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氧机专用的气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20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氧机专用的气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制氧机中所用到的气压调节装置,整体成本相对较高,安装较为复杂且在与制氧机的装配过程中会出现较小比例的损坏情况,性能方面现有气压调节装置气压气密性较差,调节精度不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制氧机专用的气压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制氧机专用的气压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压调节基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而导致性能方面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氧机专用的气压调节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调节组件及执行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紧钉螺丝、调节弹簧、膜片及膜片压板,所述膜片将壳体内部分隔为调节腔室及平衡腔室;所述执行组件包括顶针、顶针压板及顶针弹簧,所述顶针端部受顶针弹簧及调节弹簧的作用始终与膜片压板相抵,所述顶针与顶针压板之间形成气流间隙,所述气流间隙受膜片运动实现大小调节;所述壳体外壁上连通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气流间隙与平衡腔室相连通,所述出气口直接与平衡腔室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上壳体内,所述膜片外缘卡设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所述执行组件安装于下壳体内,所述进气口及出气口设置在下壳体外壁上。
6.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顶部固定有螺纹管,所述紧钉螺丝与螺纹管螺纹连接,并通过旋进和旋出实现调节组件沿壳体轴向的运动;所述膜片压板包括固定在膜片中部的上压板及下压板,所述上压板设置在膜片上方,所述下压板设置在膜片下方,并贯穿膜片与上压板螺纹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弹簧下端与上压板相抵,上端连接有调节片,所述调节片与紧钉螺丝下端相抵。
7.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呈一体结构的套管,所述套管内部与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执行组件安装于套管内,其中所述顶针压板与套管固定连接,所述顶针贯穿顶针压板,并与下压板相抵,且气流间隙形成于顶针压板下端面与顶针之间;所述顶针弹簧设置于套管内,上端与顶针下端面相抵。
8.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顶部贯穿设置有调压孔,所述调压孔连通调节腔室与外界。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0.本实用新型由壳体、调节组件及执行组件构成,通过调节组件及执行组件在壳体内的配合工作,实现平衡腔室内的气压平衡,并使得气压平衡输出;而平衡腔室内的气压大小通过膜片的位置状态得以体现,由于膜片的动作能够实现顶针动作,进而实时气压调节
气流间隙的大小,控制进气端的气流压力,实现气压的实时调节,功能性强。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氧机专用的气压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氧机专用的气压调节装置的1/4剖视结构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组件及执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其中:1、壳体,11、上壳体,12、上壳体,13、进气口,14、出气口,15、调节腔室,16、平衡腔室,17、调压孔,18、套管;
16.2、调节组件,21、紧钉螺丝,22、螺纹管,23、调节片,24、调节弹簧,25、膜片,26、膜片压板,261、上压板,262、下压板;
17.3、执行组件,31、顶针压板,32、顶针,321、橡胶垫,33、顶针弹簧,34、气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如图1-3所示,一种制氧机专用的气压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调节组件2及执行组件3。
20.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及上壳体12,上壳体11与上壳体1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螺纹连接的重合区域的高度较传统结构增长,用于提高连接的气密性;上壳体11顶部贯穿设置有调压孔17,实现上壳体11内部与外界的连通;上壳体12正下方设置有进气口13,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14,内部还设置有呈一体结构的套管18,该套管18内部与进气口13相连通,内径大于进气口13内径。
21.调节组件2安装于上壳体11内,包括紧钉螺丝21、调节弹簧24、膜片25及膜片压板26,膜片25外缘卡设在上壳体11与上壳体12之间,并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调节腔室15及平衡腔室16,进而实现调节腔室15能够通过调压孔17实现与外界的连通,平衡腔室16与进气口13及出气口14相连通;膜片压板26包括固定在膜片25中部的上压板261及下压板262,上压板261设置在膜片25上方,下压板262设置在膜片25下方,并贯穿膜片25与上压板261螺纹固定连接;调节弹簧24下端与上压板261相抵,上端连接有调节片23,调节片23与紧钉螺丝21下端相抵,紧钉螺丝21与一固定在上壳体11顶部的螺纹管22螺纹连接,并通过旋进和旋出实现调节组件2沿壳体1轴向的运动。
22.执行组件3安装于上壳体12内的套管18内,包括顶针32、顶针压板31及顶针弹簧33,其中顶针压板31与套管18固定连接,顶针32从下方贯穿顶针压板31,上端与下压板262相抵,下端与顶针弹簧33相抵;而顶针32与顶针压板31之间形成气流间隙34,气流间隙34受膜片25运动实现大小调节,而膜片25的运动受两种方式驱动:其一,自主状态下受紧钉螺丝21的旋进与旋出控制;其二,非自主状态下受平衡腔室16内的压力控制,当压力大时,膜片25受到向上的推力,当压力减小时,膜片25受调节弹簧24向下的推力。
23.执行组件3中,为保证气密性,形成气流间隙34的顶针32端面上设置橡胶垫321,当顶针压板31下端面与之接触时,能够有效提高密封性;当安装执行组件3后,进气口13则通过气流间隙34与平衡腔室16相连通,出气口14仍直接与平衡腔室16相连通。
24.为防止调节弹簧24及顶针弹簧33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侧弯,用于安装顶针弹簧33的套管18内径,以及用于安装调节弹簧24的局部上壳体11内径,均各自适配,实现调节弹簧24及顶针弹簧33始终在垂直方向上运动,使之调节更稳定,精度更高。
25.工作时,通过调节紧钉螺丝21的高低,来起到控制气压的目的;当紧钉螺丝21未旋进状态下,膜片压板26未作用于顶针32,此时顶针32受顶针弹簧33的作用与顶针压板31相抵,气流间隙34为零,此时进气口13不通气;当向内旋进紧钉螺丝21,则通过调节片23、调节弹簧24、膜片压板26的传导,给予顶针32一个向下的力,顶针32克服顶针弹簧33的弹力,实现气流间隙34的打开,此时进气口13开始通气,平衡腔室16内通气;过程中,当平衡腔室16内的气压增大,则给予膜片25一个向上的推力,通过克服调节弹簧24的弹力,膜片压板26及顶针32均向上运动,气流间隙34减小,进而减少进气量,降低平衡腔室16内的气压;当平衡腔室16内的气压减小时,气压给予膜片25向上的推力减小,受调节弹簧24的弹力作用,膜片压板26及顶针32均向下运动,气流间隙34增大,进而提高进气量,增大平衡腔室16内的气压;依据上述原理,整个工作过程中,由于进气口13与平衡腔室16内部的压力差使得顶针32反复高速的上下运动,使得平衡腔室16内的气压得以平衡,并最终从出气口14排出。
2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