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锅底料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49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锅底料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火锅作为传统的饮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而火锅的发展离不开火锅底料的发展,在火锅底料中,牛油为红汤火锅的最佳选择之一,而传统的牛油都是加入香料熬制后,直接为小方块加入锅中,对于现在最求新鲜感和品质的人们来讲,缺少了美感,所以很多火锅底料的牛油也成了格式各样,以吸引顾客;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离不开成型装置,传统的成型一般就是一个模具,再浇筑时模具合并,浇筑完成后再开模取料,但是在浇筑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模具不固定,无法确保模具完全闭合,导致浇筑时液态的牛油容易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成型装置在浇筑时无法确保模具完全闭合,导致浇筑时液态的牛油容易溢出的问题,提出一种火锅底料成型装置。
4.一种火锅底料成型装置,包括上盖30、检测环10和下模具20,所述检测环10设置于所述上盖30的底部,并与所述上盖30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20 设置于所述检测环10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上盖30和所述检测环10契合,所述检测环10包括若干组检测组件11和指示灯12,所述指示灯12设置于所述上盖30的外侧,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均布在所述检测环10的内侧,且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均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相互之间均电性连接,且所述指示灯12与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串联并外接电源,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均包括两个球形触点111和两个弹簧112,两根所述弹簧112 均设置于所述检测环10的内侧,且两个所述弹簧112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球形触点111均设置于两根所述弹簧112之间,并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弹簧1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球形触点111均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
5.其中,所述检测环10还具有环形台13和环形槽14,所述环形台13设置于所述检测环10的底部,且所述环形台13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所述环形槽14 设置于所述环形台13的外侧,且所述环形槽14与所述环形台同心设置,所述环形台13和所述环形槽14均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 均设置于所述环形槽14的内侧。
6.其中,所述下模具20包括若干根导电柱21和闭锁机构22,若干根所述导电柱21均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顶部内侧,若干根所述导电柱21与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一一对应,且若干根所述导电柱21均与对应的所述检测组件11 契合,所述闭锁机构22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顶部,且所述闭锁机构22与所述上盖30契合。
7.其中,所述下模具20还具有凹槽23、若干个球形坑24和接触环25,所述凹槽23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内侧,且所述凹槽23与所述检测环10契合,所述接触环25设置于所述凹槽23的外侧,且所述接触环25与所述凹槽23同心设置,若干个所述球形坑24均对称设置于
所述接触环25的内外两侧,且若干个所述球形坑24均与相邻的所述球形触点111契合,若干根所述导电柱21 均贯穿所述接触环25,且若干根所述导电柱均设置于内外两侧的所述球形坑24 之间。
8.其中,所述闭锁机构22包括顶杆221、导气管222、气囊223和锁针224,所述顶杆221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顶部,且所述顶杆221与所述上盖30契合,所述气囊223设置于所述顶杆221的内部,所述锁针224对称设置于所述顶杆221的顶部两侧,并贯穿所述顶杆221的侧壁与所述气囊223固定连接,且所述锁针224与所述顶杆221滑动连接,所述导气管222设置于所述下模具 20的内部,所述导气管222的一端与气囊223连通。
9.其中,所述上盖30具有圆槽32和深孔31,所述深孔31设置于所述上盖 30的底部,且所述深孔31与所述顶杆221契合,所述圆槽32设置于所述深孔 31的顶部,并与所述深孔31连通,且所述圆槽32与所述锁针224契合。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上盖与下模具完全闭合的时候,两个球形触点通过下模具电性连接,若干组检测组件与指示灯形成完整的电路,使指示灯发光,提示闭合完全,解决了现有的成型装置在浇筑时无法确保模具完全闭合,导致浇筑时液态的牛油容易溢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3.10-检测环、11-检测组件、111-球形触点、112-弹簧、12-指示灯、13-环形台、 14-环形槽、20-下模具、21-导电柱、22-闭锁机构、221-顶杆、222-导气管、223
‑ꢀ
气囊、224-锁针、23-凹槽、24-球形坑、25-接触环、30-上盖、31-深孔、32-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17.一种火锅底料成型装置,包括上盖30、检测环10和下模具20,所述检测环10设置于
