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温密封防短路接触件。
背景技术:
2.双同轴接触件是符合gjb 2293的一种标准接触件,在电连接器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传输1553b总线信号。双同轴接触件从应用环境上分类,有非密封式,密封式、耐高温密封式等;从结构形式上分类,有双插孔、插针孔、插孔、插针等,目前具有耐高温密封性能的双同轴接触件一般采用玻璃烧结实现,可以实现耐高温及密封功能,但不能实现防短路功能,且只能安装在插合端,在插合端长时间高温的直接作用下,对其耐高温及密封性能影响较大。
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对分离脱落电连接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传统环境下分离脱落电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分离后,插座可承受几十秒的高压密封作用及高温防短路要求,进一步提出了为避免在分离脱落电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分离后,插座在承受800℃高温环境作用30min后漏气、漏水而导致插座背面层接点间短路,即插座中包含双同轴接触件在内的所有接触件都需具备长时间高温、密封及防短路功能,传统的双同轴接触件由于不具备耐长时间高温、密封及防短路功能而不能满足型号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耐高温密封防短路接触件,能使双同轴接触件具有耐长时间高温、密封及防短路功能。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耐高温密封防短路接触件,应用在电连接器上,包括安装在电连接器的插合端的同轴双插孔组件,安装在电连接器的活动层上的同轴双插针组件,以及安装在电连接器的尾端的同轴插孔组件,同轴双插针组件随活动层左右移动而实现接触件的电路的接通和断开。
6.优选的,从内至外所述同轴双插孔组件一端的接插件结构分别为插孔、插针和插孔,从内至外所述同轴双插孔组件另一端的接插件结构分别为插孔、插孔和插孔,从内至外所述同轴双插针组件两端的接插件结构分别插针、插针和插针,从内至外所述同轴插孔组件的接插件结构分别为插孔、插孔和插孔。
7.优选的,所述同轴双插孔组件包括中间层插针、第一外层插孔、第一外层绝缘体、第一中间层绝缘体、第一中间层插孔、第二外层插孔、中心层双插孔、第二中间层绝缘体和第二外层绝缘体,所述中心层双插孔的一端设置在第一中间层绝缘体内,所述中心层双插孔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中间层绝缘体内,第一中间层绝缘体设置在中间层插针内,第二中间层绝缘体设置在中间层插孔内,中间层插针设置在外层绝缘体内,第一中间层插孔设置在第一外层绝缘体内,第一外层绝缘体设置在第一外层插孔内,第二外层绝缘体设置在第二外层插孔内,第一外层插孔设置在第二外层插孔内。
8.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层插孔上设有卷边,所述第一外层插孔依靠卷边的作用力而
固定在第二外层插孔内。
9.优选的,所述卷边与第二外层插孔为一体成型。
10.优选的,所述同轴双插针组件包括中心层双插针、中间层双插针、外层双插针、烧结本体和玻胚,中心层双插针、中间层双插针、外层双插针通过玻胚固定连接在烧结本体上。
11.优选的,所述同轴插孔组件包括第三外层插孔、第三外层绝缘体、第二中心层插孔、第三中间层插孔和第三中间层绝缘体,第二中心层插孔设置在第三中间层绝缘体内,第三中间层绝缘体设置在第三中间层插孔内,第三中间层插孔设置在第三外层绝缘体内,第三外层绝缘体设置在第三外层插孔内。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耐高温密封防短路接触件设置成同轴双插孔组件、同轴双插针组件和同轴插孔组件的结构,由于同轴双插孔组件设置在电连接器的插合端,因此能起到隔热作用,能有效的减缓热量的传动,将同轴双插针组件设置在电连接器的活动层上,由于活动层可左右移动,因此,同轴双插针组件能随活动层而左右移动,当活动层向右移动时,活动层能带动同轴双插针组件与同轴插孔组件的电连接,从而实现了电路的接通,当活动层向左移动时,活动层能带动同轴双插针组件与同轴插孔组件的断开,从而实现了电路的断开,即实现了防短路的功能,由于同轴插孔组件设置在电连接器的尾端,因此能起到固定导线的功能。