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锤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45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锻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空气锤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锤是自由锻造机器的一种,它有两个气缸,压缩气缸将空气压缩,通过分配阀送入工作气缸,推动活塞连同锤头作上下运动起锤击作用,广泛用于中小型锻件的生产。
3.空气锤与其它锻锤一样,工作时动力作用的时间是往复式机器的动荷载,动力作用的形式是瞬态脉冲动荷载,属于冲击和震动较大的锻压设备,需要配备减震装置。
4.现有的空气锤减震装置都是固定结构,针对不同体积的工件以及不同的运动行程,减震装置的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锤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空气锤减震装置,包括空气锤主体,所述空气锤主体包括上砧铁和下砧铁,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
8.减震油腔,布设于下砧铁一侧,与所述下砧铁装配相接,用于液压减震;
9.调节油腔,一端与减震油腔相连通,另一端与上砧铁装配相接,用于通过上砧铁的运动调节减震油腔中的液压油量;以及
10.阀门组件,布设于调节油腔内部,用于在震击过程中限制液压油的流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气锤主体还包括:
12.基座,所述下砧铁弹性活动装配于基座上;以及
13.工作气缸,装配于基座一侧,用于驱动上砧铁的运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油腔包括:
15.第一油腔,布设于下砧铁一侧;
16.活塞,滑动装配于第一油腔中且与下砧铁固定相接;以及
17.弹性复位件,弹性连接所述活塞和第一油腔。
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油腔包括:
19.第二油腔,与第一油腔相连通,其上布设有若干的副油室;
20.第三油腔,与第二油腔相连通,用于盛置液压油;以及
21.从动塞杆,一端与上砧铁固定相接,另一端滑动布设于第三油腔中。
2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门组件包括:
23.固定件,固定布设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之间,其上布设有若干的封堵槽;
24.运动件,滑动布设于固定件一侧,其上布设有若干的封堵件,且所述封堵件与封堵槽匹配设置;以及
25.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运动件和固定件。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通过布设于空气锤下砧铁一侧的减震油腔以及调节油腔,能够根据锻压不同体积的工件,自适应调节减震装置的行程,针对不同体积工件有不同的减震行程,具有更加优良的减震效果。
2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空气锤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空气锤减震装置中图示标记a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空气锤减震装置中阀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空气锤主体、101-基座、102-工作气缸、103-上砧铁、104-下砧铁、2-减震油腔、201-第一油腔、202-活塞、203-弹性复位件、3-调节油腔、301-第二油腔、302-副油室、303-第三油腔、304-从动塞杆、4-阀门组件、401-运动件、402-固定件、403-封堵件、404-封堵槽、40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3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空气锤减震装置,包括空气锤主体1,所述空气锤主体1包括上砧铁103和下砧铁104,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减震油腔2,布设于下砧铁104一侧,与所述下砧铁104装配相接,用于液压减震;调节油腔3,一端与减震油腔2相连通,另一端与上砧铁103装配相接,用于通过上砧铁103的运动调节减震油腔2中的液压油量;以及阀门组件4,布设于调节油腔3内部,用于在震击过程中限制液压油的流动。
36.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所述空气锤在进行锻压工作时,当所需锻压的工件较大,上砧铁103与下砧铁104之间的行程较短时,运动过程中调节油腔3与减震油腔2中的液压油量较少,以使上砧铁103在与工件撞击的过程中,减震油腔2的运动行程较短,达到快速减震的目的,当所需锻压的工件较小时,上砧铁103与下砧铁104之间的行程较大,此时利用调节油腔3的容积变化能够改变减震油腔2与调节油腔3之间的液压油量,使得减震油腔2在减震运动过程中的行程较大,能够有效缓解冲击,提高减震效果,使得该减震装置能够根据锻压不同体积的工件,自适应调节减震装置的行程,具有更加优良的减震效果。
37.如图1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锤主体1还包括:基座101,所述下砧铁104弹性活动装配于基座101上;以及工作气缸102,装配于基座101一侧,用于驱动上砧铁103的运动。
38.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所述上砧铁103通过工作气缸102中活塞的运动,驱动上砧铁103以多种运动方式进行动作,且此技术为现有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做具体赘述。
39.如图1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油腔2包括:第一油腔201,布设于下砧铁104一侧;活塞202,滑动装配于第一油腔201中且与下砧铁104固定相接;以及弹性复位件203,弹性连接所述活塞202和第一油腔201。
40.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活塞202在第一油腔201中滑动时,能够克服弹性复位件203的弹性作用力运动,所述弹性复位件203具有初步减震的功能,并且在工件离开下砧铁104后能够通过弹性复位件203快速复位。
4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油腔3包括:第二油腔301,与第一油腔201相连通,其上布设有若干的副油室302;第三油腔303,与第二油腔301相连通,用于盛置液压油;以及从动塞杆304,一端与上砧铁103固定相接,另一端滑动布设于第三油腔303中。
42.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当上砧铁103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从动塞杆304的传动作用,能够将第三油腔303中的液压油压入第二油腔301中,且从动塞杆304越靠近调节油腔3一侧,压入的液压油越多,当所述活塞202在撞击作用下压动第一油腔201中的液压油时,液压油进入布设于第二油腔301上的若干副油室302中,由于液压油的流动需要时间,因此能够达到使下砧铁104阻尼滑动的目的,提高减震效果。
43.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况中,所述副油室302的布设数量与液压油量匹配设置。
44.如图3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4包括:固定件402,固定布设于第二油腔301和第三油腔303之间,其上布设有若干的封堵槽404;运动件401,滑动布设于固定件402一侧,其上布设有若干的封堵件403,且所述封堵件403与封堵槽404匹配设置;以及弹性件405,弹性连接所述运动件401和固定件402。
45.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当上砧铁103与工件撞击的一瞬间,第二油腔301中的液压油快速冲入运动件401一侧,此时在冲力作用下,运动件401克服弹性件405的弹性作用力朝向固定件402一侧运动,并将其上的封堵件403扣合于封堵槽404中,使阀门组件4整体处于封堵状态,防止液压油回流至第三油腔303中,并且当调节油腔3中的液压油趋于稳定后,运动件401复位,使得第二油腔301与第三油腔303之间再次导通,以使液压油能够跟随从动塞杆304的运动负压吸回第三油腔303中。
46.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气锤减震装置,并通过布设于下砧铁104一侧的减震油腔2以及调节油腔3,能够根据锻压不同体积的工件,自适应调节减震装置的行程,针对不同体积工件有不同的减震行程,具有更加优良的减震效果。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一侧”、“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空气锤减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