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减震器端盖加工治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力劳动成本的上涨,市场竞争激烈,生产制造成本下降为大势所趋,与人力劳动成本上涨形成冲突,而一方面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品质观念随之提升;另一方面,又要求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逐渐提高,在对汽车减震器端盖加工时,现有工艺一般将减震器端盖安装于加工治具中进行加工,现有的加工治具,固定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杆上,固定板底部中部设置有加强杆,固定板上开设有五个固定孔,将待加工端盖通过螺纹连接于固定孔内,然后对该工件进行铣边、打孔、攻牙等操作;
3.现有的减震器端盖加工用治具,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一次性将五个工件装夹于治具中,对于大批量待加工的工件的加工量,又要考虑到工人的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效率,每加工完治具上的五个工件,需停机将其拆卸安装下一批五个待加工的工件,再次开机进行加工,导致现有的加工治具单次装夹工件的数量过少,在对批量加工的过程中,期间无疑增加了来回更换工件的时间,进而降低了大批量工件的加工效率;而且现有治具中的固定孔为固定形态的,使得该治具只能对相同尺寸的柱形工件进行加工,使其使用范围减小,功能降低,利用价值大大降低了。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减震器端盖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连接轴、连接架、电机、卡块、定位条、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固定螺钉,所述连接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固定架的左侧壁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与其中一个连接架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右侧壁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另一个连接架的右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架和固定架连接,所述电机与外界plc系统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前、后、上、下四个侧板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卡槽中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的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卡块的数量为n,n≥2,所述卡块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卡块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的数量为m,m≥2,所述第二夹具的数量为p,p≥2,所述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安装有固定螺杆,所述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为弧形结构,所述固定架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设置在卡槽的四周,所述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条形槽,所述定位条形槽与定位块配合使用。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增加固定架、连接轴、连接架、电机、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在固定架的四个侧壁设置多个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增加了工件的一次性装夹的数量,使得本技术能够一次性对16个工件进行装夹,当对大批量工件进行加工时,加工期间减少了来回更换工件的时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当加工完每一侧壁的工件时,通过
plc系统启动电机,电动控制固定架旋转一定角度,便于对其他侧壁的工件进行加工,此期间无需停机操作,加快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6.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中的弧形结构的固定槽,用于对圆柱形工件进行夹持,当需要对大尺寸的工件进行加工,通过拆卸一定数量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使得本技术能够对大尺寸工件进行夹持,便于大尺寸工件的加工,增加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使得功能多样化,利用价值也大大提升了;
7.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定位条、定位条形槽,第一夹具或第二夹具通过定位条与定位条形槽的配合使用,实现了第一夹具或第二夹具与固定架的一级定位,定位螺杆与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将第一夹具或第二夹具与固定架进行固定,实现了第一夹具或第二夹具与固定架的二级定位,通过上述双重定位,提高了一夹具或第二夹具与固定架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工件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的立体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与固定架安装的侧剖图;
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夹具与固定架通过定位条与定位条形槽配合使用后的示意图;
1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夹具与固定架通过定位条与定位条形槽配合使用后的示意图。
13.如图,1-固定架、2-连接轴、3-连接架、4-电机、5-卡槽、6-卡块、7-螺纹孔、8-定位条、9-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11-固定螺钉、12-固定槽、13-工件、14-定位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1
15.本实用新型提供减震器端盖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连接轴2、连接架3、电机4、卡块6、定位条8、第一夹具9、第二夹具10、固定螺钉11,连接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架3之间设置有固定架1,固定架1为长方体结构,固定架1的左侧壁连接有连接轴2,连接轴2通过轴承与其中一个连接架3连接,固定架1的右侧壁连接有电机4,电机4设置在另一个连接架3的右侧,电机4的输出轴穿过连接架3和固定架1连接,电机4与外界plc系统连接;固定架1的前、后、上、下四个侧板分别开设有卡槽5,卡槽5的截面为t型结构,卡槽5中固定安装有卡块6,卡块6的截面为t型结构,卡块6的数量为n,n≥2,卡块6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7,卡块6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夹具9和第二夹具10,第一夹具9的数量为m,m≥2,第二夹具10的数量为p,p≥2,第一夹具9与第二夹具10间隔设置,第一夹具9与第二夹具10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螺纹孔7,螺纹孔7中安装有固定螺杆,第一夹具9与第二夹具10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为弧形结构,固定架1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条8,定位条8设置在卡槽5的四周,第一夹具9与第二夹具10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条形槽,定位条形槽与定位块配合使用。
16.实施例2
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工件13的尺寸调整好第一夹具9与第二夹具10之间的
距离,将工件13装夹在第一夹具9与第二夹具10之间,按照此顺序将16个工位的工件13安装完成,通过外界设备对处于固定架1前侧壁的工件13进行铣边、打孔、攻牙等操作,此面的工件13加工完成之后,启动外界plc系统,控制电机4转动,电机4带动固定架1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初始状态顶部或底部的工件13转动至前侧,外界设备对此部分的工件13进行铣边、打孔、攻牙等操作,剩余的工件13仍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本技术中的16个工件13全部加工完成后,将各个侧壁上的第一夹具9或第二夹具10中的固定螺杆调松,将加工完成的工件13取出,大批量的工件13均通过上述步骤完成加工;若需要加工的工件13尺寸不同,通过增加或减少固定架1上的第一夹具9、第二夹具10的数量,并对第一夹具9、第二夹具10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第一夹具9和第二夹具10之间的距离进行合适调整,使得本技术能够对不同工件13进行装夹加工,增大了使用范围。
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