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配电箱。
背景技术:
2.电力设备主要包括以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和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和接触器等等,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很多;
3.而目前在放置电力设备时,会使用到配电箱,但现有的配电箱仅通过一层壳体来进行保护,防护性能低的同时,安全性能也不得到保障,另外配电箱上通常是采用散热孔的形式进行散热,属于被动散热,散热效果差,随着工作的时间增加,配电箱内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会造成电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配电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配电箱,该种安全性能高的配电箱通过在配电箱体的外侧设有绝缘保护壳体,不仅提供了双层保护,同时通过绝缘保护壳体自身的绝缘性能,在配电箱出现异常漏电情况时,进一步的加强了安全性能,再通过设置的散热风扇和灰尘捕捉机构相配合,提高配电箱体内的散热效果。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所述配电箱体的外侧设有绝缘保护壳体,且配电箱体与绝缘保护壳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配电箱体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在绝缘保护壳体内安装有固定板,两侧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灰尘捕捉机构,且灰尘捕捉机构的下方在绝缘保护壳体上设有进风孔,所述灰尘捕捉机构的上方在配电箱体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方的两侧均设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通过支架与配电箱体连接,所述散热风扇的正上方在配电箱体内安装有分隔板,且分隔板上设有第二开口。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灰尘捕捉机构包括捕捉网筒,所述捕捉网筒等距设有多组,且捕捉网筒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通过支架与捕捉网筒连接,且连接柱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齿轮,所述限位齿轮上通过轴承与连接柱转动连接。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靠近捕捉网筒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且第三开口内可容纳连接柱进行前后移动,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限位齿条,且限位齿条与限位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限位槽的前端为未封口设置。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配电箱体与绝缘保护壳体之间设有绝缘橡胶层,且绝缘橡胶层的内侧与配电箱体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所述配电箱体的前侧通过合页安装有防护门,且防护门上自设有门锁。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配电箱体后侧壁上设有通线口,且通线口均匀分布有多组,所述配电箱体内上部分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补光灯。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捕捉网筒的下方设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连接柱转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种安全性能高的配电箱通过在配电箱体的外侧设有绝缘保护壳体,不仅提供了双层保护,同时通过绝缘保护壳体自身的绝缘性能,在配电箱出现异常漏电情况时,进一步的加强了安全性能,再通过设置的散热风扇和灰尘捕捉机构相配合,提高配电箱体内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安装板,使得配电箱体在安装后,其后侧便于走线,再通过设置的挡板,便于起到对线路保护的作用,通过设置的绝缘橡胶层,加强安全性的同时,也为配电箱体也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局部a放大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绝缘橡胶层上圆槽分布侧视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挡板位置分布正视示意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
18.其中:1、配电箱体;2、绝缘保护壳体;3、连接板;4、固定板;5、进风孔;6、第一开口;7、散热风扇;8、分隔板;9、第二开口;10、捕捉网筒;11、连接柱;12、限位齿轮;13、限位槽;14、第三开口;15、限位齿条;16、绝缘橡胶层;17、防护门;18、通线口;19、补光灯;20、活动架;21、安装板;22、承重板;23、挡板;24、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0.根据图1、2、3、4、5、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1,所述配电箱体1的外侧设有绝缘保护壳体2,且配电箱体1与绝缘保护壳体2之间通过连接板3连接,所述配电箱体1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在绝缘保护壳体2内安装有固定板4,两侧所述固定板4之间设有灰尘捕捉机构,且灰尘捕捉机构的下方在绝缘保护壳体2上设有进风孔5,进风孔5均匀分布有多组,所述灰尘捕捉机构的上方在配电箱体1上设有第一开口6,所述第一开口6上方的两侧均设有散热风扇7,且散热风扇7通过支架与配电箱体1连接,所述散热风扇7的正上方在配电箱体1内安装有分隔板8,且分隔板8上设有第二开口9,通过在配电箱体1的外侧设有绝缘保护壳体2,不仅提供了双层保护,同时通过绝缘保护壳体2自身的绝缘性能,在配电箱1出现异常漏电情况时,进一步的加强了安全性能,再通过设置的散热风扇7和灰尘捕捉机构相配合,提高配电箱体1内的散热效果。
21.所述灰尘捕捉机构包括捕捉网筒10,所述捕捉网筒10等距设有多组,且捕捉网筒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一端通过支架与捕捉网筒10连接,且连接柱11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齿轮12,所述限位齿轮12上通过轴承与连接柱11转动连接。
22.所述固定板4上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靠近捕捉网筒10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14,且第三开口14内可容纳连接柱11进行前后移动,所述限位槽13内安装有限位齿条15,
且限位齿条15与限位齿轮12啮合连接,所述限位槽13的前端为未封口设置。
23.所述配电箱体1与绝缘保护壳体2之间设有绝缘橡胶层16,且绝缘橡胶层16的内侧与配电箱体1之间通过胶粘剂连接,所述配电箱体1的前侧通过合页安装有防护门17,且防护门17上自设有门锁,通过设置的绝缘橡胶层16,加强安全性的同时,也为配电箱体1也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24.所述配电箱体1后侧壁上设有通线口18,且通线口18均匀分布有多组,所述配电箱体1内上部分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补光灯19,通过设置的补光灯19,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25.所述捕捉网筒10的下方设有活动架20,所述活动架20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连接柱11转动连接,工作时,人工通过拉动连接柱11,即可将捕捉网筒10拉出,继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清理和维护,使得配电箱体1内的灰尘量低,以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26.所述绝缘保护壳体2的后侧设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上下两侧均通过承重板22与绝缘保护壳体2连接,上下两侧所述承重板22上均安装有挡板23,且每侧挡板23设有两组,上侧所述挡板23呈向安装板21外倾斜设置,下侧所述挡板23呈向安装板21内倾斜设置,通过设置的安装板21,使得配电箱体1在安装后,其后侧便于走线,通过设置的挡板23,便于起到对线路保护的作用。
27.所述绝缘橡胶层16上设有圆槽24,且圆槽24均匀设有多组。
28.本实用新型开始工作之后,散热风扇7处于长时间转动的状态下,将外部的空气经过进风孔5及捕捉网筒10,再输送至配电箱体1内,配电箱体1内的空气经由通线口18和绝缘保护壳体2上的通风口散出,当配电箱体1出现意外漏电的情况时,通过绝缘保护壳体2和绝缘橡胶层16,可以提供保护性能,进而避免非专业人员触碰时引发安全事故。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