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旅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旅游用可快速充气的气垫床。
背景技术:
2.吃、住、行、游、购、娱,简单的六个字,但它的形成过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凝集了几代人的心血,集中了成千上万旅游工作者的智慧,这六个要素,是中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指导旅游业的规范,衡量旅游业的标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导游员进行导游安排时必须考虑的六个要点、六个方面,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在实际导游工作中更好的为游客服务,气垫床是空气悬浮床,气垫床的发明是烧伤专业的进展之一,经过不断地演变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气垫床逐渐被运用于更多的地方。
3.现在人们在旅游度假时,往往会选择携带充气式气垫床,以便在环境优美的草地沙滩上铺设气垫床,享受美景或日光浴,但是,现有的气垫床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只具备简单的充气承载功能,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优越的体验,并且,由于气垫床四周无支撑,由于压力原因气垫四周会外鼓,从而导致气垫床内部下陷,会大大影响躺卧的体验感,且会对气垫床本体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气垫床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亟需一种旅游用可快速充气的气垫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旅游用可快速充气的气垫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旅游用可快速充气的气垫床,包括气垫机构,所述气垫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睡垫机构,所述气垫机构和睡垫机构之间活动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气垫机构的外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加强机构,所述气垫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刮底垫。
6.防刮底垫能够增强气垫床底部的耐摩擦能力,以便保护气垫床在户外使用时不会被意外刮破,提高气垫床的使用寿命。
7.进一步的,所述气垫机构包括气垫主床,所述气垫主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垫副床,所述气垫主床与气垫副床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贯通的气腔,所述气垫主床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充气孔一。
8.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睡垫机构包括开设于气垫主床内顶部的躺卧水腔,所述躺卧水腔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枕垫水腔,所述枕垫水腔与气垫副床相适配,所述躺卧水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水孔,所述注水孔与躺卧水腔相互贯通,所述躺卧水腔、枕垫水腔的外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垫条,若干个所述垫条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乳胶填充层,若干个所述乳胶填充层之间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所述乳胶填充层、条形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编织垫。
9.当炎热天气需要更好的凉爽体验时,通过注水孔向躺卧水腔以及枕垫水腔2内灌注足量的凉水,即可享受冰凉的躺卧体验,填充有乳胶填充层的垫条会为使用者提供更好
的躺卧属实感。
10.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开设于气垫副床、枕垫水腔之间的升降腔,所述升降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扇形气垫,所述扇形气垫的底部与气垫副床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扇形气垫的顶部与枕垫水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扇形气垫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充气孔二。
11.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气垫主床外侧壁上的若干个承载片,若干个所述承载片的内部均开设有穿行槽,所述穿行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加强软板,所述加强软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加强软板的内部于网板的两侧开设有收紧孔,所述收紧孔内活动连接有收紧带。
12.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垫条于躺卧水腔、枕垫水腔的外顶部呈矩形阵列分布。
13.垫条于躺卧水腔、枕垫水腔的外顶部呈矩形阵列分布使得使用者更加舒适。
