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05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管桩按外径分为300毫米、350毫米、400毫米、450毫米、500毫米、550毫米、600毫米、800毫米和1000毫米等规格,实际生产的管径以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为主。
3.目前混凝土管桩在运输的时候,大多采用钢索将混凝土管桩吊起,然后放到运输板车上,再利用砖块或楔板支撑限位。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混凝土管桩一般重量较大,重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通过简单地支撑限位,混凝土管桩可能会固定不牢固,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混凝土管桩在运输过程中固定不牢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沿横向隔设置,支撑座的上方均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和活动块,固定块固定在支撑座上方,活动块的下方设有第一燕尾块,所述支撑座上沿纵向开设有第一燕尾槽,第一燕尾块镶嵌在第一燕尾槽内且滑动配合,还包括若干沿纵向排布在支撑座上的齿和转动连接在活动块上的棘爪,棘爪镶嵌在两齿的间隙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管桩放在靠近固定块一侧的支撑座上,活动块向固定块靠近,活动块带动棘爪移动,当活动块和固定块将混凝土管桩卡紧后,棘爪镶嵌在两个齿的间隙中,防止活动块松动。
8.可选的,其中一个支撑座的下方设有第二燕尾块,所述底座上沿横向开设有第二燕尾槽,第二燕尾块镶嵌在第二燕尾槽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座,其中一个支撑座可以沿横向移动,可以根据混凝土管桩的长度调节支撑座的位置,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混凝土管桩。
10.可选的,固定块的上方设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和压紧板,第一支撑柱靠近压紧板的一侧开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燕尾槽,压紧板的一侧设有第三燕尾块,另一侧开设有槽孔,还包括固定在活动块上方的螺纹杆和压紧板上方设有的第二螺母,第三燕尾块镶嵌在第三燕尾槽内,螺纹杆穿设于槽孔且通过第二螺母压紧压紧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管桩被固定块和活动块水平限位之后,压紧板根据混凝土管桩的直径调整高度,压紧板将混凝土管桩压在支撑座上,螺纹杆穿设于压紧
板上的槽孔并通过第二螺母和螺纹杆螺纹配合将其固定,使混凝土管桩固定更牢固。
12.可选的,两个支撑座之间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柱和支撑板,两个支撑柱靠近底座的一侧均设有第四燕尾块,第四燕尾块镶嵌在第二燕尾块内且滑动配合,支撑板固定在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管桩过长,两个支撑座之间没有对混凝土管桩的支撑力,在运输颠簸的路段,混凝土管桩可能发生断裂,支撑板可以根据混凝土管桩的长短调整位置,支撑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实现支撑板对混凝土管桩的支撑效果。
14.可选的,所述活动块靠近若干齿的一端上设有轴,轴远离活动块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套设有第一螺母,轴与棘爪转动连接,第一螺母与轴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块和固定块将混凝土管桩卡紧,棘爪镶嵌在两个齿的间隙中后,将第一螺母和轴设有外螺纹的一端螺纹连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震动而导致棘爪松动,造成安全隐患。
16.可选的,压紧板的下方和支撑板的上方均设有橡胶垫。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起到增大混凝土管桩和压紧板的摩擦力,还具有减震的和减小应力集中的作用,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为路面不平造成混凝土管桩表面磕碰受损。
18.可选的,底座上设有若干吊耳。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吊车将底座吊起。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1.1.两个支撑座,其中一个支撑座可以水平方向移动,可以根据混凝土管桩的长度调节支撑座的位置,适用与不同长度的混凝土管桩;
22.2.两个固定块的上方均设有压紧装置,将混凝土管桩固定更牢固;
