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
背景技术:
2.三相用电检查仪是进行三相电参数测量、保护回路ct接线正确性分析和三相电电压电流不平衡度检测的仪器,可以完成三相的电压、电流、相角、频率、功率、功率因数等电参数的高精度测量,更为独特的是,能分析ct接线的正确性检查电力线用电平衡情况。并具有电能计算功能。
3.现实中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存在的缺陷:1、使用检查仪检测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手持检查仪,这就使得对电数据检测的过程中不便于操作,所以需要对仪器进行固定;2、检查仪只有正视显示屏上面的数字时更清晰准确,所以检查的工人在检测的时候需要边操作边看显示屏上的数据,现有的检查仪结构固定,不能改变朝向方便人们进行使用,这样就使得检查的过程变得繁杂;3、检查仪使用时需要配合较多导线,而现有的导线往往团成一团进行携带存放,使用时需要分开绞在一起的导线,浪费时间,同时导线需要另外存放,占用空间。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包括检查仪本体,所述检查仪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收集盘,所述收集盘中部有固定轴穿过,且固定轴与检查仪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收集盘转动连接,所述收集盘的外部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柱,所述检查仪本体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后盖,所述后盖远离检查仪本体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截面为u形结构。
8.优选地,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下内侧壁开设有圆形空槽,所述开口内设有转块,所述转块上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圆形凸块,所述转块通过圆形凸块与固定块转动连接,转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开设有弧形条纹,所述转块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承接盒,承接盒上壁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架,限位架为l形结构,所述承接盒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矩形通气孔。
9.优选地,所述承接盒的内侧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弧块,所述固定弧块的外部设有拨条,所述固定弧块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两端与拨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拨条通过滑动架与固定弧块转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拨条的一侧壁面底部对称固定设置有限定块,所述限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棒,所述固定棒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
11.优选地,所述转动块远离固定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堵气柱,所述堵气柱外部套接有排气筒。
12.优选地,所述承接盒的一侧壁面固定设置有承接圈,所述承接圈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筒,所述堵气柱一端延伸到承接圈的外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的固定块和转块,当仪器固定一个位置时,仪器的位置处在检测电数据的工人侧面的时候,想要看到仪器上显示屏内的数据时,只需将仪器的方向进行调整即可,使得检查仪本体的显示屏在工人视线的正前方,检测电数据的工人就不需要移动身体,这时,就更方便读取数据,同时方便了检测,也节省了检测的时间。
15.2、通过设置的的收集盘、固定轴和固定柱,将检测过程中用到的电线收到线圈上,在下次使用的时候方便寻找,当下次使用的时候,只需从已经卷好的线圈上将线放开即可,避免在平时保管的时候,在搬运的途中丢失,同时,也方便了下次使用的时候寻找,以达到合理放置电线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整体外观图;
17.图2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后盖打开图;
18.图3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检查仪本体和收集盘的连接示意图;
19.图4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检查仪本体的背面图;
20.图5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固定块和转块连接示意图;
21.图6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承接盒与吸盘连接示意图;
22.图7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承接盒内部结构的分布图;
23.图8为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吸盘与承接盒之间的拆分图。
