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开启的安全型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5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误开启的安全型包装瓶。


背景技术:

2.现有包装瓶,基本是由瓶盖和瓶身组成,只要旋拧瓶盖,即取用瓶中物质,当瓶内存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时,误开误用很容易造成伤害。常见的儿童安全型瓶盖主要是依据儿童智力和力量的特点。让儿童在短时间内相对无法掌握开盖方法或因手部力量不够而难以开启瓶盖,避免儿童误开误用某些药物。
3.现有的安全型瓶盖,常见的有按压旋转式和拉拔式瓶盖。主要是针对瓶类包装容器的内装物不适于儿童接触或食用而设计的功能性瓶盖。现有按压旋转式瓶盖结构较为复杂,儿童短时间内(一般为五分钟)难以开启,较好地防误开启。
4.但此类安全型瓶盖大都采用顶部按压方式,且按压面多与盖顶平面平齐,儿童在误碰包装瓶当玩具时,将包装瓶倒置摔打瓶盖时很可能使盖体对应按压连接,直接旋开盖体就能开启瓶盖,增加了误开风险,若在缺少监护人监护的情况下擅自误开瓶盖,误食其中的药品,则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开启的安全型包装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按压旋转式安全型瓶盖存在误开风险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7.一种防误开启的安全型包装瓶,包括瓶身、和瓶盖,所述瓶盖螺纹连接在所述瓶身上,所述瓶盖包括内盖和外盖,在所述外盖顶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按压连接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
8.在所述外盖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在所述内盖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槽对应连接的固定凸起,在所述外盖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内盖底部平面抵接的密封部,在所述密封部内侧壁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瓶身瓶颈螺纹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盖顶部设置有梯形的下凹槽,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下凹槽底壁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转轴连接在所述外盖顶壁上的按扣,在所述内盖外壁上设置有按扣位,在所述按扣位内设置有与所述按扣对应连接的按扣槽,所述按扣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与所述按扣槽扣合和分离。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内盖内侧壁一体连接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与所述瓶身瓶颈内壁紧密对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盖上的所述固定凸起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所有所述固定凸起形状各不相同,所述外盖上的所述固定槽的形状与所述固定凸起的形状一一对应。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配合安装的内外盖,需要按照顺序将连接件,固定凸起和固定槽对应连接后,才能开始旋转拉拔开启瓶盖;螺纹段设置在外盖内壁上,瓶盖开启由攥紧挤压瓶盖、旋进螺纹、拉拔瓶盖三个主要动作组成,且各动作沿各自动作方向施力进行,提高了短时间内打开的难度,降低误开风险。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21.1-瓶盖;2-瓶身;11-内盖;12-外盖;13-连接件;
22.111-固定凸起;112-密封柱;120-下凹槽;121-固定槽;122-密封部;131-按扣;132-按扣槽;133-按扣位;1223-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误开启的安全型包装瓶,包括瓶身2、和瓶盖1,瓶盖1螺纹连接在瓶身2上,瓶盖1包括内盖11和外盖12,在外盖12顶部设置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用于按压连接外盖12和内盖11;在外盖12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121,在内盖11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固定槽121对应连接的固定凸起111,在外盖12底部设置有与内盖11底部平面抵接的密封部122,在密封部122内侧壁设置有螺纹段1223,螺纹段1223与瓶身2瓶颈螺纹连接。
25.外盖12和内盖11套合后难以分离,内盖固定安装在瓶身2上静止,外盖12能够旋转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13把能够旋转活动的外盖12与内盖11连接,并通过固定槽121和固定凸起111对应连接固定,外盖12底部螺纹段与瓶身螺纹连接。只有当外盖12在外力作用下按压连接件13、且固定槽121和固定凸起111对应连接,使外盖12与内盖11连接成整体后,在外力作用下,在外力作用下一边向内挤压外盖底部使螺纹段1223与瓶身2瓶颈上的螺纹紧密连接,同时向上旋转拔动外盖12,才能将瓶盖1整体从瓶身2上脱下,避免误开瓶盖造成危险。
26.外盖12顶部设置有梯形的下凹槽120,连接件13设置在下凹槽120底壁上。若顶部
按压的连接件13直接设置与外盖12顶部平面齐平,有时儿童误碰包装瓶,将其作为玩具摔打,很可能直接使内外盖连接在一起,增加了被误打开的风险,因此按压的连接件13设置在外盖12下凹槽120底部,避免儿童无意摔打撞击误开的风险。
27.其中,连接件13包括转轴连接在外盖12顶壁上的按扣131,在内盖11外壁上设置有按扣位133,在按扣位133内设置有与按扣131对应连接的按扣槽132,按扣131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与按扣槽132扣合和分离。连接件13可以直接采用凸起与凹槽对接的形式,但为了降低误开的风险,将连接件13设置为较为精细操作的形式,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13作用原理与手表卡扣作用原理类似,且在具体实施时,需要花费力气才能扣合和打开(施力以儿童不易打开的较低标准为准)。
28.进一步地,内盖11上的固定凸起111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所有固定凸起111形状各不相同,外盖12上的固定槽121的形状与固定凸起111的形状一一对应。外盖12和内盖11通过顶部的连接件13连接,但侧壁并未贴合连接,转动外盖12时,由于内盖11内壁光滑按压扣接在瓶身2瓶颈上,转动外盖12时,可能无法转动瓶盖1,施力较大时,外盖与内盖11一起在瓶颈上螺纹表面旋转滑动,并不能开启瓶盖。
29.为了进一步降低儿童误开瓶盖的机率,外盖12与内盖11侧壁也需要按压扣合,使儿童个人不易操作没需要在成年监护人帮助下完成。需要将外盖12与内盖11侧壁固定凸起111和固定槽121一一对应扣合后,才可以旋转瓶盖。
30.由于内盖11内壁光滑直接扣合在瓶颈上,为了防止包装瓶漏液,提高包装瓶密封性,在内盖11内侧壁一体连接有密封柱112,密封柱112与瓶身2瓶颈内壁紧密对接。并且,由设置在外盖12底部的密封部122进一步密封。
31.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盖12与瓶颈螺纹连接,提高儿童开启瓶盖的难度。密封部122上的螺纹段1223与瓶颈上的螺纹配合连接,需要手部攥住密封部向内部挤压使螺纹段1223与瓶颈上的螺纹紧密连接的同时,手部沿螺纹旋动外盖12(此时外盖12与内盖11固定连接成了整体瓶盖1),为了更好地脱盖,以此同时需要向上施力拔动,以便内盖向上运动,避免阻塞底部外盖12螺纹段122旋出。此种配合脱盖方式,不便儿童操作,防止误开。
32.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