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箱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71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安装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器箱体。


背景技术:

2.核电站的通风系统中,往往会设有过滤器,以净化空气内的灰尘以及放射性物质等,目前,过滤器通常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箱壳上,但是在通风过程中,过滤器产生振动,容易使得螺纹连接处松动,导致零件遗失,而且,气体容易在螺纹连接孔处产生旁通,造成放射性物质的泄露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箱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过滤器箱体,包括:壳体;第一定位板,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定位板将所述壳体内部上下分隔为待处理腔和第一处理腔,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端面设有第一流动通孔;夹紧装置,其位于所述第一处理腔内,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转杆、凸轮,所述转杆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转杆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定位板,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转杆上并随所述转杆同步转动,所述凸轮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之间具有第一安装空间,所述凸轮上具有止动结构,所述止动结构可使得所述凸轮停止转动。
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过滤器进入第一安装空间,转杆转动,凸轮的顶面与第一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增加或减少,以使第一安装空间的高度增大或减小,实现对过滤器的松开或夹紧,夹紧过滤器后,凸轮上的止动结构使得凸轮停止转动,保持对过滤器的夹紧,而且,转动转杆即可实现对过滤器的夹紧和松开,方便快捷,提高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过滤过程中,气体从待处理腔通过第一流动通道进入过滤器内,使得过滤器与第一定位板之间无气流旁通,减少未处理气体的泄漏量,减少安全隐患。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托框,所述托框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流动通孔上下对应的出风通孔,所述凸轮的顶面始终与所述托框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位于所述托框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底端面之间,所述转杆转动时,所述托框随所述凸轮的转动而上下移动。转动转杆,凸轮随转杆转动,使得托框的高度产生变化,实现对过滤器的夹紧或松开,托框上的出风通孔保证经过过滤器后的气体可以流出,避免阻挡气流流动,而且,托框对过滤器的底部周边进行承托,使得夹紧时,过滤器受到的压力更均匀,提高过滤器的安装稳定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轮的侧面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提升面、止动面和连接面,所述提升面为弧面,所述提升面朝靠近所述止动面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线,所述止动面为与所述提升面相切的平面,所述止动面为止动结构,所述止动面与所述托框的底端面相抵时,所述凸轮停止转动。当凸轮与托框相接触的部分沿提升
面往止动面靠近时,托框持续朝上移动,当凸轮的止动面与托框相抵时,托框停止上移,使得凸轮和托框相互定位,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杆的一端上同步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逐渐朝远离所述转杆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止动面与所述托框的底端面相抵时,以所述摇杆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摇杆的旋转中心形成的力矩为止回力矩,所述止回力矩使得所述止动面靠近所述连接面的一端具有往上移动的趋势。止动面与提升面相切,而止动面沿靠近连接面延伸的位置,与凸轮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当止动面与托框的底端面相抵,托框与第一定位板夹紧过滤器,摇杆所产生的止回力矩,使得凸轮与托框相抵的位置具有往连接面方向移动的趋势,托框产生上移趋势,托框与第一定位板进一步夹紧过滤器,防止转杆往靠近提升面的方向移动,保证托框始终顶起过滤器,提高夹紧稳定性,而且,摇杆可降低转动转杆所需的外力,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部,所述提升面或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托框的底端面相抵时,所述摇杆的侧壁底部可与所述限位部相抵。转杆转动,使得凸轮的提升面或连接面部分与托框相抵,托框下移以取消对过滤器的夹紧,摇杆的侧壁底部可以搁置在限位部上,限制摇杆的移动,减少摇杆晃动,同时方便工作人员拿取摇杆。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托框的底部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向下延伸,所述安装块上设有腰型通孔,所述腰型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托框的移动方向,所述转杆穿过所述腰型通孔。转杆穿过腰型通孔,提高转杆和托框之间的安装和定位稳定性,并且,腰型通孔为托框的移动提供位置余量,防止零件干涉,结构可靠。