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6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收费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


背景技术:

2.收费亭属于岗亭的一种,一般采用不锈钢或石砖等材料制作而成,收费亭常见于高速公路进出口,小区、学校、工业园等园区的门口,收费亭——顾名思义是用来收费的,收费亭的利用,使得收费点能合理的管理车辆的进出,同时对公路收费亭内收费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一般的告诉公路智能收费亭为独立结构,外侧天气变幻莫测,当遇雷雨天气时,雨水易通过门窗等缝隙进入收费亭内部,使得收费亭内湿度过高,内部仪器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包括收费亭,收费亭内壁开设有观测口,观测口内壁安设有可视窗,可视窗边侧安装有防渗结构,防渗结构包括边侧单元和底部单元;
5.边侧单元包括第一吸水层和第一保护层,第一吸水层外侧裹覆有第一保护层,边侧单元外侧插接有收集装置;
6.底部单元包括第二吸水层和第二保护层,第二吸水层外侧裹覆有第二保护层。
7.优选的,收费亭内壁还设有操作桌,底部单元安设于操作桌上侧且与收费亭内壁设有观测口一侧贴合。
8.优选的,第一吸水层一侧贴合于可视窗与观测口交界处。
9.优选的,收集装置包括连接插管,连接插管插接于第一吸水层内壁,连接插管远离第一吸水层一侧插接有收集瓶。
10.优选的,收费亭顶部设有挡雨沿。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防渗结构可将其放置于收费亭与外界开放连接边缘处,用于及时吸收雨水、污水,及时防治渗透,并通过收集瓶对所吸收液体进行收集处理,防止收费亭内部湿度过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13.图2为a处放大图;
14.图3为b处放大图;
15.图中:1、收费亭;11、挡雨沿;2、观测口;3、可视窗;4、防渗结构;41、边侧单元;411、第一吸水层;412、第一保护层;42、底部单元;421、第二吸水层;422、第二保护层;43、收集装置;431、连接插管;432、收集瓶;5、操作桌。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3,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包括收费亭1,收费亭1内壁开设有观测口2,观测口2内壁安设有可视窗3,可视窗3边侧安装有防渗结构4,防渗结构4包括边侧单元41和底部单元42;
18.边侧单元41包括第一吸水层411和第一保护层412,第一吸水层411外侧裹覆有第一保护层412,边侧单元41外侧插接有收集装置43;
19.底部单元42包括第二吸水层421和第二保护层422,第二吸水层421外侧裹覆有第二保护层422,可将防渗结构4安装于收费亭1可视窗3处,以防止雨水进入收费亭1,边侧单元和底部单元中的吸水层靠近可视窗3,如收费亭1外侧由流水流入,可通过吸水层吸收水分,其外侧保护层防止吸水层吸收水分流出,并沿边侧单元41内部结构将所吸收水分引流至收集装置43内,进行收集。
20.具体而言,收费亭1内壁还设有操作桌5,底部单元42安设于操作桌5上侧且与收费亭1内壁设有观测口2一侧贴合,底部单元42用以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封闭于操作桌5与收费亭1垂直夹角处,予以吸收污水,防止渗透。
21.具体而言,第一吸水层411一侧贴合于可视窗3与观测口2交界处,可贴合于可视窗3与观测口2交界处,以防止其缝隙有渗入雨水,及时进行吸收。
22.具体而言,收集装置43包括连接插管431,连接插管431插接于第一吸水层411内壁,连接插管431远离第一吸水层411一侧插接有收集瓶432,通过引流,将吸水层所吸收的雨水通过收集瓶432进行收集,便于收集也便于倾倒,延长内部吸水层的防渗性能。
23.具体而言,收费亭1顶部设有挡雨沿11,通过挡雨沿11将顶部雨水进行引流,防止雨水向收费亭1内吹落。
24.实施例:可将防渗结构4安装于收费亭1可视窗3处,以防止雨水进入收费亭1,边侧单元和底部单元中的吸水层靠近可视窗3,如收费亭1外侧由流水流入,可通过吸水层吸收水分,其外侧保护层防止吸水层吸收水分流出,并沿边侧单元41内部结构将所吸收水分引流至收集装置43内,进行收集,收费亭1内壁还设有操作桌5,底部单元42安设于操作桌5上侧且与收费亭1内壁设有观测口2一侧贴合,底部单元42用以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封闭于操作桌5与收费亭1垂直夹角处,予以吸收污水,防止渗透
25.收集装置43包括连接插管431,连接插管431插接于第一吸水层411内壁,连接插管431远离第一吸水层411一侧插接有收集瓶432,通过引流,将吸水层所吸收的雨水通过收集瓶432进行收集,便于收集也便于倾倒,延长内部吸水层的防渗性能。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收费亭(1),所述收费亭(1)内壁开设有观测口(2),所述观测口(2)内壁安设有可视窗(3),所述可视窗(3)边侧安装有防渗结构(4),所述防渗结构(4)包括边侧单元(41)和底部单元(42);所述边侧单元(41)包括第一吸水层(411)和第一保护层(412),所述第一吸水层(411)外侧裹覆有第一保护层(412),所述边侧单元(41)外侧插接有收集装置(43);所述底部单元(42)包括第二吸水层(421)和第二保护层(422),所述第二吸水层(421)外侧裹覆有第二保护层(4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费亭(1)内壁还设有操作桌(5),所述底部单元(42)安设于操作桌(5)上侧且与收费亭(1)内壁设有观测口(2)一侧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水层(411)一侧贴合于可视窗(3)与观测口(2)交界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43)包括连接插管(431),所述连接插管(431)插接于第一吸水层(411)内壁,所述连接插管(431)远离第一吸水层(411)一侧插接有收集瓶(4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费亭(1)顶部设有挡雨沿(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框架的密封防渗水结构,包括收费亭,收费亭内壁开设有观测口,观测口内壁安设有可视窗,可视窗边侧安装有防渗结构,防渗结构包括边侧单元和底部单元,使用防渗结构可将其放置于收费亭与外界开放连接边缘处,用于及时吸收雨水、污水,及时防治渗透,并通过收集瓶对所吸收液体进行收集处理,防止收费亭内部湿度过高。防止收费亭内部湿度过高。防止收费亭内部湿度过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伟 左贵林 杨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交研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