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环加工的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2.矫直是对金属塑性加工产品的形状缺陷进行的矫正,是重要的精整工序之一,轧材在轧制过程或在以后的冷却和运输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种种形状缺陷,诸如棒材、型材和管材的弯曲,板带材的弯曲、波浪、瓢曲等,通过各种矫直工序可使弯曲等缺陷在外力作用下得以消除,使产品达到合格的状态,而在固定环矫正加工过程中,矫正装置的使用必不可少。
3.但是,现有的固定环加工矫正装置在将原料金属管放入矫正机内矫正时,都需要人工将其放入矫正机口内,等金属管进入一部分时,人工才能离开,因机械运作会导致金属管出现振动或旋转,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从而安全性能上需要一定的提高。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用于固定环加工的矫正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环加工的矫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固定环加工的矫正装置,包括矫正装置本体,所述矫正装置本体的正面设置有输送构件,所述输送构件远离矫正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夹持构件。
8.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外壳和壳前盖,所述第一外壳前端的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二十五个第一凹形安装块,二十五个所述第一凹形安装块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下限位垫,二十五个所述第一凹形安装块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一伸缩弹簧远离第一凹形安装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锲形块,所述锲形块靠近第一伸缩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限位垫,所述壳前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块。
9.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构件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靠近矫正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十个第二凹形安装块,十个所述第二凹形安装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第二伸缩弹簧,四个所述第二伸缩弹簧远离第二凹形安装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轮组,所述第一外壳的位置与第二外壳的位置相对应。
10.进一步地,所述插块的规格与插槽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插块插接在插槽的内部,所述上限位垫的位置与下限位垫的位置相对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后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外壳前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且内螺纹的规格与外螺纹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螺纹铰接
有第二外壳。
12.进一步地,所述导轮组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导轮,且四个导轮的位置分别与第二伸缩弹簧的位置相对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夹持构件用于夹持固定环原料金属管,由于锲形块靠外端活动铰接在第一凹形安装块的内侧,另一端是靠第一伸缩弹簧将其与第一凹形安装块的内侧连接,这样可以根据固定环原料金属管的规格尺寸,适应性的夹持,从而不需要人工长时间的支撑推入矫正装置内,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的消耗。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输送构件用于输送固定环原料金属管,当原料金属管通过夹持构件进入输送构件内时,由于导轮组是由第二伸缩弹簧所支撑,一方面可以根据原料金属管的规格尺寸进行伸缩适应,另一方面将原料金属管推入矫正装置内时,可以轻松推入矫正装置内,避免了因机械运作导致金属管出现振动或旋转,造成的危险事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矫正装置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矫正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构件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构件立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矫正装置本体;2、夹持构件;201、第一外壳;202、插槽;203、插块;204、壳前盖;205、锲形块;206、第一凹形安装块;207、上限位垫;208、第一伸缩弹簧;209、下限位垫;3、输送构件;301、第二外壳;302、法兰盘;303、导轮组;304、第二凹形安装块;305、第二伸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固定环加工的矫正装置,包括矫正装置本体1,矫正装置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输送构件3,输送构件3远离矫正装置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夹持构件2。
28.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螺栓将法兰盘302安装在矫正装置本体1 的固定环入口,再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将夹持构件2螺纹铰接在输送构件3的外侧,然后再将插块203的位置与插槽202的位置对齐,壳前盖204安装在第一外壳201的前端,然后将固定环原料金属管进过辅助设备放入矫正装置内矫正,由于锲形块205靠外端活动铰接在第一凹形安装块206的内侧,另一端是靠第一伸缩弹簧208将其与第一凹形安装块206的内侧连接,这样可以根据固定环原料金属管的规格尺寸,适应性的夹持,从而不需要人工长时间的支撑推入矫正装置内,当原料金属管通过夹持构件2进入3输送构件内时,由于导轮组303 是由第二伸缩弹簧305所支撑,一方面可以根据原料金属管的规格尺寸进行伸缩适应,另一方面将原料金属管推入矫正装置内时,可以轻松推入矫正装置内,避免了因机械运作导致金属管出现振动或旋转,造成的危险事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矫正装置的安全性能。
29.具体的,夹持构件2包括第一外壳201和壳前盖204,第一外壳 201前端的内部开设有插槽202,第一外壳20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二十五个第一凹形安装块206,二十五个第一凹形安装块206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下限位垫209,二十五个第一凹形安装块206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208,第一伸缩弹簧208远离第一凹形安装块206 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锲形块205,锲形块205靠近第一伸缩弹簧20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限位垫207,壳前盖2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块203。
30.本实施例中,由于锲形块205靠外端活动铰接在第一凹形安装块 206的内侧,另一端是靠第一伸缩弹簧208将其与第一凹形安装块206 的内侧连接,这样可以根据固定环原料金属管的规格尺寸,适应性的夹持,从而不需要人工长时间的支撑推入矫正装置内,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的消耗。
31.具体的,输送构件3包括第二外壳301,第二外壳301靠近矫正装置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法兰盘302,第二外壳30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十个第二凹形安装块304,十个第二凹形安装块3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第二伸缩弹簧305,四个第二伸缩弹簧305远离第二凹形安装块 3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轮组303,第一外壳201的位置与第二外壳301 的位置相对应。
32.本实施例中,当原料金属管通过夹持构件2进入3输送构件内时,由于导轮组303是由第二伸缩弹簧305所支撑,一方面可以根据原料金属管的规格尺寸进行伸缩适应,另一方面将原料金属管推入矫正装置内时,可以轻松推入矫正装置内,避免了因机械运作导致金属管出现振动或旋转,造成的危险事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矫正装置的安全性能。
33.具体的,插块203的规格与插槽202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插块 203插接在插槽202的内部,上限位垫207的位置与下限位垫209的位置相对应。
34.本实施例中,设置壳前盖204是便于检修第一外壳201内部的构件,以提高该辅助设备的实用性。
35.具体的,第一外壳201后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外壳301 前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且内螺纹的规格与外螺纹的规格尺寸相适配,第一外壳201的内侧螺纹铰接有第二外壳301。
36.本实施例中,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可以将夹持构件2螺纹铰接在输送构件3的外侧。
37.具体的,导轮组303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导轮,且四个导轮的位置分别与第二伸缩弹簧305的位置相对应。
38.本实施例中,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每个第二伸缩弹簧305所受的力相等,避免了受力不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