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7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除湿机。


背景技术:

2.湿度是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除湿机就是将空气中的水分结露并排除的设备。目前市场上的除湿机都是移动式的,比较占用室内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入式除湿机,不占用室内空间,其实用性更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嵌入式除湿机,包括:壳体,其内部具有除湿腔和安装腔,所述除湿腔具有出风口;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除湿腔相通;和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热交换系统,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安装在所述除湿腔内。
5.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上下倾斜设置。
6.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风机组件的出口之间。
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除湿腔的下侧壁上。
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除湿腔的远离所述风机组件的侧壁上。
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的进口与所述安装腔相通,所述安装腔具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下侧壁上,或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腔的远离所述风机组件的侧壁上。
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吊装部。
1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部为吊耳。
1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除湿机还包括:接水盘,安装在所述除湿腔内、并处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的朝向所述风机组件的一端向上翻折有支撑壁,所述接水盘的底面上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壁和所述支撑凸台之间形成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设置有排水口。
13.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接水槽的底壁上。
1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接水槽的侧壁上部,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电连接的水位检测装置和水泵,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接水槽的侧壁上,所述水泵与所述排水口相连接。
15.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为离心风机。
16.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电控盒均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电控
盒之间。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除湿机安装在室内吊顶上,除湿模式下,室内空气自进口进入风机组件内,在风机组件作用下自出口吹入除湿腔中,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除湿后,形成的相对干燥的空气再自出风口吹入室内,该除湿机不占用室内空间,其实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嵌入式除湿机一示例的结构示意框图,箭头表示空气走向;
20.图2为图1所示嵌入式除湿机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嵌入式除湿机另一示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3.100壳体,110除湿腔,111出风口,120安装腔,121进风口,130隔板,140吊装部,200风机组件,210进口,220出口,310蒸发器,320冷凝器,400接水盘,410支撑部,420支撑凸台,430接水槽,431排水口, 440水泵,450水位监测装置,500压缩机,600电控盒,700节流装置, 800铜管。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实施例一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嵌入式除湿机一示例的结构示意框图,箭头表示空气走向。图2为图1所示嵌入式除湿机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嵌入式除湿机另一示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嵌入式除湿机,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壳体100、风机组件200和热交换系统,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为蒸发器310、另一个为冷凝器320。
33.壳体100的内部前侧设置为具有除湿腔110,壳体100的内部后侧设置为具有安装腔120,除湿腔110设置为具有出风口111。可以是壳体100的内部立设有隔板130,隔板130分隔壳体100的内部成位于前侧的除湿腔110以及位于后侧的安装腔120。
34.风机组件200设置为固定在安装腔120内,风机组件200设置为具有进口210以及出口220,出口220设置为与除湿腔110相连通。而且,风机的出口220穿过隔板130的上部伸入除湿腔110内。
35.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设置为均固定在除湿腔110内。
36.该除湿机安装在室内吊顶上,除湿模式下,室内空气自进口210进入风机组件200内,在风机组件200作用下自出口220吹入除湿腔110中,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除湿后,形成的相对干燥的空气再自出风口111 吹入室内。该除湿机不占用室内空间,其实用性更好。