23.3.固定块的上设有棘爪,棘爪和镶嵌在两个齿的间隙内,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活动块松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块和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紧板和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底座;2、支撑座;3、限位装置;4、压紧装置;5、固定块;6、活动块;7、第一燕尾槽;8、第一燕尾块;9、轴;10、第一螺母;11、棘爪;12、齿;13、第一支撑柱;14、压紧板;15、第二燕尾槽;16、第二燕尾块;17、螺纹杆;18、第二螺母;19、槽孔;20、第二支撑柱;21、第四燕尾块;22、支撑板;23、橡胶垫;24、吊耳;25、第三燕尾槽;26、第三燕尾块;27、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
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有两个支撑座2,两个支撑座2的上方均设有限位装置3,两个固定块5的上方均设有压紧装置4,通过限位装置3对混凝土管桩的夹紧实现固定,当混凝土管桩直径过大,通过限位装置3对混凝土管桩水平限位,再利用压紧装置4将混凝土管桩压紧固定。
32.如图2所示,底座1的上方均匀固定四个吊耳24,方便吊车将底座1吊起。
33.如图2和图4所示,限位装置3包括固定块5和活动块6,固定块5固定在支撑座2上方,活动块6的下方设有第一燕尾块8,支撑座2上沿纵向开设有第一燕尾槽7,第一燕尾块8镶嵌在第一燕尾槽7内且滑动配合,活动块6向固定块5靠近实现将混凝土管桩夹紧,防止混凝土管桩在运输过程中滚动。
34.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座2上沿纵向设有若干齿12,活动块6的外侧设有轴9、棘爪11和第一螺母10,轴9远离活动块6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套设有第一螺母10,轴9与棘爪11转动连接,第一螺母10与轴9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活动块6和固定块5将混凝土管桩卡紧,棘爪11镶嵌在两个齿12的间隙中后,在棘爪11的作用下活动块6不能朝远离固定块5的方向移动;第一螺母10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震动而导致棘爪11松动,造成安全隐患;当需要将活动块6远离固定块5时,将第一螺母10拆下,再将棘爪11取下,然后推动活动块6远离固定块5。
35.如图1和图5所示,压紧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柱13和压紧板14,压紧板14的下方固定有橡胶垫23,用于减震,第一支撑柱13靠近压紧板14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燕尾槽25,压紧板14的一侧设有第三燕尾块26,另一侧开设有槽孔19,还包括固定在活动块6上方的螺纹杆17和设于压紧板14上方的第二螺母10,第三燕尾块26镶嵌在第三燕尾槽25内且滑动配合;当混凝土管桩被固定块5和活动块6水平限位之后,压紧板14根据混凝土管桩的直径调整高度,压紧板14将混凝土管桩压在两支撑座2上,螺纹杆17穿设于压紧板14上的槽孔19并通过第二螺母18和螺纹杆17螺纹配合将其固定,压紧板14将混凝土管桩压紧在两个支撑座2上。
36.如图1所示,两个支撑座2之间设有支撑装置27,支撑装置27包括第二支撑柱20和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有橡胶垫23,用于减震,两个第二支撑柱20靠近底座1的一侧均设有第四燕尾块21,第四燕尾块21镶嵌在第二燕尾块16内且滑动配合,支撑板22固定在两个第二支撑柱20之间;当混凝土管桩过长,两个支撑座2之间没有对混凝土管桩的支撑力,在运输颠簸的路段,混凝土管桩可能发生断裂,支撑板22可以根据混凝土管桩的长短调整位置,支撑板22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实现支撑板22对混凝土管桩的支撑效果。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混凝土管桩的固定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混凝土管桩的直径小于固定块5和活动块6的高度,通过固定块5和活动块6的相互靠近的挤压力将混凝土管桩固定,固定后棘爪11镶嵌在相邻两齿12的间隙内,活动块6不能朝远离固定块5的方向移动。
38.当混凝土管桩的直径大于固定块5和活动块6的高度,固定块5和活动块6对混凝土管桩起到水平限位的作用,压紧板14根据混凝土管桩的直径调整高度,压紧板14将混凝土管桩压在支撑座2上,然后螺纹杆17穿设于压紧板14上的槽孔19并通过第二螺母18和螺纹杆17螺纹配合,将压紧板14固定压紧在混凝土管桩上。
39.当混凝土管桩过长,两个支撑座2之间没有对混凝土管桩的支撑力,在运输颠簸的路段,混凝土管桩可能发生断裂,支撑板22可以根据混凝土管桩的长短调整位置,支撑板22
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实现支撑板22对混凝土管桩的支撑效果。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