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托框的顶面设有围边,所述围边朝上延伸,所述围边围绕所述出风通孔设置并朝上延伸,所述围边具有一边开口。围边对过滤器的位置进行限制,过滤器通过围边开口进入第一安装空间内,同时,围边保证过滤器定位准确,在夹紧定位过滤器后,过滤器可以堵着第一流动通孔,防止未过滤气体的外泄。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排风口,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均与所述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检修口正对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过滤器可通过检修口进入第一安装空间内,对过滤器夹紧定位后,通过外设的箱体盖将检修口盖上,气体从进风口进入到待处理腔,并依次沿输送方向穿过第一流动通孔和过滤器,经过滤器过滤的气体从排风口排出,检修口方便过滤器的安装和检修。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检修口处可拆卸盖合有箱体盖。安装好过滤器后,工作人员将箱体盖盖合在检修口处,防止气体外泄。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上两个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检修口,所述第一定位板沿前后方向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流动通孔,两个所述夹紧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流动通孔的下方。该过滤器箱体可以进行双边检修,可以满足多种风量要求。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箱体的正视结构图,其中包括了壳体的内部结构;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夹紧装置的正视结构图,还包括托框;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关于凸轮与托框活动关系的部分第一侧视结构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关于凸轮与托框活动关系的部分第二侧视结构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箱体的侧视结构图,其中包括了壳体的内部结构;
22.图6是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
23.附图中:100-壳体、101-进风口、102-检修口、110-第一定位板、111-第一流动通孔、121-转杆、122-凸轮、130-预过滤器、140-第二定位板、141-第二流动通孔、160-箱体盖、170-中级过滤器、181-待处理腔、182-第一处理腔、183-第二处理腔、210-托框、211-出风通孔、220-围边、240-摇杆、310-提升面、320-止动面、330-连接面、340-安装块、341-腰型通孔、510-排风口、52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7.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参照图1和图6,过滤器箱体包括壳体100;第一定位板110,其设置在壳体100内,第一定位板110将壳体100内部上下分隔为待处理腔181和第一处理腔182,第一定位板110的
端面设有第一流动通孔111;夹紧装置,其位于第一处理腔182内,夹紧装置包括转杆121、凸轮122,转杆121旋转连接于壳体100的内壁,转杆121的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定位板110,凸轮122设置在转杆121上并随转杆121同步转动,凸轮122的顶面与第一定位板110之间具有第一安装空间,凸轮122上具有止动结构,止动结构可使得凸轮122停止转动。
29.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顶部设有进风口101,壳体100的底部设有排风口510,壳体100的侧部设有检修口102,检修口102、进风口101与排风口510均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检修口102正对于第一安装空间。本实施例中,检修口102处可拆卸盖合有箱体盖160。并且,壳体100上两个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检修口102,第一定位板110沿前后方向分别设有两个第一流动通孔111,两个夹紧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流动通孔111的下方。
30.具体的,凸轮122相对于其旋转轴线具有近端和远端,转动转杆121,当凸轮122的近端转动至其顶面时,第一安装空间高度增大,过滤器可通过检修口102进入第一安装空间内,当凸轮122的远端转动至其顶面时,第一安装空间高度减小,并将过滤器向上压至第一定位板110的底端面,然后通过外设的箱体盖160将检修口102盖上,气体从进风口101进入到待处理腔181,并依次沿输送方向穿过第一流动通孔111和过滤器,经过滤器过滤的气体从排风口510排出,检修口102方便过滤器的安装和检修,而且,转动转杆121即可实现对过滤器的夹紧和松开,方便快捷,提高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过滤过程中减少未处理气体的泄漏量,减少安全隐患。止动结构使得凸轮122停止转动,防止过滤器夹紧后的松动和晃动,提高过滤过程的密闭性。实际上,过滤器的顶部具有密封垫,顶升过滤器后,第一定位板110的底面压紧密封垫的顶面,提高密封性,并且该过滤器箱体可以进行双边检修,可以满足多种风量要求。另外,凸轮122可以是沿转杆121设有多个,或者为凸轮122轴的形状提高支撑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以进风口101至排风口510的方向为输送方向,第一定位板11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输送方向,方便生产和安装。
31.并且,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紧装置还包括托框210,托框210的端面设有与第一流动通孔111上下对应的出风通孔211,凸轮122的顶面始终与托框210的底面相抵,第一安装空间位于托框210的顶面与第一定位板110的底端面之间,转杆121转动时,托框210随凸轮122的转动而上下移动。方便气流流动,提高了过滤器的安装稳定性。