3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设置为冷凝器320,第二换热器设置为蒸发器310,蒸发器310处于冷凝器320与出口220之间,而且出口220朝向蒸发器310的后侧面,出口220吹出的空气先经过蒸发器 310进行降温,空气低于凝露温度,水分被析出,低温的空气再经过冷凝器320进行加热升温,最后自出风口111吹出相对干燥的空气。其中,蒸发器 310设置为自上至下朝后倾斜设置,更利于冷凝水下流,冷凝器320也设置为自上至下朝后倾斜设置,这样所需的除湿腔110的体积更小,更利于除湿机实现小型化设计;当然,蒸发器310也可以设置为自上至下朝前倾斜设置,也更利于冷凝水下流,冷凝器320也设置为自上至下朝前倾斜设置,这样所需的除湿腔110的体积也更小,也更利于除湿机实现小型化设计;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38.可以是,如图2所示,出风口111设置在除湿腔110的前侧壁上,更利于向室内进行送风;或者可以是,出风口111设置在除湿腔110的下侧壁上,也利于向室内进行送风;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39.当然,还可以是,出风口111设置在除湿腔110的上侧壁上;还可以是,出风口111设置在除湿腔110的左侧壁上;还可以是,出风口111设置在除湿腔110的右侧壁上等的方式,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进口210设置为与安装腔120 相通,安装腔120设置为具有进风口121,室内空气自进风口121进入安装腔 120内,再自进口210进入风机组件200中,在风机组件200作用下自出口 220吹入除湿腔110中,经过蒸发器310进行降温,空气低于凝露温度,水分被析出,低温的空气再经过冷凝器320进行加热升温,最后自出风口111向室内吹出相对干燥的空气。
41.可以是,如图2所示,进风口121设置在安装腔120的下侧壁上;或者可以是,进风口121设置在安装腔120的后侧壁上;或者可以是,进风口121 设置在安装腔120的上侧壁上;或者可以是,进风口121设置在安装腔120 的左侧壁上;或者可以是,进风口121设置在安装腔120的右侧壁上等的方式;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100上设置有多个吊装部140,除湿机通过多个吊装部140吊装在室内吊顶上,多个吊装部140可以是四个吊装部140,其中两个吊装部140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前端,另外两个吊装部140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后端,这样除湿机安装后的稳定性更好,更不容易晃动和摆动。吊装部140可以设置为吊耳或吊环等,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3.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嵌入式除湿机还包括接水盘 400。接水盘400设置为固定在除湿腔110内,而且接水盘400设置为位于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的下方,自蒸发器310下流的冷凝水流至接水盘400 上。
44.其中,如图2所示,接水盘400的后端设置有向上翻折的支撑壁410,蒸发器310的后侧下端抵在支撑壁410上;接水盘400的底面上设置为具有支撑凸台420,冷凝器320的后侧下端抵在支撑凸台420上,支撑凸台420的前侧面为自下至上朝后倾斜的斜面,冷凝器320的后侧下端抵在支撑凸台420 的前侧面上;支撑凸台420的后侧面为自下至上朝前倾斜的斜面,支撑壁410 的前侧面与支撑凸台420的后侧面之间设置为形成有接水槽430,接水槽430 的槽口自上向下渐缩,接水槽430用于容纳自蒸发器310下流的冷凝水,接水槽430上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口431,接水槽430内容纳的冷凝水自排水口431排入室内吊顶中的排水管道内,最后沿排水管道排到地漏或室外。
45.可以是,如图1所示,排水口431设置为位于接水槽430的底壁上,接水槽430内容纳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自排水口431排入室内吊顶中的排水管道内,最后沿排水管道排到地漏或室外。
46.或者可以是,如图3所示,排水口431设置为位于接水槽430的侧壁上部,除湿机还包括电连接的水位检测装置450和水泵440,水位检测装置450 设置为安装在接水槽430的侧壁上,水泵440设置为与排水口431相连接。当水位检测装置450到接水槽430内的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控制水泵440 开启,水泵440把接水槽430内的冷凝水通过排水口431排入室内吊顶中的排水管道内,最后沿排水管道排到地漏或室外。
47.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风机组件200为离心风机,热交换系统还设置为包括压缩机500,除湿机还设置为包括电控盒600,压缩机500和电控盒600均安装在
安装腔120内,且压缩机500位于进口210和电控盒600之间,室内空气在自进口210进入离心风机之前,还对压缩机500 和电控盒600进行降温,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压缩机500和电控盒600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压缩机500和电控盒600长时间使用后更不容易损坏。如图3所示,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轮、蜗壳和电机,蜗壳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进口210,电机的转轴穿过蜗壳的另一侧壁伸入蜗壳内,离心风轮位于蜗壳内、并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电机通过转轴带动离心风轮转动。如图3所示,压缩机600、蒸发器310和冷凝器320之间设置有铜管800和节流装置700,节流装置700可以是毛细管或节流阀等。热交换系统还设置为包括铜管800和节流装置700。
49.该除湿机无水箱设计,形成的冷凝水沿排水管道排走,用户在使用时使用线控开机或遥控开机即可,不仅美观,而且不用担心因水满而停机的问题,也不用取下水箱向外倒水,能够持续为房间进行除湿,其实用性更好。
5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安装在室内吊顶上,除湿模式下,室内空气自进口进入风机组件内,在风机组件作用下自出口吹入除湿腔中,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除湿后,形成的相对干燥的空气再自出风口吹入室内,该除湿机不占用室内空间,其实用性更好。
51.实施例二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嵌入式除湿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和热交换系统,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为蒸发器、另一个为冷凝器。
53.壳体的内部前侧设置为具有除湿腔,壳体的内部后侧设置为具有安装腔,除湿腔设置为具有进风口。可以是壳体的内部立设有隔板,隔板分隔壳体的内部成位于前侧的除湿腔以及位于后侧的安装腔。
54.风机组件设置为固定在安装腔内,风机组件设置为具有进口以及出口,进口设置为与除湿腔相连通。而且,风机的进口穿过隔板的上部伸入除湿腔内。
55.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设置为均固定在除湿腔内,且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为蒸发器,冷凝器设置在蒸发器和进口之间。
56.该除湿机安装在室内吊顶上,除湿模式下,室内空气自进风口进入除湿腔中,经过蒸发器进行降温,空气低于凝露温度,水分被析出,低温的空气再经过冷凝器进行加热升温,相对干燥的空气自进口进入风机组件内,在风机组件作用下自出口吹入室内。该除湿机不占用室内空间,其实用性更好。也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安装在室内吊顶上,除湿模式下,室内空气自进风口进入除湿腔中,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除湿后,形成的相对干燥的空气自进口进入风机组件内,在风机组件作用下自出口吹入室内。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