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具有温度检测结构的数据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86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温度检测结构的数据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的数据处理设备通常采用风扇结构进行散热,即在数据处理设备的算力板上安装多个散热片,并通过前后风扇驱风散热。由于数据处理设备发热量大,风扇的转速固定,对数据处理设备产生的热量难以快速排放到外部,导致数据处理设备内温度上升而使用不稳定,影响数据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出现了非风冷散热的数据处理设备,如采用液体、气体等冷却介质进行散热。
3.但目前冷却介质的温度主要靠人工利用感温器测得或者系统自带的温度传感器读取,操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温度检测结构的数据处理设备。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温度检测结构的数据处理设备,包括机箱、分流器、冷却介质控制器和连接管,所述分流器与所述机箱和所述冷却介质控制器连接,以向机箱输入冷却介质或者将冷却介质回流至冷却介质控制器,所述分流器与冷却介质控制器、机箱均通过连接管密封性连接,以形成冷却介质循环对所述机箱进行降温散热;
6.其中,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机箱外部,所述连接管至少部分设有感温变色结构,以根据冷却介质温度变化而显示不同颜色。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至少部分采用感温材料制成,以形成所述感温变色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变色结构为采用感温材料制成的标贴,所述连接管至少部分表面贴有所述标贴。
9.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变色结构为涂在所述连接管至少部分表面的涂层,所述涂层由感温材料制成的涂剂涂抹而成。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所述冷却介质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机箱外侧,所述分流器设有两组,所述两组分流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机箱侧壁的上部及下部,位于上部的所述分流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冷却介质控制器连接,位于上部的所述分流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机箱连接以向所述机箱输入冷却介质,位于下部的所述分流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回流管与所述机箱连接,位于下部的所述分流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回流管与所述冷却介质控制器连接以回流冷却介质至所述冷却介质控制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管和所述第二输送管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感温变色结构,所述第一回流管和所述第二回流管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感温变色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机箱包括外壳、算力板、电源、控制主板以及与所述分流器连接的
冷却器,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算力板,每块所述算力板背面安装有冷却器以对所述算力板降温散热,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主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控制主板与电源和算力板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与算力板通信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算力板与所述冷却器之间导热接触。
14.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板、盖板、密封圈、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头,所述冷却板设有冷却介质流道,所述冷却介质流道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冷却介质输出接头连通,所述冷却板设有沿所述冷却介质流道的环边形成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冷却板上以挤紧所述密封圈。
15.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冷却介质流道为一体注塑成型。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软管。
