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

专利查询2022-5-22  154


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fsc悬架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2.逆向技术就是对实物原形进行3d扫描、数据采集,经过数据处理、三维重构等过程,构造具有相同形状结构的三维模型。然后在对原形进行复制或在原形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实现创新。逆向工程并不是简单的3d扫描以及复制的过程,逆向工程的目的是利用实物获取点云,并基于点云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创新设计。
3.fsc赛车的悬架是赛车连接车架与车轮的重要部件,承担着车辆的全部重量,并且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吸收路面不平带来的震动,同时也得保持车辆在转弯过程中的车身姿态变化和车轮各角度变化较小,是赛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系统,为了保证能够方便有效地降低赛车重心高度,减少簧下质量,提高悬架综合性能。因此,设计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控制赛车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及车轮绕主销的旋转,以此来保证赛车的高速行驶以及转弯时行驶平顺性、驾驶员的操作稳定性。
5.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有两种,分别如下:
6.实施例一: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包括轮边总成,所述轮边总成的背部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吊耳一,所述吊耳一的内部通过球头组固定有上a臂,所述立柱的底部中心处通过球头组固定有下a臂,所述下a臂上靠近立柱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铰接固定在导向块的一侧,所述导向块的另一侧与避震器组的一端连接,所述避震器组铰接固定在避震器支架的两侧。
7.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一侧安装有梯形臂,所述梯形臂上通过球头组固定有转向横拉杆。
8.实施例二: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包括轮边总成,所述轮边总成的背部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吊耳一,所述吊耳一的内部通过球头组固定有上a臂,所述立柱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吊耳二,所述吊耳二的一侧通过球头组固定有下a臂,所述下a臂上靠近立柱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铰接固定在导向块的一侧,所述导向块的另一侧与避震器组的一端连接,所述避震器组铰接固定在避震器支架的两侧。
9.优选的,所述吊耳二的另一侧通过球头组固定有前束调节杆。
10.优选的,所述导向块的侧边铰接固定有拉臂,且两个所述拉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固定在防倾杆的两端。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可以控制赛车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及车轮绕主销的旋转,以此来保证赛车的高速行驶以及转弯时行驶平顺性、驾驶员的操作稳定性;
13.2、防倾杆是悬架角刚度的有力补充,可使底盘达到理想的侧倾梯度,前、后防倾杆的综合调试还可以改变赛车的转向特性,增大前悬角刚度会使赛车趋向转向不足,增大后悬角刚度则相反。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轮边总成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轮边总成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避震器支架;2、避震器组;3、导向块;4、推杆;5、铰链;6、下a臂;7、轮边总成;8、立柱;9、吊耳一;10、球头组;11、上a臂;12、梯形臂;13、前束调节杆;14、拉臂;15、防倾杆;16、转向横拉杆;17、吊耳二。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21.实施例一
22.由图1和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包括轮边总成7,轮边总成7的背部安装有立柱8,立柱8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吊耳一9,吊耳一9的内部通过球头组10固定有上a臂11,立柱8的底部中心处通过球头组10固定有下a臂6,下a臂6上靠近立柱8的一侧通过铰链5与推杆4的一端连接,推杆4的另一端铰接固定在导向块3的一侧,导向块3的另一侧与避震器组2的一端连接,避震器组2铰接固定在避震器支架1的两侧,当赛车在高速行驶过程或者转弯时,由于转向的离心力以及路面的不平稳,会导致赛车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匀,动力经过轮边总成7可传递到悬架系统,悬架系统通过下a臂6和上a臂11传递动力,限制车轮的自由度,上a臂6的外点与轮边总成7上的立柱8以球头组10连接,上a臂的两个内点与车架以柱铰连接,故车轮与上a臂6的连接点有一个转动自由度,转动轴即上a臂6与车架形成的柱铰,同时轮边总成7还有绕着该点有3个转动自由度,此时轮边总成7共有4个自由度,同时下a臂11的外点与轮边总成7上的立柱8以球头组10相连,下a臂11的两个外点的连线被称为主销,也称主销轴线,在横向平面内,车架与两个下a臂6、上a臂11、主销形成了四连杆机构,该机构有1个转动自由度,同时轮边总成7可以以主销为轴再拥有1个转动自由度,故双横臂的悬架可以将轮边总成7的自由度限制为2个,一个是轮边总
成7相对于车架上下跳动的自由度,另一个是轮边总成7绕主销旋转的自由度,从而可以控制赛车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及车轮绕主销的旋转,以此来保证赛车的高速行驶以及转弯时行驶平顺性、驾驶员的操作稳定性。
23.优选的,立柱8的一侧安装有梯形臂12,梯形臂12上通过球头组10固定有转向横拉杆16,适用于前悬架系统上。
24.实施例二
25.由图3和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逆向技术的fsc悬架系统,包括轮边总成7,轮边总成7的背部安装有立柱8,立柱8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吊耳一9,吊耳一9的内部通过球头组10固定有上a臂11,立柱8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吊耳二17,吊耳二17的一侧通过球头组10固定有下a臂6,下a臂6上靠近立柱8的一侧通过铰链5与推杆4的一端连接,推杆4的另一端铰接固定在导向块3的一侧,导向块3的另一侧与避震器组2的一端连接,避震器组2铰接固定在避震器支架1的两侧,当赛车车架与车桥做往返相对运动时,避震器组2中的活塞在缸筒内也做往复运动,于是避震器壳体内的油液反复地由储油缸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工作缸,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与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被油液和避震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到大气中。
26.优选的,吊耳二17的另一侧通过球头组10固定有前束调节杆13,适用于后悬架系统上。
27.实施例三
28.参照图1和图3,导向块3的侧边铰接固定有拉臂14,且两个拉臂1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固定在防倾杆15的两端,防倾杆15是悬架角刚度的有力补充,可使底盘达到理想的侧倾梯度,前、后防倾杆的综合调试还可以改变赛车的转向特性,增大前悬角刚度会使赛车趋向转向不足,增大后悬角刚度则相反。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