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密封防短路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同轴双插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同轴双插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同轴插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1同轴双插孔组件、10中间层插针、11第一外层插孔、12第一外层绝缘体、13第一中间层绝缘体、14第一中间层插孔、15第二外层插孔、16中心层双插孔、17第二中间层绝缘体、18第二外层绝缘体、19卷边、2同轴双插针组件、21中心层双插针、22中间层双插针、23外层双插针、24烧结本体、25玻胚、3同轴插孔组件、31第三外层插孔、32第三外层绝缘体、33第二中心层插孔、34第三中间层插孔、35第三中间层绝缘体、4插合端、5活动层、6尾端。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耐高温密封防短路接触件,应用在电连接器上,包括安装在电连接器的插合端4的同轴双插孔组件1,安装在电连接器的活动层5上的同轴双插针组件2,以及安装在电连接器的尾端6的同轴插孔组件3,同轴双插针组件2随活动层5左右移动而实现接触件的电路的接通和断开。
21.将耐高温密封防短路接触件设置成同轴双插孔组件1、同轴双插针组件2和同轴插孔组件3的结构,由于同轴双插孔组件1设置在电连接器的插合端4,因此能起到隔热作用,能有效的减缓热量的传动,将同轴双插针组件2设置在电连接器的活动层5上,由于活动层5
可左右移动,因此,同轴双插针组件2能随活动层5而左右移动,当活动层5向右移动时,活动层5能带动同轴双插针组件2与同轴插孔组件3的电连接,从而实现了电路的接通,当活动层5向左移动时,活动层5能带动同轴双插针组件2与同轴插孔组件3的断开,从而实现了电路的断开,即实现了防短路的功能,由于同轴插孔组件3设置在电连接器的尾端6,因此能起到固定导线的功能。
22.从内至外所述同轴双插孔组件1一端的接插件结构分别为插孔、插针和插孔,从内至外所述同轴双插孔组件1另一端的接插件结构分别为插孔、插孔和插孔,具体的,所述同轴双插孔组件1包括中间层插针10、第一外层插孔11、第一外层绝缘体12、第一中间层绝缘体13、第一中间层插孔14、第二外层插孔15、中心层双插孔16、第二中间层绝缘体17和第二外层绝缘体18,所述中心层双插孔16的一端设置在第一中间层绝缘体13内,所述中心层双插孔16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中间层绝缘体17内,第一中间层绝缘体13设置在中间层插针10内,第二中间层绝缘体17设置在中间层插孔内,中间层插针10设置在外层绝缘体内,第一中间层插孔14设置在第一外层绝缘体12内,第一外层绝缘体12设置在第一外层插孔11内,第二外层绝缘体18设置在第二外层插孔15内,第一外层插孔11设置在第二外层插孔15内。
23.所述第二外层插孔15上设有卷边19,所述第一外层插孔11依靠卷边19的作用力而固定在第二外层插孔15内,能简化第一外层插孔11和第二外层插孔15的固定结构,安装拆卸方便,连接可靠,所述卷边19与第二外层插孔15为一体成型,能简化卷边19与第二外层插孔15的安装工艺,提高卷边19在第二外层插孔15上的安装强度,提高卷边19与第一外层插孔11的接触质量。
24.从内至外所述同轴双插针组件2两端的接插件结构分别插针、插针和插针,所述同轴双插针组件2包括中心层双插针21、中间层双插针22、外层双插针23、烧结本体24和玻胚25,中心层双插针21、中间层双插针22、外层双插针23通过玻胚25固定连接在烧结本体24上,能使同轴双插针组件2的三个插针结构相互独立,保证同轴双插针组件2与同轴插孔组件3的接通,烧结本体24实现了同轴双插针组件2的耐高温和耐密封功能。
25.从内至外所述同轴插孔组件3的接插件结构分别为插孔、插孔和插孔,所述同轴插孔组件3包括第三外层插孔31、第三外层绝缘体32、第二中心层插孔33、第三中间层插孔34和第三中间层绝缘体35,第二中心层插孔33设置在第三中间层绝缘体35内,第三中间层绝缘体35设置在第三中间层插孔34内,第三中间层插孔34设置在第三外层绝缘体32内,第三外层绝缘体32设置在第三外层插孔31内,能使同轴插孔组件3的三个插孔接触件结构互不干涉,简化了整个同轴插孔组件3的结构。
26.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