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柱浇筑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建筑工作中,通常使用混凝土浇筑来建设主体承重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施工中。
3.现有的混凝土柱浇筑时,通过搭建浇筑管的形式从而对浇筑管内进行浇筑作业,但是这种操作方法比较复杂,搭建的施工辅助工具不方便重复使用,同时在搭建和拆除时比较费时间,工作效率低,影响工作效率和浇筑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混凝土柱浇筑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其包括:箱体、限位组件、移动组件和浇筑管,所述箱体内壁旋转连接限位组件,所述箱体底部固定安装移动组件,所述浇筑管卡接在限位组件内壁,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内壁均匀安装活动块一,所述箱体内壁左右两侧均匀连接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四组,所述箱体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方孔,所述方孔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顶盖板,两组所述顶盖板对开设置,所述顶盖板表面开设半圆孔,两组所述半圆孔配合形成圆形。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盖板顶部固定安装把手,所述把手位于半圆孔弧面侧,所述顶盖板顶部固定安装挡板,所述挡板底部外壁与箱体顶部卡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底部中心位置开设圆孔,所述圆孔位于两组所述半圆孔正下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座端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内盖板,所述内盖板顶部开设半圆孔,所述内盖板顶部前后两端外壁均固定安装活动块二,所述活动块二与活动块一之间活动连接气缸一。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有四组,四组所述万向轮固定安装在箱体底部四角处,所述箱体底部四周均匀安装气缸二,同侧两组所述气缸二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底
座一。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浇筑管外壁均匀安装浇筑环,所述浇筑环内壁开设圆环槽,所述浇筑管与半圆孔配合卡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底座二,所述底座二设有八组,八组所述底座二分别安装在气缸二输出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移动组件方便对箱体进行移动和在对箱体底部进行固定,方便进行施工,通过万向轮驱动箱体移动,在需要进行浇筑混凝土柱时,通过伸长气缸二,通过底座一与地面接触,从而对箱体进行支撑和固定,通过限位组件与浇筑管配合使用,从而方便将浇筑管与半圆孔配合卡接,对浇筑管进行定位,从而方便快速进行浇筑混凝土,从而方便快速完成混凝土柱的浇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在混凝土成型后,通过将箱体吊装取出后,方便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浇筑管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浇筑管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底座二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箱体100、活动块一110、安装座120、方孔130、圆孔140、限位组件200、顶盖板210、把手211、挡板212、半圆孔213、内盖板220、活动块二221、气缸一222、移动组件300、万向轮310、气缸二320、底座一330、底座二340、浇筑管400、浇筑环410、圆环槽420。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2.实施例1: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具有方便快速浇筑混凝土柱,可重复使用的优点,请参阅图1-4,包括箱体100、限位组件200、移动组件300和浇筑管400,箱体100内壁旋转连接限位组件200,箱体100底部固定安装移动组件300,浇筑管400卡接在限位组件200内壁,箱体100左右两侧内壁均匀安装活动块一110,箱体100内壁左右两侧均匀连接安装座120,安装座120设有四组,箱体100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方孔130,方孔130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顶盖板210,两组顶盖板210对开设置,顶盖板210表面开设半圆孔213,两组半圆孔213配合形成圆形,顶盖板210顶部固定安装把手211,把手211位于半圆孔213弧面侧,顶盖板210顶部固定安装挡板212,挡板212底部外壁与箱体100顶部卡接,箱体100底部中心位置开设圆孔140,圆孔140位于两组半圆孔213正下方,具体的,箱体100具有安装限位组件200和移动组件300的作用,限位组件200对浇筑管400具有支撑和定位的作用,移动组件300具有方便移动箱体100的作用,浇筑管400具有浇筑混凝土从而建设
混凝土柱的作用,活动块一110和活动块二221配合使用,具有方便安装气缸一222的作用,安装座120具有方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内盖板220的作用,方孔130具有方便安装顶盖板210的作用,顶盖板210和内盖板220表面均通过半圆孔213配合,从而对浇筑管400进行卡接限位,把手211具有方便开合顶盖板210的作用,挡板212具有方便在释放顶盖板210卡接浇筑管400时,将顶盖板210卡接在箱体100顶部的作用,圆孔140具有方便穿过浇筑管400的作用;
24.进一步的,安装座120端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内盖板220,内盖板220顶部开设半圆孔213,内盖板220顶部前后两端外壁均固定安装活动块二221,活动块二221与活动块一110之间活动连接气缸一222,具体的,内盖板220顶部半圆孔213具有卡接浇筑管400外壁的作用,气缸一222具有方便控制内盖板220开合的作用,通过气缸一222缩杆,方便上拉内盖板220,从而释放浇筑管400,方便对浇筑管400进行安装和拆卸。
25.进一步的,移动组件300包括万向轮310,万向轮310设有四组,四组万向轮310固定安装在箱体100底部四角处,箱体100底部四周均匀安装气缸二320,同侧两组气缸二320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底座一330,浇筑管400外壁均匀安装浇筑环410,浇筑环410内壁开设圆环槽420,浇筑管400与半圆孔213配合卡接,具体的,万向轮310具有方便驱动箱体100进行移动的作用,气缸二320具有方便伸缩,从而控制底座一330与地面接触,当箱体10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进行浇筑混凝土柱时,通过驱动气缸二320伸杆,从而将底座一330与地面接触,从而方便对箱体100底部进行固定,浇筑环410具有与顶盖板210和内盖板220表面半圆孔213内壁进行卡接,从而方便对浇筑管400进行卡接固定,提高浇筑混凝土时浇筑管400的稳定性。
26.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驱动万向轮310,从而将箱体10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驱动气缸二320向下伸杆,从而将底座一330推送至于地面紧密接触,对箱体100进行固定,通过驱动气缸一222向上拉动内盖板220翻转,同时通过手持把手211翻转顶盖板210,然后通过将浇筑管400进行吊装,由方孔130内插入到箱体100,随后将浇筑管400穿过圆孔140与地面接触,通过驱动气缸一222伸杆,将内盖板220复位与浇筑环410外壁进行卡接,随后释放顶盖板210对浇筑管400外壁进行卡接,从而对浇筑管400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将混凝土导入到浇筑管400内壁进行浇筑,待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硬化成型后,通过驱动气缸二320释放内盖板220,通过驱动气缸二320收回底座一330,再通过吊装将箱体100取出即可重复利用,快速完成混凝土柱浇筑。
27.实施例2: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混凝土柱浇筑的移动式浇筑平台,请参阅图5,包括底座二340;
29.进一步的,移动组件300还包括底座二340,底座二340设有八组,八组底座二340分别安装在气缸二320输出端,具体的,底座二340方便对箱体100底部进行固定,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浇筑时,箱体100的稳定性。
30.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驱动万向轮310,从而将箱体10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驱动气缸二320向下伸杆,从而将底座二340推送至于地面紧密接触,对箱体100进行固定,通过驱动气缸一222向上拉动内盖板220翻转,同时通过手持把手211翻转顶盖板210,然后通过将浇筑管400进行吊装,由方孔130内插入到箱体100,随后将浇筑管400
穿过圆孔140与地面接触,通过驱动气缸一222伸杆,将内盖板220复位与浇筑环410外壁进行卡接,随后释放顶盖板210对浇筑管400外壁进行卡接,从而对浇筑管400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将混凝土导入到浇筑管400内壁进行浇筑,待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硬化成型后,通过驱动气缸二320释放内盖板220,通过驱动气缸二320收回底座二340,再通过吊装将箱体100取出即可重复利用,快速完成混凝土柱浇筑。
31.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