14.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软板共设置有四片,四片所述加强软板依次贴合于气垫主床、气垫副床的四侧壁上,所述网板的孔径大于充气孔一、注水孔、充气孔二的直径,所述收紧带穿插于每两个相邻的收紧孔之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气孔一用电动充气枪快速的为气垫主床以及气垫副床充气,通过注水孔向躺卧水腔以及枕垫水腔内灌注足量的凉水,即可享受冰凉的躺卧体验,填充有乳胶填充层的垫条会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躺卧属实感,而条形槽能够使得使用者的皮肤不会直接全部贴覆在气垫床上,起到排汗通风的作用,防滑编织垫使得使用者不会滑脱,通过充气孔二为扇形气垫进行充气,使得扇形气垫升高,从而将枕垫水腔抬起,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随意选择是否需要枕垫,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强软板插入到承载片内,然后用收紧带穿过相邻的收紧孔之间,从而将加强软板进行固定收紧,使得气垫床在使用时边界处不会向外鼓,气垫床内部也不会下陷,使用者躺卧时更加舒适,气垫床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气垫机构;101、气垫主床;102、气垫副床;103、气腔;104、充气孔一;2、睡垫机构;201、躺卧水腔;202、枕垫水腔;203、注水孔;204、垫条;205、乳胶填充层;206、条形槽;207、防滑编织垫;3、升降机构;301、升降腔;302、扇形气垫;303、充气孔二;4、加强机构;401、承载片;402、穿行槽;403、加强软板;404、网板;405、收紧孔;406、收紧带;5、防刮底垫。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旅游用可快速充气的气垫床,包括气垫机构1,气垫机构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睡垫机构2,气垫机构1和睡垫机构2之间活动连接有升降机构3,气垫机构1的外侧壁上活动连接有加强机构4,气垫机构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刮底垫5。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刮底垫5能够增强气垫床底部的耐摩擦能力,以便保护气垫床在户外使用时不会被意外刮破,提高气垫床的使用寿命。
27.具体的,气垫机构1包括气垫主床101,气垫主床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垫副床102,气垫主床101与气垫副床102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贯通的气腔103,气垫主床10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充气孔一104。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气孔一104用电动充气枪快速的为气垫主床101以及气垫副床102充气,气垫副床102与气垫主床101之间是离体式设计,气垫副床102可以在气垫主床101上进行折叠升降。
29.具体的,睡垫机构2包括开设于气垫主床101内顶部的躺卧水腔201,躺卧水腔201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枕垫水腔202,枕垫水腔202与气垫副床102相适配,躺卧水腔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水孔203,注水孔203与躺卧水腔201相互贯通,躺卧水腔201、枕垫水腔202的外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垫条204,若干个垫条20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乳胶填充层205,若干个乳胶填充层205之间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206,乳胶填充层205、条形槽2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编织垫207。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炎热天气需要更好的凉爽体验时,通过注水孔203向躺卧水腔201以及枕垫水腔202内灌注足量的凉水,即可享受冰凉的躺卧体验,填充有乳胶填充层205的垫条204会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躺卧属实感,而条形槽206能够使得使用者的皮肤不会直接全部贴覆在气垫床上,起到排汗通风的作用,防滑编织垫207使得使用者不会滑脱。
31.具体的,升降机构3包括开设于气垫副床102、枕垫水腔202之间的升降腔301,升降腔30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扇形气垫302,扇形气垫302的底部与气垫副床102的顶部固定连接,扇形气垫302的顶部与枕垫水腔202的底部活动连接,扇形气垫30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充气孔二303。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气孔二303为扇形气垫302进行充气,使得扇形气垫302升高,从而将枕垫水腔202抬起,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随意选择是否需要枕垫,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33.具体的,加强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于气垫主床101外侧壁上的若干个承载片401,若干个承载片401的内部均开设有穿行槽402,穿行槽4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加强软板403,加强软板4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网板404,加强软板403的内部于网板404的两侧开设有收紧孔405,收紧孔405内活动连接有收紧带406。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为气垫主床101以及气垫副床102充气后,将加强软板403插入到承载片401内,然后用收紧带406穿过相邻的收紧孔405之间,从而将加强软板403进行固定收紧,使得气垫床在使用时边界处不会向外鼓,气垫床内部也不会下陷,气垫床的使用
寿命也大大增加。
35.具体的,若干个垫条204于躺卧水腔201、枕垫水腔202的外顶部呈矩形阵列分布。
36.具体的,加强软板403共设置有四片,四片加强软板403依次贴合于气垫主床101、气垫副床102的四侧壁上,网板404的孔径大于充气孔一104、注水孔203、充气孔二303的直径,收紧带406穿插于每两个相邻的收紧孔405之间。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充气孔一104用电动充气枪快速的为气垫主床101以及气垫副床102充气,将加强软板403插入到承载片401内,然后用收紧带406穿过相邻的收紧孔405之间,从而将加强软板403进行固定收紧,选择性对躺卧水腔201以及枕垫水腔202内注水,选择性为扇形气垫302充气,即可。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