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交流电机噪音抑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82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噪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三相交流电机噪音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2.三相交流电动机是用三相交流电驱动的交流电动机,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机械噪音、电磁噪音和流体噪音等多种噪音,其中流体噪音占据着所有噪音中的主导地位且最难消除;
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金属网罩覆盖在电机上,然后在金属网罩内层设置消音棉,电机产生的噪音以“声波在空气中传递

声波通过吸音棉时经过无数纤维的反射、相互叠加、碰撞

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

声波强度减弱

声音消失”的流程被吸音棉吸收,从而达到噪音抑制的效果;
4.但是吸音棉是单纯固定在金属网罩上的,并且需要持续吸收电机的噪音,由此不仅会将声波的能量传递到金属网罩上,使金属网罩产生刚性振动,并且还会使吸音棉转化的热能散发不出去,降低吸音棉的寿命,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噪音抑制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交流电机噪音抑制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三相交流电机噪音抑制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外罩、通风前盖、后盖、抑音内胆,所述底座为长方形板,所述外罩呈圆弧形罩状结构且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通风前盖和后盖分别固定在外罩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抑音内胆设在外罩内,所述通风前盖和后盖上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侧设有填充环,所述通风前盖上密布有通风孔;所述抑音内胆由胆壳、支撑条、吸音棉所组成,所述胆壳呈圆柱形罩状结构,所述支撑条分别连接在胆壳的外壁和外罩的内壁上,所述吸音棉设在胆壳的内壁上,所述吸音棉的表面呈三角形条纹状。
7.优选的,所述通风前盖和后盖上的固定环的直径与电机前端和后端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填充环填充在电机与固定环的间隙之间,通过后盖上的固定环与三相电机的尾部固定,由此来使得外罩内的空气流通依然由电机直接引入,然后再从通风前盖的通风孔排出,代替现有技术的金属网罩完全覆盖的方式,保证了电机的空气吸入不会受阻,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了吸音棉寿命。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条在胆壳外壁一侧呈规律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条的阵列在胆壳两侧呈对称分布,通过环绕排列的支撑条将抑音内胆支撑起来,并且给支撑条采用橡胶材质,声波传递到抑音内胆上的吸音棉,当吸音棉内由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时,还能通过抑音内胆整体的振动来抵消一部分声波能量,减小吸音棉内热能的产生,延长了吸音棉的寿命。
9.优选的,所述胆壳的结构包括:中罩、前板、后板,所述中罩呈圆弧形且弧度与电机的机身弧度相匹配,所述前板和后板分别固定在中罩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板和后板呈圆环形,所述前板的内直径大于通风前盖上的固定环的外直径,所述后板的内直径大于后盖
上的固定环的外直径,由此分割胆壳的结构组成,并设置前板和后板的内圈大小,使得前板和后板在产生振动时,不会撞击到固定环上发出新的噪音。
10.优选的,所述中罩的圆弧内壁上铺满吸音棉,所述前板和后板上指向中罩内侧的一面铺满吸音棉,通过吸音棉吸收声波,将声波能量在吸音棉内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弱声波强度减弱。
11.优选的,所述吸音棉为聚酯棉材质且内部为疏松孔洞状,利用吸音棉疏松的内部有无数个空气组成的微孔,可以对到达吸音棉的声波进行缓冲和吸收。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的罩壳内设有抑音内胆,并通过环绕排列的支撑条将抑音内胆在罩壳内支撑起来,当噪音发生时,声波传递到抑音内胆上的吸音棉,声波能量在吸音棉内转化为热能,使抑音内胆整体在支撑条的支撑下发生振动,由此来抵消一部分声波能量,减小吸音棉内热能的产生,延长了吸音棉的寿命。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后盖上的固定环与三相电机的尾部固定,由此来使得外罩内的空气流通依然由电机直接引入,然后再从三相电机前端固定的通风前盖的通风孔排出,代替现有技术的金属网罩完全覆盖的方式,保证了电机的空气吸入不会受阻,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了吸音棉寿命。