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与动力的电池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等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中,比如数据中心后备系统、通讯基站等,但由于电池本身的使用场景和环境影响,电池的寿命基本在三到五年。由于电池一般是串联或并联甚至同时串并联来使用,电池个体差异和所处环境不同导致每个电池的寿命不同,而在物联网运行当中,需要借助电池设备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储能和动力输出,以满足物联网的正常运行。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657139u公开了《一种内置通讯模块的物联网电池》,包括可充放电电池和内置的物联网通讯模块,所述内置的物联网通讯模块包括电源转换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可充放电电池和内置的物联网通讯模块设置于长方体状壳体中,所述物联网通讯模块设置于壳体上部,所述长方体状壳体下端设置有阵列状散热孔,壳体顶端设置有与物联网通讯模块连接的正负极端子,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变换可充放电电池的电压形成稳定的电压供给通讯单元和中央处理单元。
4.但是现有的电池设备通常采用螺栓固定的连接方式,使得电池设备的拆装操作不够便捷,增大了电池设备的拆装操作负担,无法对电池设备进行快速灵活的拆装维修处理,降低了电池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采用锁止结构和解锁结构的组合设计,方便电池设备拆装维修,降低操作负担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与动力的电池设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与动力的电池设备,包括箱体:
7.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
8.所述箱体的内壁且位于蓄电池的外侧设置有夹持组件;
9.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装配组件与盖板连接,且盖板上分别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10.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锁止组件;
11.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控制锁止组件开闭的解锁组件。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箱体内壁的支杆,支杆上转动连接有辊轴,且辊轴与蓄电池的外壁滚动接触。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装配组件包括设置在盖板底部的装配板,以及设置在箱体顶部且与装配板相
适配的装配槽。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板外壁的弹力板,弹力板上设置有楔形的锁止块,且锁止块与箱体上开设的通孔相抵触。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按压板,按压板通过弹簧与箱体的外壁弹性连接,按压板上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并与锁止块接触的解锁杆。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箱体的内壁且位于蓄电池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架。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通过转轴与提拉手转动连接。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5.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散热孔。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7.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物联网控制板(nb-iot)和电源控制板(bms)。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与动力的电池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该电池设备通过设置的锁止组件和解锁组件,能够对箱体和盖板进行便捷灵活的组装连接操作,在确保盖板和箱体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螺栓固定操作带来的不便,从而便于对电池设备进行拆装操作,提高了电池设备的维修操作灵活性。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与动力的电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止组件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与解锁组件连接处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正极端子;2、盖板;21、装配板;22、锁止组件;221、弹力板;222、锁止块;3、负极端子;4、箱体;41、支杆;42、辊轴;43、装配槽;44、定位架;45、通孔;46、物联网控制板(nb-iot);47、电源控制板(bms);5、提拉手;6、凹槽;7、解锁组件;71、解锁杆;72、按压板;73、弹簧;8、散热孔;9、转轴;10、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9.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能与动力的电池设备,包括箱体4:
40.箱体4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0;
41.箱体4的内壁且位于蓄电池10的外侧设置有夹持组件;
42.箱体4的顶部通过装配组件与盖板2连接,且盖板2上分别设置有正极端子1和负极端子3;
43.盖板2上设置有锁止组件22;
44.箱体4上设置有控制锁止组件22开闭的解锁组件7。
4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蓄电池10嵌入到箱体4内,使得蓄电池10在夹持组件的夹持作用下,在箱体4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然后将盖板2通过装配组件与箱体4连接,即可对盖板2和箱体4进行组装固定,对蓄电池10进行密闭保护处理,当盖板2和箱体4装配连接后,通过锁止组件22的锁止作用,可以对盖板2和箱体4起到锁止固定的作用,防止两者发生晃动身世脱落的情况,另一方面借助解锁组件7的解锁操作,可以将锁止组件22解锁开启,从而能够对盖板2和箱体4进行开启操作,避免了传统螺栓固定操作带来的不便,便于对电池设备进行拆装操作,提高了电池设备的维修操作灵活性。
46.如图4所示,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箱体4内壁的支杆41,支杆41上转动连接有辊轴42,且辊轴42与蓄电池10的外壁滚动接触,当蓄电池10在箱体4内移出或移入时,蓄电池10的外壁会与辊轴42滚动接触,一方面能够对蓄电池10的位置起到夹持限位的作用,防止蓄电池10在箱体4内随意晃动,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蓄电池10在移出或移入操作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提高蓄电池10的取放操作灵活性。
47.如图2和图4所示,装配组件包括设置在盖板2底部的装配板21,以及设置在箱体4顶部且与装配板21相适配的装配槽43,通过装配板21和装配槽43的装配连接,可以对盖板2和箱体4的连接位置进行限位,确保盖板2和箱体4连接位置的准确稳定,防止盖板2和箱体4连接位置发生错位的现象。
48.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锁止组件22包括设置在装配板21外壁的弹力板221,弹力板221上设置有楔形的锁止块222,且锁止块222与箱体4上开设的通孔45相抵触,当装配板21向装配槽43内插入时,锁止块222会与装配槽43的内壁抵触,使得弹力板221被压缩变形,当锁止块222的位置与通孔45的位置重合并嵌入到通孔45内部时,弹力板221会复位形变,此时通过锁止块222和通孔45的锁止连接,即可对盖板2和箱体4起到锁止固定的效果,防止盖板2从箱体4上脱落。
49.如图5所示,解锁组件7包括按压板72,按压板72通过弹簧73与箱体4的外壁弹性连接,按压板72上设置有延伸至通孔45并与锁止块222接触的解锁杆71,当用手指挤压按压板72时,按压板72会挤压弹簧73使其被压缩变形,此时解锁杆71会在通孔45内移动并与锁止块222接触,对锁止块222产生压力,使得弹力板221再次被挤压变形,此时锁止块222会从通孔45内移出,即可将盖板2与箱体4进行分离操作,进而实现了锁止组件22的解锁操作。
50.如图4所示,箱体4的内壁且位于蓄电池10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架44,定位架44的俯视截面为十字交叉结构,可以对蓄电池10的顶部起到定位夹持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了蓄电池10在箱体4内的位置稳定性。
51.如图1所示,箱体4的外壁设有凹槽6,且凹槽6的内壁通过转轴9与提拉手5转动连
接,拉动提拉手5使其通过转轴9的转动作用,从凹槽6内移出,并呈竖直向上的状态,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电池设备进行提拉携带操作。
52.如图1所示,箱体4的外壁设有散热孔8,用于对箱体4内的热量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53.如图4所示,箱体4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物联网控制板46(nb-iot)和电源控制板47(bms),物联网控制板46(nb-iot)使其与物联网系统内的各个设备无线通信,并在物联网系统内实现数据的传输,控制电源控制板47(bms)的参数,实现蓄电池10的智能控制。
54.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