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游用便于折叠的登山辅助装置

专利查询2022-5-22  14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旅游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旅游用便于折叠的登山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旅行用品很多,其中旅游用旅游登山杖就是其中之一,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竞技攀登和健身性登山,登山设备要适应登山运动的环境条件,在设计、选材、用料、制作上要尽量使其轻便、坚固、高效,并能一物多用,经常出外进行登山活动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它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0003]
旅游时人们健身性登山中常会使用登山杖,登山杖指从事登山运动时使用的辅助器械,登山杖可以让户外登山穿越活动带来很多的好处,如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减轻腿部的负担,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施予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的力量,让腿部感觉更舒服,而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能够提供较好平衡性,但是在旅游登山达到抵达风景点休息时,登山杖不便于放置,还需手提较为麻烦,间接影响旅行者观景心情,同一个登山杖也是根据个人身高所购买,对于不同身高的容错率低,在登山过程中也难以随时调整高低,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旅游用便于折叠的登山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登山杖不便于放置,还需手提较为麻烦,间接影响旅行者观景心情,同一个登山杖也是根据个人身高所购买,对于不同身高的容错率低,在登山过程中也难以随时调整高低,舒适性差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旅游用便于折叠的登山辅助装置,包括旋转装置、承接装置和调距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承接装置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调距旋转装置之间固定连接。
[0006]
旋转装置与承接装置之间转动连接是为了在圆盘一与圆盘二转动时保持稳定性。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顶部固定连接有腕带,所述手柄右端固定连接有杖杆一,所述杖杆一右侧固定连接有圆盘一,所述圆盘一顶部开设有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一底部设置有圆盘二,所述圆盘二底部开设有连接孔二。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一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一位于圆盘一顶部呈极轴阵列分布,所述连接孔二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二位于圆盘二底部呈极轴阵列分布,所述连接孔一内径与连接孔二内径相适配。
[0009]
,连接孔一设置多个,连接孔二设置多个,可以再旋转圆盘一与圆盘二时随时进行不同角度固定。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装置包括h型固定柱,所述h型固定柱顶部固定连接有绳子一,所述绳子一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栓帽一,所述h型固定柱底部固定连接有绳子二,所述绳子二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栓一。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一外壁与螺栓帽一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栓一内径与连接孔一内径相适配,所述螺栓一内径与连接孔二内径相适配,所述h型固定柱外壁与圆盘一内壁转动连接,所述h型固定柱外壁与圆盘二内壁转动连接。
[0012]
将螺栓一穿过连接孔一与连接孔二,拧上螺栓帽一,用于固定圆盘一与圆盘二。
[0013]
进一步的,所述调距旋转装置包括杖杆二,所述杖杆二顶部开设有定位孔一,所述杖杆二外壁滑动连接有圆盘三,所述圆盘三顶部开设有定位孔二,所述圆盘三顶部固定连接有绳子三,所述绳子三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栓帽二,所述圆盘三底部固定连接有半h型固定柱,所述半h型固定柱外壁转动连接有圆盘四,所述圆盘四底部开设有连接孔三,所述半 h型固定柱底部固定连接有绳子四,所述绳子四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栓二,所述圆盘四右端固定连接有杖杆三,所述杖杆三右端固定连接有杖拖,所述杖拖右端固定连接有钨钢杖尖。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一内径、定位孔二内径、连接孔三内径与螺栓二内径相适配,所述螺栓帽二内壁与螺栓二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孔一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一位于杖杆二顶部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连接孔三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三位于圆盘四底部呈极轴阵列分布。
[0015]
转动圆盘四,将定位孔一、定位孔二与连接孔三对齐,用螺栓二依次穿过定位孔二、定位孔一与连接孔三,拧上螺栓帽二,用于固定圆盘三、圆盘四与杖杆二。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本实用新型通过杖杆一右端设置了圆盘一,圆盘一顶部设置了多个连接孔一,圆盘二底部设置了多个连接孔二,圆盘一与圆盘二内壁设置了h型固定柱,螺栓帽一与螺栓一螺纹连接,圆盘三顶部设置了定位孔二,圆盘三底部设置饿了半h型固定柱,半h型固定柱与圆盘四转动连接,圆盘四底部设置了多个连接孔三,圆盘四右端设置了杖杆三,螺栓帽二与螺栓二螺纹连接,具体为固定杖杆一,握住杖杆二向左转动,同时圆盘二向左转动,使连接孔一与连接孔二对齐,将螺栓一穿过连接孔一与连接孔二,拧上螺栓帽一,固定杖杆二,握住杖杆三向左转动,同时圆盘四向左转动,使得定位孔二、定位孔一与连接孔三对齐,将螺栓二穿过定位孔二、定位孔一与连接孔三,拧上螺栓帽二,达到登山杖闲置时可进行折叠放置,提高便利性,提高旅行者观景心情的效果。
[0018]