17.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温度检测结构的数据处理设备,在位于所述机箱外部的连接管上设有感温变色结构,以根据冷却介质温度变化而显示不同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监控冷却介质温度,效率高,降低冷却介质温度检测的成本。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包括有里管和套管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贴有采用感温材料制成的标贴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涂有感温材料的涂层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数据处理设备100;机箱10;外壳11;第一容置腔111;第二容置腔112;算力板12;电源13;控制主板14;冷却器15;分流器20;冷却介质控制器30;操作面板31;冷却介质进入孔32;连接管40;第一输送管40a;第二输送管40b;第一回流管40c;第二回流管40d;里管41;套管42;感温变色结构50;标贴51。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
形式。
27.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28.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温度检测结构的数据处理设备100,包括机箱10、分流器20、冷却介质控制器30和连接管40,分流器20与机箱10和冷却介质控制器30连接,以向机箱10输入冷却介质或者将带有热量的冷却介质回流至冷却介质控制器30,分流器20与冷却介质控制器30、机箱10均通过连接管40密封性连接,以形成冷却介质循环对机箱10进行降温散热;
29.其中,连接管40位于机箱10外部,连接管40至少部分设有感温变色结构50,以根据冷却介质温度变化而显示不同颜色。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管40将分流器20、冷却介质控制器30和机箱10密封性连接,利用冷却介质控制器30输送冷却介质至机箱10对机箱10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使机箱10的温度得到降低,经散热后的冷却介质温度会高于散热前的冷却介质温度,并通过连接管40将携带有热量的冷却介质回流至冷却介质控制器30,冷却介质控制器30利用内部的冷却介质压缩进行降温冷却,使冷却介质控制器30输出的冷却介质温度保持在一定适度范围。需要说明的是,该适度范围可以是根据数据处理设备100运作功率所需求的合理温度的大小进行调整,亦可根据数据处理设备100运作产生的热量的密度进行调整。通过冷却介质散热的方式,避免了现有风扇驱风散热存在的不足,使数据处理设备100内产生的温度得到有效散热及控制,确保数据处理设备100正常使用。
31.其中,为了方便监测输出或回流的冷却介质温度,在连接管40上设有感温变色结构50,以根据冷却介质温度变化而显示不同颜色,从而判断冷却介质温度。使用时,连接管40上的感温变色结构50可以根据冷却介质温度变化而显示不同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监控冷却介质温度,无需另外安排人工采用温度感应器进行测量,效率高,降低冷却介质温度检测的成本。
32.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所述的冷却介质可以为液体,如水、乙醇、液氮、氯化钙溶液、磷酸盐缓冲液等;也可以为气体,如二氧化碳、氦气、氩气等,示例性地,采用水冷进行散热,成本较低。
33.示例性地,所述连接管40可以为软管,采用软管作为连接管40的选材,可以使管路的连接更为灵活、自由。
34.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数据处理设备100可以是比特币挖矿机或者其它采用冷却介质技术的需要检测温度的设备,现有技术中对于现场维护的工程师,要求更高,而且不能直观的看出温度变化,需要配置红外或其它方式实现的温度传感器,成本大,而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处理设备100中,利用感温变色材料可以根据温度变换颜色的特性,可以将感温变色材料掺入连接管40、做成标贴51、涂剂或者套管42等形式,根据不同的温度配置,实现一目了然的监控冷却介质温度。
35.示例性地,感温变色材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颜料,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感温变色结构50能够随着温度下降,颜色加深,随着温度升高,颜色变浅。
36.具体地,感温变色结构50的颜色变化可以采用以下组合:
37.组合一:22℃以下为深紫色;22℃-31℃为鲜红色;31℃以上为金黄色。
38.组合二:22℃以下为深红色;22℃-31℃为绿色;31℃以上为金黄色。
39.组合三:22℃以下为深紫色;22℃-31℃为玫红色;31℃以上为浅蓝色。
40.组合四:22℃以下为浅紫色;22℃-31℃为深蓝色;31℃以上为浅粉色。
41.组合五:22℃以下为黑色;22℃-31℃为深紫色;31℃以上为粉红色。
42.组合六:22℃以下为深紫色;22℃-31℃为橙色;31℃以上为金黄色。
43.可选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40至少部分采用感温材料制成,以形成感温变色结构50,示例性地,可以在连接管40朝上较为显眼的管体部分采用感温材料制成,其它部分的管体可以采用普通管子连接而成,降低使用成本,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全部连接管40均采用感温材料制成,能够更方便监控冷却介质温度。
44.可选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管40包括里管41和套管42,套管42套设于里管41外,套管42采用感温材料制成,通过里管41和套管42的设置,能够在有监控冷却介质温度的需求时将套管42套设于里管41外,当没有测温需求时,将套管42拆下,里管41还可以正常使用,降低使用成本。
