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75



1.本实用新型属于香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2.香菇是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内发展规模最大的菇种,据中国食用菌协会资料统计表明,2012年全国总产量为635万吨,居所有食用菌之首。按照每个菌棒产菇1kg推算,我国每年香菇菌棒生产量为60多亿只。常压灭菌(100℃)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生产上的常压灭菌多采用以土锅炉为蒸气发生器,一般生产基地多以人工菌棒码垛出入灶,劳动强度大,菌棒之间气道间隙小,进入蒸汽消毒以后,菌棒发软,间隙进一步缩小,蒸汽很难快速穿透,要十几个小时才能达到灭菌温度,影响灭菌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晃动组件带着一级网板和二级网板晃动,使菌棒晃动的过程中与蒸汽均匀接触,配合控制分离组件实现自动上下料的过程,从而提高灭菌效率同时减小人工劳动强度的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装置,包括灭菌室、蒸汽室、出气孔、晃动组件、一级网板、二级网板、控制分离组件和上料箱,所述蒸汽室设于灭菌室内下壁上,所述出气孔均匀设于蒸汽室上,所述晃动组件对称设于灭菌室的内侧面上,所述一级网板设于晃动组件内上端,所述二级网板设于晃动组件内下端,所述控制分离组件对称设于灭菌室的侧面上,所述上料箱一端设于灭菌室上壁下且另一端设于灭菌室上;所述晃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滑槽、滑杆、驱动电机、驱动轮、从动轮、挡板和转轴,所述支撑板对称设于灭菌室的内侧壁上,所述滑槽对称设于支撑板的对立面上,所述滑杆可滑动设于滑槽内,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控制分离组件上且输出端连接于滑杆,所述驱动轮套接于支撑板内上端的滑杆上,所述从动轮套接于支撑板下端的滑杆上且与驱动轮相啮合,所述挡板设于驱动轮和从动轮的对立面上,所述转轴连接于灭菌室与晃动组件相邻的侧面上且铰接于一级网板和二级网板的中心位置,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着滑杆转动,滑杆带着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一级网板的一端上下晃动,由于一级网板的长度是固定的,通过滑杆和滑槽的设置,使一级网板在转动的过程中推着滑杆沿着滑槽相背移动,一级网板在晃动的过程中菌棒在一级网板上滚动,通过挡板的设置,避免菌棒在晃动的过程中滑出,使菌棒与蒸汽均匀接触,从而实现达到更好的灭菌效果,另外,驱动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二级网板的一端上下晃动,使菌棒在二级网板上滚动,由于驱动轮与从动轮的传动过程中,从动轮与驱动轮转动的方向不一致,因此一级网板与二级网板的倾斜方向不一致,使菌棒的滚动方向不一样,避免二级网板上的菌棒将蒸汽挡住,影响一级网板上菌棒的灭菌效果,因此,增大了菌棒灭菌数量的同时避免菌棒之间堆压影响灭菌效果。
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分离组件包括连接杆、控制板、支撑用弹簧、螺纹孔、螺纹杆和
限位板,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滑杆,所述控制板连接于连接杆远离滑杆的一端,所述支撑用弹簧一端设于灭菌室的内侧壁上且另一端设于控制板远离滑杆的侧面上,所述螺纹孔对称设于灭菌室的侧面上,所述螺纹杆一端设于控制板靠近滑杆的一侧且另一端贯穿控制板和灭菌室设于灭菌室外,所述限位板设于螺纹杆靠近滑杆的一端且设于控制板靠近滑杆的一侧,当需要向一级网板上二级网板上上料时,转动灭菌室一侧的螺纹杆,螺纹杆在螺纹孔内向远离滑杆的方向移动,由于限位板的设置,使螺纹杆带着控制板向远离滑杆的方向移动,控制板通过连接杆带着滑杆相背移动,使挡板与一级网板和二级网板分离,将菌棒通过上料箱落入一级网板上,由于挡板与一级网板的分离,使菌棒自动滑到二级网板上,实现对一级网板和二级网板的上料过程,当需要进行下料时,同时转动灭菌室两侧的螺纹杆,使一级网板和二级网板与两侧的挡板都分离,使菌棒自动滑入灭菌室内下端,实现自动下料的过程,通过控制分离组件的设置,方便控制菌棒的自动上下料过程,避免人工进行码垛送料,节省了人力成本。
6.进一步地,所述灭菌室侧面下端设有拆卸板,便于将灭菌室内灭菌完成后的菌棒取出。
7.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室靠近拆卸板的侧面为倾斜结构设置,使菌棒取出的过程中能自动从灭菌室内滑出。
