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26



1.本实用新型属于行李箱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中机构。


背景技术:

2.拉杆箱是指具有拉杆和滚轮的行李箱,其具有使用简捷方便的优点,因此,其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必备物品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塑胶式和帆布式行李箱了,即,越来越多的金属式行李箱被人们所选用并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金属式行李箱其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好,款式漂亮。金属式行李箱的制造主要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的,例如,将板件切割成相应的大小再将其沿输送带到下一工序中,然后由机械手将其抓取并送入模具内冲压成行李箱的箱体。在机械手抓取送过来的板件前需要先对板件进行对中处理(由于板件切割后在输送带上的摆放并不能做到精确定位,以及板在传输过程中的其他因素而引起板件的位移,如机械振动),以避免机械手的抓取误差而造成工件冲压不符合要求而报废;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则是以人工使用辅助工具对送来的板件进行对中处理后再由机械手抓取,而使用人工对工件进行对中处理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且人工成本也相对较高,由此也进一步的增加了行李箱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降低行李箱制造成本的对中机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对中机构,基座、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传动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两端处,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之间,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传动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同步相向移动或反向移动。
6.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架、电机、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相对于所述基座的宽度方向,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分别于所述主动轮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皆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皆形成传动连接。
7.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皆位于所述支架的同一侧。
8.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件为同步带或链条。
9.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导向组件、滑块、夹紧件和导轮,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连接,且所滑块可相对于所述导向组件的长度方
向往复移动,所述夹紧件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夹紧件用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导轮位于所述基座的端部处,且所述导轮与所述导向组件和/或基座相连接;
10.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结构相同。
11.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相对于传动件的横向对称线,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夹紧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对称线的上下两侧。
12.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导杆座,所述导杆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两端,所述导杆座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滑块,且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
13.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杆的截面呈多边形;或者,所述导向杆设置有两根,且所述导向杆相对于所述基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4.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运动给件还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拨动件用于拨动工件进行对中调整。
15.作为对所述对中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动件位于所述滑块的上方,且所述拨动件呈u形。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驱动组件以及传动件进而驱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相对于基座同步相向移动或反向移动;进一步来说,当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相对于基座同步相向移动后,即可对经过的工件进行位置调整,具体来说,当工件偏向于第一滑动组件时,此时则会被第一滑动组件推向第二滑动组件处,直至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形成夹持,当工件偏向于第二滑动组件时,此时则会被第二滑动组件推向第一滑动组件处,直至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形成夹持,进而完成对工件进行对中调整;进一步的,降低了使用人工进行对中处理而造成的行李箱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对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滑动组件或第二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
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中机构,其包括基座1、第一滑动组件2、第二滑动组件3、传动件4和驱动组件5,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分别连接在基座1的两端处,驱动组件5位于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之间,且驱动组件5与基座1固定连接,传动件4与驱动组件5、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传动连接,且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件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相对于基座1的长度方向同步相向移动或反向移动。具体来说,对中机构安装在行李箱的工件的输送线上,当行李箱工件沿着输送带移动到对中机构处时,通过驱动组件5以及传动件4的相互配合进而驱动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沿着基座1的长度方向同步相向移动或反向移动;进一步来说,当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相对于基座1同步相向移动后,即可对经过的工件进行位置调整;当位于工位上的工件偏向于第一滑动组件2时,此时,工件则会被第一滑动组件2推向第二滑动组件3处,直至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对待处理的工件形成夹持,当工件偏向于第二滑动组件3时,此时则会被第二滑动组件3推向第一滑动组件2处,直至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对工件形成夹持,进而完成对工件进行对中调整。
26.如图1-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上分别安装有检测传感器6,例如接近开关;进一步来说,在进行对中处理时,当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上的检测传感器6都检测到工件时,表示完成对中处理;此时对中机构根据检测传感器的6的反馈,通过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沿着基座1彼此反向移动,以解除对工件两端的束缚状态,进行便于机械手对完成对中后的工件的抓取并如此循环。
27.如图5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包括支架51、电机52、主动轮53、第一从动轮54和第二从动轮55,相对于基座1的宽度方向,支架51位于基座1的一侧,且支架51与基座1通过螺栓固定,电机52与支架51通过螺栓固定,主动轮53与电机52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一从动轮54和第二从动轮55分别于主动轮53的两侧,主动轮53、第一从动轮54和第二从动轮55皆位于支架51的同一侧,第一从动轮54和第二从动轮55皆与支架51相连接,且第一从动轮54和第二从动轮55的位置低于主动轮53,以便于对传动件4形面压持或束缚,以免主动轮53相对于传动件4出现打滑的问题,即,传动件4与主动轮53、第一从动轮54和第二从动轮55皆形成传动连接。进一步的,传动件4为同步带或链条,本实例中的传动件4为同步带。
28.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组件2包括导向组件24、滑块21、夹紧件22和导轮23,滑块21与导向组件24滑动连接,且所滑块21可相对于导向组件24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夹紧件22与滑块21固定连接,夹紧件22用连接传动件4,即,驱动组件24驱动传动件4进行转动时,传动件4则可以进行拖动第一滑动组件2上的滑块和第二滑动组件3上的滑块相对于基座1进行往复运动;导轮23位于基座1的端部处,且导轮23与导向组件24和/或基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滑动组件3的结构与第一滑动组件2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滑动组件3的结构与第一滑动组件2在基座1上相对设置。
29.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相对于传动件4的横向对称线,第一滑动组件2的夹紧件22
和第二滑动组件3的夹紧件22分别位于对称线的上下两侧;具体来说,传动件4(同步带)相对于基座1的长度方向展开后,且传动件4在驱动组件5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后,相对于横向方向上层的传动件和下层的传动件的运动方向互为反向,进而可以驱动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相对于基座1彼此作相同步相向或反向运动。
30.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导向组件24包括导向杆25和导杆座26,导杆座26分别固定连接于导向杆25的两端,导杆座26与基座1通过螺栓固定,导向杆25贯穿滑块21,且滑块21与导向杆25滑动连接。进一步的,导向杆25的截面呈多边形;或者,导向杆25设置有两根,且导向杆25相对于基座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杆25为圆柱形,且导向杆25设置两根并间隔设置。进一步的,导杆座26上还开设有导孔27,导孔27用于穿过传动件4;进一步的,滑块21上还设置有直线轴承28,直线轴承28与滑块21通过螺栓固定,直线轴承28套设在导向杆25外,且直线轴承28与导向杆滑动连接,使用直线轴承28有助于减少滑块21相对于导向杆25往复移动时的阻力以及减少磨损,即提高对中机构使用的寿命。
31.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运动给件还包括拨动件7,拨动件7与滑块21通过螺栓固定,拨动件7用于拨动工件进行对中调整。进一步的,拨动件7位于滑块21的上方,且拨动件7呈u形,有助于提高拨动件7的刚性,减少变形。
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驱动组件以及传动件进而驱动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相对于基座同步相向移动或反向移动;进一步来说,当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相对于基座同步相向移动后,即可对经过的工件进行位置调整,具体来说,当工件偏向于第一滑动组件时,此时则会被第一滑动组件推向第二滑动组件处,直至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形成夹持,当工件偏向于第二滑动组件时,此时则会被第二滑动组件推向第一滑动组件处,直至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形成夹持,进而完成对工件进行对中调整;进一步的,降低了使用人工进行对中处理而造成的行李箱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
33.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