45.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感温变色结构50为采用感温材料制成的标贴51,连接管40至少部分表面贴有标贴51,示例性地,可以在连接管40朝上较为显眼的管体部分贴上采用感温材料制成的标贴51,其它部分保持原样,降低使用成本,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大面积或将连接管40的全部表面贴上标贴51,能够更方便监控冷却介质温度。
46.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感温变色结构50为涂在连接管40至少部分表面的涂层,涂层由感温材料制成的涂剂涂抹而成,示例性地,可以在连接管40朝上较为显眼的管体部分涂上涂层,其它部分保持原样,降低使用成本,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大面积或将连接管40的全部表面涂上涂层,能够更方便监控冷却介质温度。
47.可选地,如图1-图2所示,连接管40包括第一输送管40a、第二输送管40b、第一回流管40c和第二回流管40d;冷却介质控制器30设置于机箱10外侧,分流器20设有两组,两组分流器20分别设置于机箱10侧壁的上部及下部,位于上部的分流器20的一端通过第一输送管40a与冷却介质控制器30连接,位于上部的分流器2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送管40b与机箱10连接以向机箱10输入冷却介质,位于下部的分流器20的一端通过第一回流管40c与机箱10连接,位于下部的分流器2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回流管40d与冷却介质控制器30连接以回流冷却介质至冷却介质控制器30,通过两组分流器20的设置,可以同时对输送冷却介质至多个分流器20,散热效率高。
48.可选地,第一输送管40a和第二输送管40b均设有感温变色结构50,第一回流管40c和第二回流管40d均设有感温变色结构50,第一输送管40a、第二输送管40b、第一回流管40c和第二回流管40d是置于机箱10外部的,可以通过感温变色结构50观察冷却介质温度情况,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不同的分路散热质量进行监控。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第一输送管40a和第二输送管40b中选择其中一条输送管上设有感温变色结构50,同时也可以在第一回流管40c和第二回流管40d中选择其中一条回流管上设有感温变色结构50,降低使用成本。
49.可选地,如图1-2图所示,机箱10包括外壳11、算力板12、电源13、控制主板14以及与分流器20连接的冷却器15,外壳11内设有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第一容置腔
111内设置有至少一块算力板12,每块算力板12背面安装有冷却器15以对算力板12降温散热,电源13与控制主板14安装于第二容置腔112,控制主板14与电源13和算力板12电连接,控制主板14与算力板12通信连接。示例性地,第一容置腔111内设置有三块算力板12,将冷却器15贴合于算力板12,通过分流器20将冷却介质分流至各个冷却器15,使算力板12在运算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冷却器15,并通过冷却器15中的冷却介质对热量进行降温,已达到散热并保护算力板12的目的,其中,算力板12具备高速运算数字货币的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运算公式及运算结果,算力板12与控制主板14通信连接,其运算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控制主板14传输至外部系统供外部系统分析处理;每个算力板12与冷却器15单独安装,以确保每个冷却器15在冷却介质循环的过程中能够对算力板12进行快速散热。
50.在此基础上,通过连接管40的感温变色结构50的设置,可以及时观察到对算力板12进行散热后的冷却介质温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冷却介质温度。
51.可选地,如图1所示,冷却介质控制器30上设有操作面板31,操作面板31一侧设有冷却介质进入孔32,冷却介质控制器30作为外部设备充当着冷却介质控制的用途,可通过冷却介质进入孔32事先引冷却介质到冷却介质控制器30内,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感温变色结构50的颜色变化判断冷却介质温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通过操作面板31调节冷却介质的温度、流速等事项。
52.可选地,算力板12与冷却器15之间导热接触。示例性地,算力板12与冷却器15之间可以通过导热材料相贴合,从而能够更好的使算力板12在运算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冷却器15,导热材料可以采用导热硅胶,其导热性能强。
53.可选地,冷却器15包括冷却板、盖板、密封圈、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头,冷却板设有冷却介质流道,冷却介质流道与冷却介质输入接头、冷却介质输出接头连通,冷却板设有沿冷却介质流道的环边形成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盖板盖合于冷却板上以挤紧密封圈。
54.可选地,冷却板与冷却介质流道为一体注塑成型。
55.示例性地,冷却器15为现有技术,冷却板采用压铸工艺,其材质为铝型材,冷却板一体成型形成冷却介质流道,冷却介质流道形状可以是s型或0型,冷却介质流道的结构根据算力板12的发热元件进行参考设计,并布满在冷却板内,其冷却介质流道底部与算力板12背面之间的厚度适中,以满足散热且不影响冷却板结构为准,盖板通过螺丝可拆卸盖合在冷却板上,盖板挤紧密封圈以防止漏水。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