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功能中频治疗仪。
背景技术:
2.中频治疗仪全称为低频调制中频治疗仪,是应用被低频电流调制后的中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仪器。治疗仪使用时,通常使用理疗电极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学说为核心,通过药物对穴位及患处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协调阴阳、达到外治内效,而起防病治病的目的,然而目前的中频治疗仪在使用前,往往需要通过连接口对电极片进行连接,当中频治疗仪在使用完毕后,则需要对电极片以及电极片导线进行回收,现有的中频治疗仪使用完毕后只能将电极片连通电极片导线手动收卷后再度放置在盒体内,然而长时间的使用,不仅会出现导线丢失的情况,且现有的中频治疗仪功能单一,难以对其表面进行清理的同时,不易对导线进行保存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中频治疗仪,解决了目前的中频治疗仪在使用前,往往需要通过连接口对电极片进行连接,当中频治疗仪在使用完毕后,则需要对电极片以及电极片导线进行回收,现有的中频治疗仪使用完毕后只能将电极片连通电极片导线手动收卷后再度放置在盒体内,然而长时间的使用,不仅会出现导线丢失的情况,且现有的中频治疗仪功能单一,难以对其表面进行清理的同时,不易对导线进行保存收纳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中频治疗仪,包括治疗仪外壳,所述治疗仪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治疗显示屏,所述治疗仪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治疗仪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变频调节台,所述治疗仪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收纳槽,且两个收纳槽的上表面均卡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形状与收纳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密封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的下表面与第二磁块的上表面相互吸附,所述第二磁块的下表面与收纳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板的左侧面通过销轴与收纳槽内壁的左侧面铰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治疗仪外壳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且两个安装架的相对面均设置有风力装置,所述治疗仪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风力控制按钮,所述风力控制按钮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风力装置的输入端电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治疗仪外壳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导线插口,所述治疗仪外壳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导线插口内设置有第一导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导线正面的一端电连接,且两个第二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电极片的背面电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导线和两个第二导线的外表面缠绕有同一个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设置为弹性卡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变频调节台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变频调节台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导线插口的输入端电连接。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该多功能中频治疗仪,通过设置密封盖板、收纳槽、治疗仪外壳和第一磁块,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该治疗仪时,只需通过销轴翻转密封盖板,此时一侧的密封盖板就会沿着销轴进行转动,同理对另一侧的密封盖板进行翻转,随后使用者就可以将内部的导线以及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取出,且在使用完毕后只需将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再次放置在收纳槽内即可,由于设置有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从而保障了当密封盖板紧闭后,密封盖板与收纳槽之间不易产生缝隙,保障了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电极片存储的位置不易沾染灰尘或粘附细菌,且由于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均存储在治疗仪外壳内,使得人们在使用该治疗仪时无需寻找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降低了因电极片丢失而导致该治疗仪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
15.2、该多功能中频治疗仪,通过设置固定卡扣、第一导线和电极片,当使用者将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电极片取出后,只需将第一导线的一端插入导线插口内,此时使用者就可以电极片贴附在使用者的身体上,且在需要调节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长度时,只需松离固定卡扣对第一导向和第二导线的固定即可,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使用该治疗仪,降低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在使用和回收的过程中出现打结的情况。
16.3、该多功能中频治疗仪,通过设置变频调节台,由于两个变频调节台分别与两个导线插口电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对使用时的档位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变频调节台分别对四个电极片进行调整即可,使得该治疗仪可以同步进行不同频率的治疗指令,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寻找适合自身的治疗强度,同时也因避免单词调节幅度过大导致使用者的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治疗仪外壳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治疗仪外壳、2治疗显示屏、3开关按钮、4变频调节台、5收纳槽、6密封盖板、7第一磁块、8第二磁块、9销轴、10安装架、11风力装置、12导线插口、13风力控制按钮、14散热孔、15第一导线、16第二导线、17电极片、18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多功能中频治疗仪,包括治疗仪外壳1,治疗仪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治疗显示屏2,治疗仪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3,治疗仪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变频调节台4,治疗仪外壳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收纳槽
5,且两个收纳槽5的上表面均卡接有密封盖板6,密封盖板6的形状与收纳槽5的形状相适配,密封盖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7,第一磁块7的下表面与第二磁块8的上表面相互吸附,第二磁块8的下表面与收纳槽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密封盖板6的左侧面通过销轴9与收纳槽5内壁的左侧面铰接,通过设置密封盖板6、治疗仪外壳1和第一磁块7,从而保障了当密封盖板6紧闭后,密封盖板6与收纳槽5之间不易产生缝隙,保障了第一导线15、第二导线16以及电极片17存储的位置不易沾染灰尘或粘附细菌,且由于第一导线15与第二导线16均存储在治疗仪外壳1内,使得人们在使用该治疗仪时无需寻找第一导线15和第二导线16,降低了因电极片17丢失而导致该治疗仪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
23.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治疗仪外壳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10,且两个安装架10的相对面均设置有风力装置11,治疗仪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风力控制按钮13,因设置有风力装置11,使得在使用该治疗仪时第一导线15与导线插口12接触的位置由于电流的接通而出现过热的情况时,只需启动风力装置11即可对第一导向与导线插口12的位置进行降温,进而降低了第一导线15因过热而损坏,风力控制按钮1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风力装置11的输入端电连接,治疗仪外壳1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导线插口12,治疗仪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4,导线插口12内设置有第一导线15,因设置有固定卡扣18,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使用该治疗仪,降低了第一导线15和第二导线16在使用和回收的过程中出现打结的情况。
24.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导线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导线16正面的一端电连接,且两个第二导线1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电极片17的背面电连接,第一导线15和两个第二导线16的外表面缠绕有同一个固定卡扣18,固定卡扣18设置为弹性卡扣,因设置有变频调节台4,使得该治疗仪可以同步进行不同频率的治疗指令,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寻找适合自身的治疗强度,同时也因避免单词调节幅度过大导致使用者的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变频调节台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变频调节台4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导线插口12的输入端电连接。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6.s1、使用时,只需使用者将该中频治疗仪取出,随后使用者就可以通过销轴9翻转密封盖板6,此时一侧的密封盖板6就会沿着销轴9进行转动,同理对另一侧的密封盖板6进行翻转,随后使用者就可以将内部的导线以及第一导线15和第二导线16取出,且在使用完毕后只需将第一导线15以及第二导线16再次放置在收纳槽5内即可,由于设置有第一磁块7和第二磁块8;
27.s2、当使用者将第一导线15、第二导线16以及电极片17取出后,只需将第一导线15的一端插入导线插口12内,此时使用者就可以电极片17贴附在使用者的身体上,且在需要调节第一导线15和第二导线16的长度时,只需松离固定卡扣18对第一导向和第二导线16的固定即可;
28.s3、由于两个变频调节台4分别与两个导线插口12电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对使用时的档位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变频调节台4分别对四个电极片17进行调整即可。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