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9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


背景技术:

2.现有混凝土梁板木模板体系通用构造,由上至下,如附图4所示,依次为: 15mm厚面板模板、50*100mm方木,100*100方木,可调钢支撑,现有体系构造适用于普通框架结构,不适用于异形结构,例如,当浇注结构的截面为拱形时,该体系构造则不能适用,无法加工及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包括:拱形支撑结构、弧形龙骨、纵向次龙骨、网格梁底模、网格梁侧模、叠合板边缘支撑、预制叠合板和现浇结构;
5.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拱结构支撑由若干横杆、竖杆垂直交叉组成,顶部支托上方设有纵向主龙骨,纵向主龙骨顶部再设置弧形龙骨,弧形龙骨上方有纵向次龙骨,在纵向次龙骨上表面再按设计尺寸设置有垂直交叉的梁底模板,沿梁底模位置边缘设置梁侧模板,在梁侧模顶部边缘再设置边缘支撑,用于放置叠合板,通过对所述预制叠合板及现浇网格梁浇注形成所述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
6.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拱结构的弧形龙骨与现浇结构的剖面弧形同心。
7.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纵向次龙骨表面设置有垂直交叉的网格梁底模、网格梁侧模、叠合板边缘支撑,在叠合板边缘支撑上设置预制叠合板,通过对所述预制叠合板浇注形成所述现浇结构。
8.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主龙骨设置于若干所述调节支托的顶部,若干所述弧形龙骨铺设于若干所述纵向主龙骨的表面,若干所述纵向次龙骨铺设于若干所述弧形龙骨的表面。
9.可选实施例中,弧形龙骨与纵向主龙骨、纵向次龙骨垂直交叉放置。
10.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网格梁底模、网格梁侧模、叠合板边缘支撑铺设于所述若干所述纵向次龙骨的表面,呈网格状设置。
11.可选实施例中,叠合板边缘支撑的侧壁还设置有斜向支撑。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中的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的下部搭建一套适用于异形结构、尤其是弧形结构的支撑体系,预制叠合板在支撑体系上固定,可确保受力稳定、模型准确、便于加工及安装。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的局部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使用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形成的网格梁仰视图。
18.图4为现有技术中支模的体系构造示意图。
19.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1、斜杆,2、横杆,3、竖杆,4、调节支托,5、纵向主龙骨,6、弧形龙骨,7、纵向次龙骨,8、预制叠合板,9、现浇结构, 10、网格梁底模,11、网格梁侧模,12、叠合板边缘支撑13、斜向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请参阅附图1-3,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包括:拱形支撑结构、弧形龙骨、纵向次龙骨、网格梁底模、网格梁侧模、叠合板边缘支撑、预制叠合板和现浇结构,弧形龙骨与拱结构的横剖面同心平行。
23.具体地,拱形支撑结构由若干横杆2、竖杆3垂直交叉组成,拱形支撑结构还包括斜杆1,斜杆1连接若干横杆2和竖杆3,斜杆1用于加固横杆2和竖杆3的连接,使整个支撑体系受力稳定。
24.其中,竖杆3的顶部设置调节支托4,调节支托4顶部设纵向主龙骨5,纵向主龙骨5上设置弧形龙骨6;弧形龙骨6顶部设垂直于弧形龙骨6的纵向次龙骨。
25.需要指出的是,纵向主龙骨5与弧形龙骨6垂直设置,弧形龙骨6与纵向次龙骨7垂直设置,优选地,纵向主龙骨5为双拼槽钢或单根工字钢及粗木方组合使用,弧形龙骨6和纵向次龙骨7为木龙骨。可选实施例中,纵向主龙骨 5、弧形龙骨6和纵向次龙骨7均为双拼槽钢或单根工字钢;或,纵向主龙骨5、弧形龙骨6和纵向次龙骨7均为木龙骨,减轻支撑结构的整体质量。值得一提的是,依据弧形尺寸用数控机加工成弧形龙骨,作为整个拱结构混凝土体系的受力传递层,进一步提高支模的受力能力。
26.更具体地,纵向次龙骨的上表面设置有垂直交叉的网格梁底模(附图未示出),优选地,垂直交叉的网格梁底模铺设于若干纵向次龙骨7的表面,呈网格状设置,其作为网格梁的底模板10,位置更方便定位和固定。
27.进一步地,沿网格梁底模10、网格梁侧模11,叠合板边缘支撑12的上表面设置预制叠合板8,通过对预制叠合板8浇注形成现浇结构9。
28.此外,支撑叠合板的内侧壁还设置有斜向支撑13,用于预制叠合板8及其上的混凝土浇筑受力。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包括:拱形支撑结构、弧形龙骨(6)、纵向次龙骨(7)、网格梁底模(10)、网格梁侧模(11)、叠合板边缘支撑(12)、预制叠合板(8)和现浇结构(9);其中,所述拱形支撑结构由若干横杆(2)、竖杆(3)、调节支托(4)、纵向主龙骨(5)垂直交叉组成,所述纵向主龙骨(5)的顶部设置有弧形龙骨(6),弧形龙骨(6)顶部设垂直于弧形龙骨(6)的纵向次龙骨(7);其特征在于:弧形龙骨(6)与现浇结构(9)剖面弧形同心平行,在所述纵向次龙骨(7)表面设置有垂直交叉的网格梁底模(10)、网格梁侧模(11)、叠合板边缘支撑(12),在叠合板边缘支撑(12)上设置预制叠合板(8),通过对所述预制叠合板浇注形成所述现浇结构(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主龙骨(5)设置于若干所述调节支托(4)的顶部,若干所述弧形龙骨(6)铺设于若干所述纵向主龙骨(5)的表面,若干所述纵向次龙骨(7)铺设于若干所述弧形龙骨(6)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其特征在于,弧形龙骨(6)与所述现浇结构的剖面同心平行,与纵向主龙骨(5)、纵向次龙骨(7)垂直交叉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梁底模(10)、网格梁侧模(11)、叠合板边缘支撑(12)铺设于所述若干所述纵向次龙骨(7)的表面,呈网格状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其特征在于,叠合板边缘支撑(12)的侧壁还设置有斜向支撑(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拱形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支模。包括:拱形支撑结构、弧形龙骨、网格梁底模、网格梁侧模、叠合板边缘支撑、预制叠合板和现浇结构等;其中,拱形支撑结构的顶部支托上方设有纵向主龙骨,主龙骨顶部再设置弧形龙骨,弧形龙骨上方有纵向次龙骨,在纵向次龙骨上表面设置有垂直交叉的梁底模板,沿梁底模位置边缘设置梁侧模板,在梁侧模顶部边缘再设置边缘支撑,用于放置叠合板,通过对预制叠合板及现浇网格梁浇注形成网格梁形装配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模的下部搭建一套适用于异形结构、尤其是弧形结构的支撑体系,预制叠合板在支撑体系上固定,可确保受力稳定、模型准确、便于加工及安装。工及安装。工及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楚运堂 刘坤 王贞财 王发印 魏洪只 汤一帆 王国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匠人清水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7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