滤阀c 19、电动阀b 20、蝶阀j 21、截止阀b 15、疏水阀16、截止阀c 17、过滤阀b 10、蝶阀g 11、电动阀a 12、蝶阀h 13、蝶阀e 8阀门呈开启状态,蝶阀c 5、蝶阀m 24、截止阀a 14、蝶阀n 44、蝶阀f 9阀门呈关闭状态。
46.(2)过程3:当板式换热器2一侧无循环水,末端热负荷全部由蒸汽承担。末端水经过管路a 25、管路d 28、管路e 29、管路g 31进入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与经过管路r 42、管路q 41进入螺旋缠绕式换热器1的蒸汽进行换热,末端水吸收蒸汽的热量后,经过管路h 32、管路i 33供给末端使用,蒸汽释放热量后变成冷凝水,冷凝水经过管路n 38、管路o 39排至排水点。此时蝶阀d 6、过滤阀a7、蝶阀c 5、蝶阀l 23、蝶阀k 22、蝶阀i18、过滤阀c19、电动阀b 20、蝶阀j 21、截止阀b 15、疏水阀16、截止阀c 17阀门呈开启状态,蝶阀a 3、蝶阀b 4、蝶阀m 24、蝶阀n 44、截止阀a 14、蝶阀e 8、蝶阀f 9、过滤阀b 10、蝶阀g 11、电动阀a 12、蝶阀h 13阀门呈关闭状态。
47.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