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单相交流电动机的高效节电器,属于节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单相电机一般是指用单相交流电源供电的小功率单相异步电动机,由于电网在进行远距离传输的过程中会提高电压,进而导致电网的电压会有所波动,因此浪涌电流导致电机在运行中产生额外的负载,造成电能的浪费,因此需要对浪涌电流进行处理以便于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减少发热的同时能够提高节电效果,现有的节电器在进行安装的时候容易因为电机转动时候的机械振动造成内部的电路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相交流电动机的高效节电器,以解决现有的节电器在进行安装的时候容易因为电机转动时候的机械振动造成内部的电路老化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相交流电动机的高效节电器,其结构包括:节电器、接线盒、支撑壳、机体、底板,所述节电器右侧弯管与接线盒上端接口相通,所述节电器与底部的接线盒二者皆与支撑壳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支撑壳焊接固定在机体的右侧表面,且与机体外壳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支撑壳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的顶部。
5.作为优选的,所述节电器由控制电路盒、防护套管、支撑簧圈、套管、平衡架组成,所述控制电路盒嵌套在平衡架顶端的凹槽,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防护套管内表面设有支撑簧圈,且通过包覆形成一体结构,所述防护套管底部端口处设有套管,且通过胶连接,所述平衡架通过螺栓与底部的支撑壳相固定。
6.作为优选的,所述平衡架设有支撑板、定位块、轴板、减震内轴、支撑底座,所述支撑板顶端为平直面,右侧弯曲延伸至轴板的顶端,且支撑板与轴板上表面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定位块设有两个,固定在轴板的内部,且呈对称式分布,所述轴板端口与减震内轴横向固定杆相连接,所述减震内轴嵌套固定在支撑底座的内槽,且静止状态下二者轴心呈一直线。
7.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簧圈内圈设有保护套,且保护套呈褶皱状结构,覆盖支撑簧圈的整个内壁,在进行连接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保护连接的引线,且方便引线在安装过程中弯折,并能够更好的与防护套管进行配合提高接口的密封性。
8.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端面设有内槽,内槽底端设有垫层,垫层与内槽通过嵌套固定,在进行定位的时候能够提高固定的效率,减少定位的时候需要螺栓孔麻烦的情况发生。
9.作为优选的,所述减震内轴设有三个腔囊,囊体之间夹角为60
°
,在保护的时候更加的稳定,减少轴体因为电机转动造成的共振,通过囊体进行减震。
10.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材质,且表面为金属板层,底部通过方管骨架进行固定,减少重量,且能够使得支撑性能更强。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相交流电动机的高效节电器,具有以下效果:
13.本实用通过减震内轴的囊腔将震动波进行阻拦,且防护套管与底部的套管进行配合采用柔性连接在,保护线缆的同时能够避免将震动传输,在对电机进行接电的同时减少节电器的震动,提高其稳定性。
14.由于节电器与接线端子之间的线路较短,在进行节电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稳定,减少线路过长造成干扰,同时减少浪涌电流提高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相交流电动机的高效节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节电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平衡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图3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节电器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节电器-1、接线盒-2、支撑壳-3、机体-4、底板-5 、控制电路盒-11、防护套管-12、支撑簧圈-13、套管-14、平衡架-15、支撑板-151、定位块-152、轴板-153、减震内轴-154、支撑底座-155。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根据图1所示,所述节电器1、接线盒2、支撑壳3、机体4、底板5,所述节电器1右侧弯管与接线盒2上端接口相通,所述节电器1与底部的接线盒2二者皆与支撑壳3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支撑壳3焊接固定在机体4的右侧表面,且与机体4外壳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支撑壳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5的顶部。
24.根据图2、图5所示,所述节电器1由控制电路盒11、防护套管12、支撑簧圈13、套管14、平衡架15组成,所述控制电路盒11嵌套在平衡架 15顶端的凹槽,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防护套管12内表面设有支撑簧圈13,且通过包覆形成一体结构,所述防护套管12底部端口处设有套管 14,且通过胶连接,所述平衡架15通过螺栓与底部的支撑壳3相固定,所述支撑簧圈13内圈设有保护套,且保护套呈褶皱状结构,覆盖支撑簧圈13 的整个内壁,在进行连接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保护连接的引线,且方便引线在安装过程中弯折,并能够更好的与防护套管12进行配合提高接口的密封性。
25.根据图3与图4所示,所述平衡架15设有支撑板151、定位块152、轴板153、减震内轴154、支撑底座155,所述支撑板151顶端为平直面,右侧弯曲延伸至轴板153的顶端,且支撑板151与轴板153上表面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定位块152设有两个,固定在轴板153
的内部,且呈对称式分布,所述轴板153端口与减震内轴154横向固定杆相连接,所述减震内轴154嵌套固定在支撑底座155的内槽,且静止状态下二者轴心呈一直线,所述支撑板151上端面设有内槽,内槽底端设有垫层,垫层与内槽通过嵌套固定,在进行定位的时候能够提高固定的效率,减少定位的时候需要螺栓孔麻烦的情况发生,所述减震内轴154设有三个腔囊,囊体之间夹角为60
°
,在保护的时候更加的稳定,减少轴体因为电机转动造成的共振,通过囊体进行减震,所述支撑板151为金属材质,且表面为金属板层,底部通过方管骨架进行固定,减少重量,且能够使得支撑性能更强。
26.在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将电机主线通过防护套管12,引入节电器1内,将节点器1的上盖掀起即可连接主电源线,对于一些安装角度较为特殊,且空间狭小的区域能够使得接线更加的方便。
27.运行的过程中4机体控制电路盒11固定在平衡架15的上表面,连接处设有减震内轴154,电机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惯性力容易沿轴转动方向进行振动,此时减震内轴154的囊腔将震动波进行阻拦。
28.防护套管2与底部的套管14进行配合,在控制电路盒11与接线盒之间柔性连接,在保护线缆的同时能够避免将震动传输,在对电机进行接电的同时减少节电器的震动,提高其稳定性。
29.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