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割胆壳的结构组成,并设置前板和后板的内圈大小,使得前板和后板在产生振动时,不会撞击到固定环上发出新的噪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抑音内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抑音内胆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24.图中:底座-1、外罩-2、通风前盖-3、后盖-4、抑音内胆-5、固定环-a、填充环-b、通风孔-c、胆壳-51、支撑条-52、吸音棉-53、中罩-511、前板-512、后板-513。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实施例
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交流电机噪音抑制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1、外罩2、通风前盖3、后盖4、抑音内胆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长方形板,所述外罩2呈圆弧形罩状结构且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通风前盖3和后盖4分别固定在外罩2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抑音内胆5设在外罩2内,所述通风前盖3和后盖4上设有固定环a,所述固定环a内侧设有填充环b,所述通风前盖3上密布有通风孔c;所述抑音内胆5由胆壳51、支撑条52、吸音棉53所组成,所述胆壳51呈圆柱形罩状结构,所述支撑条52分别连接在胆壳51的外壁和外罩2的内壁上,所述吸音棉53设在胆壳51的内壁上,所述吸音棉53的表面呈三角形条纹状。
29.如图3所示,所述通风前盖3和后盖4上的固定环a的直径与电机前端和后端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填充环b填充在电机与固定环a的间隙之间,通过后盖4上的固定环a与三相电机的尾部固定,由此来使得外罩2内的空气流通依然由电机直接引入,然后再从通风前盖3的通风孔c排出,代替现有技术的金属网罩完全覆盖的方式,保证了电机的空气吸入不会受阻,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了吸音棉53寿命。
30.如图4、图7所示,所述支撑条52在胆壳51外壁一侧呈规律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条52的阵列在胆壳51两侧呈对称分布,通过环绕排列的支撑条52将抑音内胆5支撑起来,并且给支撑条52采用橡胶材质,声波传递到抑音内胆5上的吸音棉53,当吸音棉53内由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时,还能通过抑音内胆5整体的振动来抵消一部分声波能量,减小吸音棉53内热能的产生,延长了吸音棉53的寿命。
31.如图4-图7所示,所述胆壳51的结构包括:中罩511、前板512、后板513,所述中罩511呈圆弧形且弧度与电机的机身弧度相匹配,所述前板512和后板513分别固定在中罩511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板512和后板513呈圆环形,所述前板512的内直径大于通风前盖3上的固定环a的外直径,所述后板513的内直径大于后盖4上的固定环a的外直径,由此分割胆壳51的结构组成,并设置前板512和后板513的内圈大小,使得前板512和后板513在产生振动时,不会撞击到固定环a上发出新的噪音。
32.如图4-图7所示,所述中罩511的圆弧内壁上铺满吸音棉53,所述前板512和后板513上指向中罩511内侧的一面铺满吸音棉53,通过吸音棉53吸收声波,将声波能量在吸音棉53内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弱声波强度减弱。
33.所述吸音棉53为聚酯棉材质且内部为疏松孔洞状,利用吸音棉53疏松的内部有无数个空气组成的微孔,可以对到达吸音棉53的声波进行缓冲和吸收。
3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如下说明:
35.将三项异步电机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底座1上,将外罩2盖下,让抑音内胆5的中罩511包在电机上端,然后将前板512、后板513分别固定在中罩511的前后端,前板512、后板513均不会与电机接触,使得前板512和后板513在产生振动时,不会撞击到固定环a上发出新的噪音,由此来将电机包裹在胆壳51内,然后在外罩2的前后端分别固定上通风前盖3和后盖4,将三项异步电机完全包裹在设备内,后盖4上的固定环a与三相电机的尾部固定,使得外罩2内的空气依然由电机直接引入,然后再从通风前盖3的通风孔c排出,代替现有技术
的金属网罩完全覆盖的方式,保证了电机的空气吸入不会受阻,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了吸音棉53寿命;
36.当电机产生噪音时,噪音声波传递到抑音内胆5上的吸音棉53,声波能量在吸音棉53内转化为热能,同时抑音内胆5整体在支撑条52的支撑下发生振动,将一部分声波能量通过振动发散出去,抵消一部分声波能量的同时,还减小吸音棉53内热能的产生,避免吸音棉53过热,延长了吸音棉的寿命。
3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8.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