24.图中:1检查仪本体、2收集盘、3固定轴、4固定柱、5摇把、6后盖、7固定块、8转块、9承接盒、10固定弧块、11拨条、12滑动架、13限定块、14固定棒、15转动块、16堵气柱、17排气筒、18承接圈、19吸盘、20限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参照图1-8,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包括检查仪本体1,检查仪本体1的一侧面开设有收集盘2,收集盘2外部开设有一圈截面为矩形的槽,主要用来将仪器配备的导线进行收卷起来,可以对导线进行收束,从而使得导线被规整存放,便于携带且避免了导线绞合,收集盘2中部有固定轴3穿过,且固定轴3与检查仪本体1固定连接,固定轴3与收集盘2转动连接,收集盘2的外部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柱4,固定柱4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在卷导线收线的过程中,需要对导线的一端进行固定,收集盘2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摇把5,摇把5主要用来使得收集盘在卷导线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同时也能更快地完成卷的过程,检查仪本体1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后盖6,后盖6为中空矩形结构,后盖6主要是用来将收集盘2盖住,从而避免
收集盘2上的导线能够避免收集盘2外部脱落,后盖6远离检查仪本体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截面为u形结构,后盖6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矩形块,矩形块的两侧转动连接有限位扣,限位扣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圆形凸块,检查仪本体1的两侧底部分别开设有圆形孔槽,限位扣通过圆形凸块与圆形孔槽卡接,这样就可以使得后盖6在封闭的时候更加稳固。
27.进一步的,固定块7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上下内侧壁开设有圆形空槽,开口内设有转块8,转块8的截面为u形结构,转块8上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圆形凸块,转块8通过圆形凸块与固定块转动连接,转块8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开设有弧形条纹,转块8与固定块7卡接在一起,可以使得转块8在固定块7上转动,同时弧形条纹可以在转块转动的时候增大转动的摩擦力,这样在转动到任意角度的时候就可以避免转块7不稳定,转块8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承接盒9承接盒9为中空矩形结构,主要放置一些可以使得仪器固定的结构。
28.进一步的,承接盒9的内侧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弧块10,固定弧块10主要是起到固定和作为支撑点的作用,使得一些结构的转动操作在固定弧块10上完成,固定弧块10的外部设有拨条11,主要是通过拨条11来完成承接盒9内部一些结构的操作,固定弧块10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架12,滑动架12的两端与拨条11的中部固定连接,拨条11通过滑动架12与固定弧块10转动连接,通过拨动拨条11延伸到承接盒9外面的部分可以带动内部的结构活动,承接盒9上壁面设有限位架20,限位架20的一端与承接盒9的上壁面转动连接,限位架20为l形结构,转动限位架20的另一端使得限位架20的另一端勾住拨动后的拨条11,使得拨条11在拨动后不再移动,承接盒9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通气孔。
29.进一步的,拨条11的一侧壁面底部对称固定设置有限定块13,限定块13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棒14,固定棒14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5,限定块13和转动块15用来使得结构活动的时候满足各种角度的变换。
30.进一步的,转动块15远离固定棒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堵气柱16,堵气柱16为圆柱形结构,堵气柱16外部套接有排气筒17,排气筒17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堵气柱16在拨条11的拨动时被同步带动向后移动,使得排气筒17内部趋于真空,同时内外产生气压差。
31.进一步的,承接盒9的一侧壁面固定设置有承接圈18,承接圈1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筒17,堵气柱16一端延伸到承接圈18的外部,承接圈18远离承接盒9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吸盘19,吸盘19内部通过承接圈18与承接盒9相连通,承接圈18可用来保护内部的排气筒17,吸盘19被按压使得内部气体被排空,再移动堵气柱16增加吸盘19内部压强,从而使得吸盘19被稳固固定在墙上,同时检查仪本体1通过吸盘19和承接盒9被固定。
32.一种便于固定的用电检查仪的具体实施步骤:
33.1、带着仪器找到需要被检查的地方,打开限位扣,再将收集盘2上的导线一端向外抽拉,使得收集盘2被迫转动,当电线的另一边露出来的时候,将电线的另一头从固定柱4上取下来,再将后盖6合上,接着将检查仪本体1通过吸盘19将帖在被检查的位置附近的墙上。
34.2、先找准位置将吸盘19按到墙上直到将内部的气体压空,这时将拨条11在承接盒9外面的部分向吸盘的方向拨动,同时拨条就以固定弧块10为圆心转动,拨条11的底部转动向后盖6的方向转动,拨条11带动限定块13的转动,限定块13通过固定棒14与转动块15使得堵气柱16向后盖6的方向移动,拨条11拨到承接盒9的边缘的时候,转动限位架20一端将拨条11在承接盒9延伸的部位勾住,限位架20使得拨条11被限制在一个承接盒9的边缘,拨条
11处在承接盒9内部的一端同时被固定,堵气柱16也同时被固定。
35.3、吸盘19内部的气体在按压的时候被清空,接着通过堵气柱16的抽拉,进一步增加吸盘19的内部压强,将整个仪器吸附在墙面上。
36.4、这时候就可以进行对电路的检查工作,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对显示屏的观察,得出电路的情况,当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的时候,显示屏的位置不在视线的正前方时,在固定块7和转块8的作用,可以将检查仪本体1的显示屏向左或向右调整,使得视线正视屏幕为止。
37.5、检查的流程完毕后,将拨条11向外拨动,使得赌气阀16向吸盘19内部移动将吸盘19撑起,这时内部再次充满气体使得吸盘19脱落,打开限位扣再打开后盖6将用完的电线重新缠绕在收集盘2上,再次关闭后盖6即可。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