所述上盖30的底部,并与所述上盖30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20 设置于所述检测环10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上盖30和所述检测环10契合,所述检测环10包括若干组检测组件11和指示灯12,所述指示灯12设置于所述上盖30的外侧,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均布在所述检测环10的内侧,且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均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相互之间均电性连接,且所述指示灯12与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串联并外接电源,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均包括两个球形触点111和两个弹簧112,两根所述弹簧112 均设置于所述检测环10的内侧,且两个所述弹簧112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球形触点111均设置于两根所述弹簧112之间,并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弹簧1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球形触点111均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
18.在本实施方案中,当上盖30和所述下模具20完全闭合,所述检测环10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两根所述弹簧112分别将两个所述球形触点111与所述下模具20压紧贴合,两个所述球形触点111通过所述下模具20电性连接,若干个所述检测组件11与所述指示灯12形成完整的闭合电路,使所述指示灯12发光,提示成型装置已完全闭合,解决了现有的成型装置在浇筑时无法确保模具完全闭合,导致浇筑时液态的牛油容易溢出的问题。
1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环10还具有环形台13和环形槽14,所述环形台13设置于所述检测环10的底部,且所述环形台13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所述环形槽14设置于所述环形台13的外侧,且所述环形槽14与所述环形台同心设置,所述环形台13和所述环形槽14均与所述下模具20契合,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 11均设置于所述环形槽14的内侧。
20.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环形台13和所述环形槽14交错设置,提升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之间的密封性,当所述上盖30和所述下模具20闭合后防止尚未冷却的牛油溢出。
21.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20包括若干根导电柱21和闭锁机构22,若干根所述导电柱21均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顶部内侧,若干根所述导电柱21与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一一对应,且若干根所述导电柱21均与对应的所述检测组件11契合,所述闭锁机构22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顶部,且所述闭锁机构22 与所述上盖30契合。
22.在本实施方案中,当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闭合后,所述导电柱21 将同一组所述检测组件11中的两个所述球形触点111电性连接,使若干组所述检测组件11与所述指示灯12形成闭电路,从而使所述指示灯12发光,所述闭锁机构22用以使所述上盖30和所述下模具20定位对齐,同时将所述上盖30 与所述下模具20固定连接。
23.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20还具有凹槽23、若干个球形坑24和接触环25,所述凹槽23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内侧,且所述凹槽23与所述检测环10契合,所述接触环25设置于所述凹槽23的外侧,且所述接触环25与所述凹槽23 同心设置,若干个所述球形坑24均对称设置于所述接触环25的内外两侧,且若干个所述球形坑24均与相邻的所述球形触点111契合,若干根所述导电柱21 均贯穿所述接触环25,且若干根所述导电柱均设置于内外两侧的所述球形坑24 之间。
24.在本实施方案中,当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闭合,所述凹槽23与所述环形台13契合,所述接触环25与所述环形槽14契合,提升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未凝固的牛油溢出,所述球形坑24与所述球形触点111契合,防止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闭合后,成型装置因外界原因再次错位,同时若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尚
未完全闭合,所述球形触点111与所述球形坑24错位,从而使同一组所述检测组件11中的所述球形触点111无法通过与所述导电柱21相互电性连接。
25.进一步的,所述闭锁机构22包括顶杆221、导气管222、气囊223和锁针 224,所述顶杆221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顶部,且所述顶杆221与所述上盖 30契合,所述气囊223设置于所述顶杆221的内部,所述锁针224对称设置于所述顶杆221的顶部两侧,并贯穿所述顶杆221的侧壁与所述气囊223固定连接,且所述锁针224与所述顶杆221滑动连接,所述导气管222设置于所述下模具20的内部,所述导气管222的一端与气囊223连通。
26.在本实施方案中,未闭合时,所述锁针224收纳在所述顶杆221的内侧,所述上盖30通过所述顶杆221与所述下模具20定位对齐,当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完全闭合,所述导气管222通过外接气泵,将空气通入所述气囊223,所述气囊223膨胀,将所述锁针224顶出,将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固定锁死。
27.进一步的,所述上盖30具有圆槽32和深孔31,所述深孔31设置于所述上盖30的底部,且所述深孔31与所述顶杆221契合,所述圆槽32设置于所述深孔31的顶部,并与所述深孔31连通,且所述圆槽32与所述锁针224契合。
28.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上盖30通过所述深孔31与所述顶杆221契合从而实现与所述下模具20的定位对齐,定位对齐后,所述导气管222通过外接气泵,将空气通入通入所述气囊223,所述气囊223膨胀将所述锁针224顶出,使所述锁针224与所述圆槽32契合,将所述上盖30与所述下模具20固定锁死。
2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