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舷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收缩船用舷梯。
背景技术:
2.舷梯,平时收藏于船舷内,用时放出舷外沿舷边倾斜布置,供人员上下船用的梯,装于船舶两舷供乘员上下船用的活动扶梯,用木材或金属制成。由上下平台,梯架、梯步、栏杆扶手和吊梯装置等组成。
3.传统舷梯是在船舶主甲板上设置舷梯,通过绞车及钢索,将舷梯翻转至船舷外侧,再将舷梯一端放至码头,此种舷梯安全系数较低且使用繁琐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缩船用舷梯,解决了使用繁琐、占用空间大、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收缩船用舷梯,包括甲板,所述甲板内部开设有舷梯舱室,所述舷梯舱室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设置有舷梯,所述舷梯两侧设置有扶杆;
8.所述舷梯与滑块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舷梯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踏板;
9.所述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的一侧面,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盒,所述第一衔接盒内部旋转连接有第一支撑柱的一端,所述第一衔接盒外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
10.所述舷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盒,所述第二衔接盒内部旋转连接有第二支撑柱的一端,所述第二衔接盒外部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另一端通过转杆旋转连接有扶杆。
11.优选的,所述滑块与舷梯舱室之间设置有液压伸缩杆。
12.优选的,所述踏板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防滑垫。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衔接盒为u形状,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第一支撑柱的一侧面开设有与扶杆相匹配的开槽。
14.优选的,所述舷梯底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橡胶垫。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该可收缩船用舷梯,通过液压伸缩杆实现滑块及安装在滑块一侧的舷梯在舷梯舱室内的收放,在不使用时可以直接将舷梯及其辅助组件储存在舷梯舱室内部,减少了其对船上空间的占用。
18.2、该可收缩船用舷梯,使用时,通过液压伸缩杆将舷梯及其辅助组件放处,通过固定螺栓与滑块、甲板的连接,将其固定,再通过旋转电机使得转轴旋转合适角度,即可实现舷梯的调整,船员可以通过踏板上下,操作方便且节省人力。
19.3、该可收缩船用舷梯,因为固定环与转轴固定连接,那么转轴旋转的角度与通过连接板及第一衔接盒、第二衔接盒连接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也旋转相同角度,在舷梯旋转完成后将扶杆展开,再通过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将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固定即可,增加了舷梯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衔接盒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衔接盒示意图。
25.图中:1、甲板;2、舷梯舱室;3、滑块;4、液压伸缩杆;5、固定螺栓;6、转轴;7、旋转电机;8、舷梯;9、踏板;10、橡胶防滑垫;11、固定环;12、连接板;13、第一衔接盒;14、第一支撑柱;15、第一固定螺栓;16、开槽;17、转杆;18、扶杆;19、连接杆;20、第二衔接盒;21、第二支撑柱;22、第二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收缩船用舷梯,包括甲板1,甲板1内部开设有舷梯舱室2,舷梯舱室2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3,滑块3的一侧设置有舷梯8,舷梯8两侧设置有扶杆18;
28.舷梯8与滑块3之间设置有转轴6,转轴6两端设置有旋转电机7,舷梯8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踏板9;
29.转轴6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固定环1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的一侧面,连接板12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盒13,第一衔接盒13内部旋转连接有第一支撑柱14的一端,第一衔接盒13外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15;
30.舷梯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9的一端,连接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盒20,第二衔接盒20内部旋转连接有第二支撑柱21的一端,第二衔接盒20外部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22,第一支撑柱14、第二支撑柱21的另一端通过转杆17旋转连接有扶杆18。
31.滑块3与舷梯舱室2之间设置有液压伸缩杆4,从而方便舷梯8的收放;甲板1顶部设置有固定螺栓5,滑块3、甲板1内部均设置有与固定螺栓5相匹配的螺孔,固定螺栓5通过螺孔与滑块3、甲板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对滑块3的固定;踏板9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防滑垫10,从而增加舷梯8的安全系数;第二衔接盒20为u形状,第二支撑柱21靠近第一支撑柱14的
一侧面开设有与扶杆18相匹配的开槽,从而实现扶杆18与第二支撑柱21的折叠;舷梯8底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橡胶垫,从而增加舷梯8底端的摩擦力。通过液压伸缩杆4实现滑块3及安装在滑块3一侧的舷梯8在舷梯舱室2内的收放,在不使用时可以直接将舷梯8及其辅助组件储存在舷梯舱室2内部,减少了其对船上空间的占用;液压伸缩杆4将舷梯8及其辅助组件放处,通过固定螺栓5与滑块3、甲板1的连接,将其固定,再通过旋转电机7使得转轴6旋转合适角度,即可实现舷梯8的调整,船员可以通过踏板9上下,操作方便且节省人力;因为固定环11与转轴6固定连接,那么转轴6旋转的角度与通过连接板12及第一衔接盒13、第二衔接盒20连接的第一支撑柱14、第二支撑柱21也旋转相同角度,在舷梯8旋转完成后将扶杆18展开,再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5、第二固定螺栓22将第一支撑柱14、第二支撑柱21固定即可,增加了舷梯8的安全系数。
32.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33.s1、通过液压伸缩杆4实现滑块3及安装在滑块3一侧的舷梯8在舷梯舱室2内的收放,在不使用时可以直接将舷梯8及其辅助组件储存在舷梯舱室2内部,减少了其对船上空间的占用;
34.s2、通过液压伸缩杆4将舷梯8及其辅助组件放处,通过固定螺栓5与滑块3、甲板1的连接,将其固定,再通过旋转电机7使得转轴6旋转合适角度,即可实现舷梯8的调整,船员可以通过踏板9上下,操作方便且节省人力;
35.s3、因为固定环11与转轴6固定连接,那么转轴6旋转的角度与通过连接板12及第一衔接盒13、第二衔接盒20连接的第一支撑柱14、第二支撑柱21也旋转相同角度,在舷梯8旋转完成后将扶杆18展开,再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5、第二固定螺栓22将第一支撑柱14、第二支撑柱21固定即可,增加了舷梯8的安全系数。
36.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