2、本实用新型通过杖杆二顶部设置了多个定位孔一,杖杆二与圆盘三内部滑动连接,定位孔一内径与定位孔二内径相适配,圆盘三底部设置了半h型固定柱,半h型固定柱与圆盘四转动连接,圆盘四底部设置了多个连接孔三,具体为左右移动杖杆二,移动至所需位置,转动圆盘四,将定位孔一、定位孔二与连接孔三对齐,用螺栓二依次穿过定位孔二、定位孔一与连接孔三,拧上螺栓帽二,达到应对不同身高的旅行者,提高容错率,在登山中也可以随时调整登山杖高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与承接装置剖视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距旋转装置剖视图;
[0024]
图中:100、旋转装置;101、手柄;102、腕带;103、杖杆一;104、圆盘一;105、连接孔一;106、圆盘二;107、连接孔二;200、承接装置;201、h型固定柱;202、绳子一;203、螺栓帽一;204、绳子二;205、螺栓一;300、调距旋转装置;301、杖杆二; 302、定位孔一;303、圆盘三;304、定位孔二;305、绳子三;306、螺栓帽二;307、半 h型固定柱;308、圆盘四;309、连接孔三;310、绳子四;311、螺栓二;312、杖杆三; 313、杖拖;314、钨钢杖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旅游用便于折叠的登山辅助装置,包括旋转装置100、承接装置200和调距旋转装置300,旋转装置100与承接装置200之间转动连接,旋转装置100与调距旋转装置300之间固定连接。
[002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装置100与承接装置200之间转动连接是为了在圆盘一104 与圆盘二106转动时保持稳定性。
[0028]
具体的,旋转装置100包括手柄101,手柄101顶部固定连接有腕带102,手柄101右端固定连接有杖杆一103,杖杆一103右侧固定连接有圆盘一104,圆盘一104顶部开设有连接孔一105,连接孔一105底部设置有圆盘二106,圆盘二106底部开设有连接孔二 107。
[002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杖杆一103右端设置了圆盘一104,圆盘一104顶部设置了多个连接孔一105,圆盘二106底部设置了多个连接孔二107,圆盘一104与圆盘二106内壁设置了h型固定柱201,具体为固定杖杆一103,握住杖杆二301向左转动,同时圆盘二 106向左转动,使连接孔一105与连接孔二107对齐,达到自由旋转的效果。
[0030]
具体的,连接孔一105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孔一105位于圆盘一104顶部呈极轴阵列分布,连接孔二107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孔二107位于圆盘二106底部呈极轴阵列分布,连接孔一105内径与连接孔二107内径相适配。
[003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一105设置多个,连接孔二107设置多个,可以再旋转圆盘一104与圆盘二106时随时进行不同角度固定。
[0032]
具体的,承接装置200包括h型固定柱201,h型固定柱201顶部固定连接有绳子一 202,绳子一202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栓帽一203,h型固定柱201底部固定连接有绳子二204,绳子二204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栓一205。
[003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圆盘一104与圆盘二106转动时,提高两者之间的稳定性。
[0034]
具体的,螺栓一205外壁与螺栓帽一203内壁螺纹连接,螺栓一205内径与连接孔一 105内径相适配,螺栓一205内径与连接孔二107内径相适配,h型固定柱201外壁与圆盘一104内壁转动连接,h型固定柱201外壁与圆盘二106内壁转动连接。
[00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栓一205穿过连接孔一105与连接孔二107,拧上螺栓帽一 203,用于固定圆盘一104与圆盘二106。
[0036]
具体的,调距旋转装置300包括杖杆二301,杖杆二301顶部开设有定位孔一302,杖杆二301外壁滑动连接有圆盘三303,圆盘三303顶部开设有定位孔二304,圆盘三303 顶部固定连接有绳子三305,绳子三305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栓帽二306,圆盘三303底部固定连接有半h型固定柱307,半h型固定柱307外壁转动连接有圆盘四308,圆盘四308 底部开设有连接孔三309,半h型固定柱307底部固定连接有绳子四310,绳子四310底端固定连接有螺栓二311,圆盘四308右端固定连接有杖杆三312,杖杆三312右端固定连接有杖拖313,杖拖313右端固定连接有钨钢杖尖314。
[003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杖杆二301顶部设置了多个定位孔一302,杖杆二301与圆盘三303内部滑动连接,定位孔一302内径与定位孔二304内径相适配,圆盘三303底部设置了半h型固定柱307,半h型固定柱307与圆盘四308转动连接,圆盘四308底部设置了多个连接孔三309,具体为左右移动杖杆二301,移动至所需位置,转动圆盘四308,将定位孔一302、定位孔二304与连接孔三309对齐,用螺栓二311依次穿过定位孔二304、定位孔一302与连接孔三309,拧上螺栓帽二306,达到应对不同身高的旅行者,提高容错率,在登山中也可以随时调整登山杖高低的效果。
[0038]
具体的,定位孔一302内径、定位孔二304内径、连接孔三309内径与螺栓二311内径相适配,螺栓帽二306内壁与螺栓二311外壁螺纹连接,定位孔一302设置有多个,多个定位孔一302位于杖杆二301顶部呈矩形阵列分布,连接孔三309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孔三309位于圆盘四308底部呈极轴阵列分布。
[003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圆盘四308,将定位孔一302、定位孔二304与连接孔三309 对齐,用螺栓二311依次穿过定位孔二304、定位孔一302与连接孔三309,拧上螺栓帽二306,用于固定圆盘三303、圆盘四308与杖杆二301。
[004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41]
在使用时,旅行者先固定杖杆一103,握住杖杆二301向左转动,同时圆盘二106向左转动,使连接孔一105与连接孔二107对齐,将螺栓一205穿过连接孔一105与连接孔二107,拧上螺栓帽一203,固定杖杆二301,握住杖杆三312向左转动,同时圆盘四308 向左转动,使得定位孔二304、定位孔一302与连接孔三309对齐,将螺栓二311穿过定位孔二304、定位孔一302与连接孔三309,拧上螺栓帽二306,左右移动杖杆二301,移动至所需位置,转动圆盘四308,将定位孔一302、定位孔二304与连接孔三309对齐,用螺栓二311依次穿过定位孔二304、定位孔一302与连接孔三309,拧上螺栓帽二306,即可
[004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4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