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航摄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1  1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无人机航摄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3.现有的无人机装置,结构复杂,在完成作业降落时,机身不够平稳,容易倾倒,支撑架与机身固定连接,支撑架与地面接触时,机身会承受一定的冲击力,降低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以及支撑架与机身一般为固定连接的方式,不方便使用完成后的对无人机的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航摄稳定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无人机航摄稳定装置支撑架与机身为固定连接的方式,不能有效对无人机降落时的力起到缓冲作用以及不方便使用完成后的对无人机的收纳,导致整个装置不便携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无人机航摄稳定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左右端面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端面外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机体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收缩机构,所述收缩机构下部通过安装机构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机体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相机模组。
7.优选的,所述机体左右端面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臂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凹槽与凸块卡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杆、叶片与杆帽,所述连接臂内腔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传动杆上端面安装有杆帽。
9.优选的,所述收缩机构包括第一凸耳、收缩柱、第二凸耳、第一转动块、弹簧伸缩杆、第二转动块、第三凸耳、限位槽与限位杆,所述机体下端面外侧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收缩柱,所述收缩柱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机体下端面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
10.优选的,所述收缩柱外侧壁下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机体下端面中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限位槽与收缩柱贯穿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螺栓与安装螺母,所述安装座与收缩柱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通过安装螺栓贯穿安装孔配合安装螺母与收缩柱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座、固定杆、滑动座、缓冲弹簧、第四凸耳、连杆与第五凸耳,所述安装座左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凸耳,所述第四凸耳内腔转动连接有连杆,
所述缓冲座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壁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固定杆外侧壁左右两侧缠绕有缓冲弹簧。
13.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滑动座与缓冲座之间,所述滑动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五凸耳,所述连杆与第五凸耳转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转动连接臂使凸块退出凹槽,将四个连接臂均转动至一定位置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传动杆转动,由于传动杆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叶片,从而叶片得到转动,此时整个装置实现了飞行的功能,在需要对整个装置收纳时,通过拆除安装螺栓与安装螺母使安装座与缓冲机构分离,再通过向内侧转动收缩柱使弹簧伸缩杆得到收缩,此时第二凸耳向收缩柱内腔上部移动,待收缩柱转动至即将与机体下端面平行时,限位杆能够贯穿收缩柱,再通过转动限位杆使限位杆与限位槽垂直,此时收缩柱得到锁止,方便了使用人员对整个装置的携带,在无人机飞行结束后进行降落时,无人机下压的力能够通过安装座传递给第四凸耳,由于第四凸耳与第五凸耳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杆,从而安装座下压的力能够通过第四凸耳配合连杆传递给第五凸耳,通过第五凸耳与滑动座固定连接,缓冲弹簧位于滑动座与缓冲座之间,从而第五凸耳能够将下压的力传递给滑动座并施与滑动座横向的力,此时缓冲弹簧能够对滑动座上横向的力起到缓冲作用,进而机体能够得到缓冲的作用,提高了机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仰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结构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机构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机体;11、凹槽;2、连接臂;21、凸块;3、驱动机构;31、驱动电机;32、传动杆;33、叶片;34、杆帽;4、收缩机构;41、第一凸耳;42、收缩柱;43、第二凸耳;44、第一转动块;45、弹簧伸缩杆;46、第二转动块;47、第三凸耳;48、限位槽;49、限位杆;5、安装机构;51、安装座;52、安装螺栓;53、安装螺母;6、缓冲机构;61、缓冲座;62、固定杆;63、滑动座;64、缓冲弹簧;65、第四凸耳;66、连杆;67、第五凸耳;7、相机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人机航摄稳定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左
右端面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臂2,连接臂2上端面外侧设置有驱动机构3,机体1下端面左右两侧设置有收缩机构4,收缩机构4下部通过安装机构5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6,机体1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相机模组7,机体1左右端面设置有凹槽11,连接臂2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21,凹槽11与凸块21卡合连接,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传动杆32、叶片33与杆帽34,连接臂2内腔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32,传动杆32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叶片33,传动杆32上端面安装有杆帽34,收缩机构4包括第一凸耳41、收缩柱42、第二凸耳43、第一转动块44、弹簧伸缩杆45、第二转动块46、第三凸耳47、限位槽48与限位杆49,机体1下端面外侧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耳41,第一凸耳41外侧壁转动连接有收缩柱42,收缩柱42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凸耳43,第二凸耳43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44,机体1下端面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凸耳47,第三凸耳47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46,第一转动块44与第二转动块46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45,收缩柱42外侧壁下部设置有限位槽48,机体1下端面中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杆49,限位杆49通过限位槽48与收缩柱42贯穿连接,安装机构5包括安装座51、安装螺栓52与安装螺母53,安装座51与收缩柱42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座51通过安装螺栓52贯穿安装孔配合安装螺母53与收缩柱42固定连接。
27.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转动连接臂2使凸块21退出凹槽11,将四个连接臂2均转动至一定位置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1使传动杆32转动,由于传动杆32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叶片33,从而叶片33得到转动,此时整个装置实现了飞行的功能,在需要对整个装置收纳时,通过拆除安装螺栓52与安装螺母53使安装座51与缓冲机构6分离,再通过向内侧转动收缩柱42使弹簧伸缩杆45得到收缩,此时第二凸耳43向收缩柱2内腔上部移动,待收缩柱42转动至即将与机体1下端面平行时,限位杆49能够贯穿收缩柱42,再通过转动限位杆49使限位杆49与限位槽48垂直,此时收缩柱42得到锁止,方便了使用人员对整个装置的携带。
28.实施例2
29.如图1~图6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缓冲机构6包括缓冲座61、固定杆62、滑动座63、缓冲弹簧64、第四凸耳65、连杆66与第五凸耳67,安装座51左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凸耳65,第四凸耳65内腔转动连接有连杆66,缓冲座61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2,固定杆62外侧壁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座63,固定杆62外侧壁左右两侧缠绕有缓冲弹簧64,缓冲弹簧64位于滑动座63与缓冲座61之间,滑动座6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五凸耳67,连杆66与第五凸耳67转动连接。
30.本实施例中,在无人机飞行结束后进行降落时,无人机下压的力能够通过安装座51传递给第四凸耳65,由于第四凸耳65与第五凸耳67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杆66,从而安装座51下压的力能够通过第四凸耳65配合连杆66传递给第五凸耳67,通过第五凸耳67与滑动座63固定连接,缓冲弹簧64位于滑动座63与缓冲座61之间,从而第五凸耳67能够将下压的力传递给滑动座63并施与滑动座63横向的力,此时缓冲弹簧64能够对滑动座63上横向的力起到缓冲作用,进而机体1能够得到缓冲的作用,提高了机体1的使用寿命。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