8.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装置,通过驱动电机带着滑杆转动,滑杆带着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一级网板的一端上下晃动,由于一级网板的长度是固定的,通过滑杆和滑槽的设置,使一级网板在转动的过程中推着滑杆沿着滑槽相背移动,一级网板在晃动的过程中菌棒在一级网板上滚动,通过挡板的设置,避免菌棒在晃动的过程中滑出,使菌棒与蒸汽均匀接触,从而实现达到更好的灭菌效果,另外,驱动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二级网板的一端上下晃动,使菌棒在二级网板上滚动,由于驱动轮与从动轮的传动过程中,从动轮与驱动轮转动的方向不一致,因此一级网板与二级网板的倾斜方向不一致,使菌棒的滚动方向不一样,避免二级网板上的菌棒将蒸汽挡住,影响一级网板上菌棒的灭菌效果,因此,增大了菌棒灭菌数量的同时避免菌棒之间堆压影响灭菌效果,通过控制分离组件的设置,方便控制菌棒的自动上下料过程,避免人工进行码垛送料,节省了人力成本,通过灭菌室侧面下端设有拆卸板,便于将灭菌室内灭菌完成后的菌棒取出,通过蒸汽室靠近拆卸板的侧面为倾斜结构设置,使菌棒取出的过程中能自动从灭菌室内滑出。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其中,1、灭菌室,2、蒸汽室,3、出气孔,4、晃动组件,5、一级网板,6、二级网板,7、控制分离组件,8、上料箱,9、支撑板,10、滑槽,11、滑杆,12、驱动电机,13、驱动轮,14、从动轮,15、挡板,16、转轴,17、连接杆,18、控制板,19、支撑用弹簧,20、螺纹孔,21、螺纹杆,22、限位板,23、拆卸板。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3.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装置,包括灭菌室1、蒸汽室2、出气孔3、晃动组件4、一级网板5、二级网板6、控制分离组件7和上料箱8,所述蒸汽室2设于灭菌室1内下壁上,所述出气孔3均匀设于蒸汽室2上,所述晃动组件4对称设于灭菌室1的内侧面上,所述一级网板5设于晃动组件4内上端,所述二级网板6设于晃动组件4内下端,所述控制分离组件7对称设于灭菌室1的侧面上,所述上料箱8一端设于灭菌室1上壁下且另一端设于灭菌室1上;所述晃动组件4包括支撑板9、滑槽10、滑杆11、驱动电机12、驱动轮13、从动轮14、挡板15和转轴16,所述支撑板9对称设于灭菌室1的内侧壁上,所述滑槽10对称设于支撑板9的对立面上,所述滑杆11可滑动设于滑槽10内,所述驱动电机12设于控制分离组件7上且输出端连接于滑杆11,所述驱动轮13套接于支撑板9内上端的滑杆11上,所述从动轮14套接于支撑板9下端的滑杆11上且与驱动轮13相啮合,所述挡板15设于驱动轮13和从动轮14的对立面上,所述转轴16连接于灭菌室1与晃动组件4相邻的侧面上且铰接于一级网板5和二级网板6的中心位置。
14.所述控制分离组件7包括连接杆17、控制板18、支撑用弹簧19、螺纹孔20、螺纹杆21和限位板22,所述连接杆17连接于滑杆11,所述控制板18连接于连接杆17远离滑杆11的一端,所述支撑用弹簧19一端设于灭菌室1的内侧壁上且另一端设于控制板18远离滑杆11的侧面上,所述螺纹孔20对称设于灭菌室1的侧面上,所述螺纹杆21一端设于控制板18靠近滑杆11的一侧且另一端贯穿控制板18和灭菌室1设于灭菌室1外,所述限位板22设于螺纹杆21靠近滑杆11的一端且设于控制板18靠近滑杆11的一侧。
15.所述灭菌室1侧面下端设有拆卸板23。
16.所述蒸汽室2靠近拆卸板23的侧面为倾斜结构设置。
17.具体使用时,利用蒸汽室2上的出气孔3向灭菌室1内送入热空气,转动灭菌室1一侧的螺纹杆21,螺纹杆21在螺纹孔20内向远离滑杆11的方向移动,由于限位板22的设置,使螺纹杆21带着控制板18向远离滑杆11的方向移动,控制板18通过连接杆17带着滑杆11相背移动,使挡板15与一级网板5和二级网板6分离,将菌棒通过上料箱8落入一级网板5上,由于挡板15与一级网板5的分离,使菌棒自动滑到二级网板6上,实现对一级网板5和二级网板6的上料过程,上料完成后,利用控制分离组件7带着晃动组件4复位,启动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带着滑杆11转动,滑杆11带着驱动轮13转动,驱动轮1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一级网板5的一端上下晃动,由于一级网板5的长度是固定的,通过滑杆11和滑槽10的设置,使一级
网板5在转动的过程中推着滑杆11沿着滑槽10相背移动,一级网板5在晃动的过程中菌棒在一级网板5上滚动,通过挡板15的设置,避免菌棒在晃动的过程中滑出,使菌棒与蒸汽均匀接触,另外,驱动轮1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从动轮14转动,从动轮14在转动的过程中带着二级网板6的一端上下晃动,使菌棒在二级网板6上滚动,由于驱动轮13与从动轮14的传动过程中,从动轮14与驱动轮13转动的方向不一致,因此一级网板5与二级网板6的倾斜方向不一致,使菌棒的滚动方向不一样,避免二级网板6上的菌棒将蒸汽挡住,影响一级网板5上菌棒的灭菌效果,灭菌完成后,同时转动灭菌室1两侧的螺纹杆21,使一级网板5二级网板6与两侧的挡板15都分离,使菌棒自动滑入灭菌室1内下端,实现自动下料的过程。
1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