32.参照图3和图4,为了提高过滤器在被夹紧后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122的侧面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提升面310、止动面320和连接面330,提升面310为弧面,提升面310朝靠近止动面320的方向逐渐远离凸轮122的旋转轴线,止动面320为与提升面310相切的平面,止动面320为止动结构,止动面320与托框210的底端面相抵时,凸轮122停止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止动面320为平面,同时止动面320受到过滤器的重力和压力,限制了凸轮122的转动,使得凸轮122和托框210相互定位,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面330包括第一曲面和第一平面,凸轮122的侧面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曲面、提升面310、止动面320和第一平面,第一曲面的圆心线与凸轮122的旋转轴线相重合,具有缓冲作用,第一平面连接止动面320和第一曲面,并且第一平面与第一曲面相切,防止凸轮122的摆动幅度过大。
33.而且,为了降低工作人员转动转杆121时所用的力,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杆121的一端上同步连接有摇杆240,摇杆240的一端逐渐朝远离转杆121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止动面320与托框210的底端面相抵时,以摇杆240的重心相对于摇杆240的旋转中心形成的力矩为
止回力矩,止回力矩使得止动面320靠近连接面330的一端具有往上移动的趋势,提高夹紧稳定性。实际上,转杆121朝检修口102的方向延伸,方便工组人员在检修口102处转动转杆121。
34.另外,托框210取消对过滤器的夹紧后,摇杆240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有限位部,提升面310或连接面330与托框210的底端面相抵时,摇杆240的侧壁底部可与限位部相抵,限制摇杆240晃动幅度,方便工作人员拿取。实际上,限位部可以设置在壳体100外侧,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0内侧并位于第一处理腔182内,只要在摇杆240转动至一定角度时,能实现对摇杆240的承托即可。
3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托框210的底部设有安装块340,安装块340向下延伸,安装块340上设有腰型通孔341,腰型通孔34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托框210的移动方向,转杆121穿过腰型通孔341。转杆121穿过腰型通孔341,提高转杆121和托框210之间的安装和定位稳定性,并且,因为转杆121的位置不变,转动转杆121时,凸轮122顶升托框210,托框210相对于转杆121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腰型通孔34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托框210的移动方向,为托框210的移动提供了前提,防止零件干涉,结构可靠。
36.在实际应用中,托框210的顶面设有围边220,围边220朝上延伸,围边220围绕出风通孔211设置并朝上延伸,围边220具有一边开口。并且,围边220的开口正对于检修口102。具体的,工作人员通过检修口102将过滤器从围边220的一边开口进入至第一安装空间内,围边220对过滤器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过滤器可以恰好对准第一流动通孔111,使得在夹紧定位过滤器后,过滤器可以堵着第一流动通孔111,防止未过滤气体的外泄。
37.另外,为提高适用性,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上两个相对的侧面均设有检修口102,第一定位板110沿前后方向分别设有两个第一流动通孔111,两个夹紧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流动通孔111的下方,使得该过滤器箱体可以进行双边检修,可以满足多种风量要求。而且,因为检修口102分别设置在壳体100的两个侧面上,因此,实际上,为了方便安装,两边检修口102对应的夹紧装置相背而设。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在检修口102处围设有套筒520,而实际上,限位部为套筒520,套筒520围成了调节空间,转杆121伸出壳体100,并使得摇杆240在调节空间内可转动,摇杆240可搁置在套筒520的侧壁上实现卡位。
38.此外,参照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定位板140,第二定位板140设置在壳体100内,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40依次沿输送方向设置,第一定位板110、第二定位板140将壳体100内部上下依次分隔为待处理腔181、第一处理腔182和第二处理腔183,第二定位板140的端面设有第二流动通孔141,第二处理腔183内具有第二夹紧装置,而且,因为中级过滤器170的体积、体重较大,第二夹紧装置至少为两个,提高安装稳定性。第二夹紧装置包括第二转杆和第二凸轮,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二转杆上并随第二转杆同步转动,第二凸轮的顶面与第二定位板140之间具有第二安装空间,检修口102沿上下方向设有两个,位于上方的检修口102正对于第一安装空间,位于下方的检修口102正对于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内装有外设的预过滤器130,第二安装空间装有外设的中级过滤器170,气流通过进风口101进入待处理腔181,并依次穿过第一流动通孔111、预过滤器130、第二流动通孔141和中级过滤器170后,最后从排风口510排出,采用二级过滤的方式,提高过滤效果,减少未过滤气流的泄露,方便安装。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
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