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混料罐。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很多混料罐都是通过搅拌等方式促进内部混合物的混合,但是搅拌的混合方式基本都是通过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进行混合,搅拌叶片的搅拌范围有限,并且对于特定位置的物料无法搅拌到位,同时搅拌的位置是固定的,无法控制在整个搅拌容器内运动,从而导致搅拌效果的不理想,往往存在着部分搅拌充分,而边缘位置搅拌欠佳,所以搅拌方式单一,搅拌轴固定是造成现在这种传统搅拌方式搅拌不均匀的原因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质量高、混合效率高的高效混料罐,尤其适合涂料生产工作。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混料罐,包括机架、混料罐、转盘和固定支架,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方设置混料罐,所述混料罐底面中心向下下凹,混料罐底面中心设置出料口,所述混料罐侧壁上部设置进料口,所述混料罐的顶部设置转盘,所述转盘通过环形滑道连接混料罐顶部,所述转盘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大齿轮盘,所述大齿轮盘与转盘同轴,所述大齿轮盘为环形,所述混料罐的侧壁设置转盘电机,所述转盘电机的输出端设置转盘齿轮,所述转盘齿轮啮合大齿轮盘。
5.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机架和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大齿轮盘同轴,搅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小齿轮盘,所述小齿轮盘远离搅拌电机一端设置限位端盖,限位端盖通过销钉连接小齿轮盘的转轴,小齿轮盘直径小于大齿轮盘,所述大齿轮盘位于小齿轮盘外部对称设置搅拌齿轮,搅拌齿轮转轴为搅拌棒,所述搅拌棒通过轴承连接大齿轮盘,搅拌齿轮啮合小齿轮盘,搅拌棒向混料罐底部中心倾斜,所述搅拌齿轮和小齿轮盘为锥齿轮。
6.所述混料罐内部的搅拌棒侧壁对称设置搅拌叶,搅拌叶设置多个,搅拌叶边缘轮廓与混料罐内壁轮廓相同。
7.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齿轮和大齿轮盘为直齿轮。
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处在混料罐底部凹陷角的四分之一位置处。
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靠近混料罐底部一段设置成矩形叶片。
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电机和转盘电机均采用伺服电机。
11.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2.1、由于采用了转盘齿轮配合大齿轮盘,并且有转盘与滑道的配合,能够通过转盘电机的转动带动转盘齿轮和大齿轮盘,从而可以带动搅拌棒完成搅拌工作,搅拌棒的搅拌齿轮配合小齿轮盘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转动,完成搅拌工作。
13.2、由于小齿轮盘设置了搅拌电机,可以通过搅拌电机带动小齿轮盘转动,从而提
高搅拌齿轮的转速,让搅拌棒的自转加快,加速搅拌叶的搅拌,但是却并不会影响搅拌棒在大齿轮盘影响下的公转,让搅拌棒和搅拌叶可以不同速率的转动搅拌,提升搅拌的效果,提升搅拌的可控性。
14.3、由于搅拌叶的外轮廓与混料罐相同,并且搅拌棒处在底部凹角的四分之一处,使搅拌叶的外轮廓完整的覆盖了混料罐的中下部位置,不会有搅拌的遗漏区域,保证了所有原料的整体搅拌均匀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a处剖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中:
19.1、机架
ꢀꢀꢀꢀꢀꢀꢀꢀꢀꢀꢀꢀꢀꢀꢀ
2、混料罐
ꢀꢀꢀꢀꢀꢀꢀꢀꢀꢀꢀꢀꢀꢀ
3、转盘
20.4、大齿轮盘
ꢀꢀꢀꢀꢀꢀꢀꢀꢀꢀꢀ
5、固定支架
ꢀꢀꢀꢀꢀꢀꢀꢀꢀꢀꢀꢀ
6、电机固定架
21.7、搅拌电机
ꢀꢀꢀꢀꢀꢀꢀꢀꢀꢀꢀ
8、联轴器
ꢀꢀꢀꢀꢀꢀꢀꢀꢀꢀꢀꢀꢀꢀ
9、小齿轮盘
22.10、转盘齿轮
ꢀꢀꢀꢀꢀꢀꢀꢀꢀꢀ
11、进料口
ꢀꢀꢀꢀꢀꢀꢀꢀꢀꢀꢀꢀꢀ
12、出料口
23.13、限位端盖
ꢀꢀꢀꢀꢀꢀꢀꢀꢀꢀ
14、搅拌棒
ꢀꢀꢀꢀꢀꢀꢀꢀꢀꢀꢀꢀꢀ
15、支撑座
24.16、转盘电机
ꢀꢀꢀꢀꢀꢀꢀꢀꢀꢀ
17、搅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26.如图1-2所示:
27.一种高效混料罐,包括机架1、混料罐2、转盘3和固定支架5,所述机架1底部设置支撑座15,所述支撑座15上方设置混料罐2,所述混料罐2底面中心向下下凹,混料罐2底面中心设置出料口12,所述混料罐2侧壁上部设置进料口11,所述混料罐2的顶部设置转盘3,所述转盘3通过环形滑道连接混料罐2顶部,所述转盘3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大齿轮盘4,所述大齿轮盘4与转盘3同轴,所述大齿轮盘4为环形,所述混料罐2的侧壁设置转盘电机16,所述转盘电机16的输出端设置转盘齿轮10,所述转盘齿轮10啮合大齿轮盘4。
28.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置固定支架5,所述固定支架5连接机架1和电机固定架6,所述电机固定架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搅拌电机7,所述搅拌电机7的输出轴与大齿轮盘4同轴,搅拌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8连接小齿轮盘9,所述小齿轮盘9远离搅拌电机7一端设置限位端盖13,限位端盖13通过销钉连接小齿轮盘9的转轴,小齿轮盘9直径小于大齿轮盘4,所述大齿轮盘4位于小齿轮盘9外部对称设置搅拌齿轮17,搅拌齿轮17转轴为搅拌棒14,所述搅拌棒14通过轴承连接大齿轮盘4,搅拌齿轮17啮合小齿轮盘9,搅拌棒14向混料罐2底部中心倾斜,所述搅拌齿轮17和小齿轮盘9为锥齿轮。
29.所述混料罐2内部的搅拌棒14侧壁对称设置搅拌叶,搅拌叶设置多个,搅拌叶边缘轮廓与混料罐2内壁轮廓相同。
30.所述转盘齿轮10和大齿轮盘4为直齿轮。
31.所述搅拌棒14处在混料罐2底部凹陷角的四分之一位置处。
32.所述搅拌棒14靠近混料罐2底部一段设置成矩形叶片。
33.所述搅拌电机7和转盘电机16均采用伺服电机。
34.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35.使用时将原料通过进料口11输送进混料罐中,然后开启转盘电机16带动转盘齿轮10与大齿轮盘4,通过大齿轮盘4带动转盘3转动,同时搅拌棒14跟随大齿轮盘4进行转动完成搅拌工作,同时搅拌棒14的搅拌齿轮17与小齿轮盘9进行啮合,导致搅拌棒14产生自转并且带动搅拌叶旋转,通过搅拌叶完成搅拌工作,自转与公转的配合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充分。
36.如果搅拌的速度不够,可以通过开启搅拌电机7来带动小齿轮盘9转动,小齿轮盘9将带动搅拌齿轮17加速转动,从而提高搅拌叶的转速,提高搅拌的速度,通过转盘电机16小幅提高公转及自转搅拌速度,通过搅拌电机7大幅提升自转的搅拌速度,便于操控搅拌的速率。
37.由于搅拌叶的外边缘轮廓与混料罐2的内壁形状一致,并且搅拌棒14处在混料罐2底面凹角的四分之一位置,使得搅拌叶的搅拌工作可以覆盖混料罐2的下方整个区域,并且公转和自转的配合能够动态的搅拌整个混料罐区域,避免了普通的混料罐固定搅拌的搅拌不均匀,不同区域的混合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搅拌的质量和原料混合的效果。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