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拉拔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
背景技术:
2.金属拉拔是铝包钢生产环节中的特殊过程及关键环节,对铝包钢单线的质量及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油拉拔工艺是在拉拔力的作用下将盘条或线坯从拉丝模的模孔拉出,以生产小断面的钢丝或者有色金属线的金属塑性加工过程。目前,金属拉拔大部分只能拉拔一组盘条,导致加工时间延长,拉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能同步完成两组金属棒的拉拔,提高了功效,缩短了加工时长。
4.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包括:
5.底座,其上设置有轨道;
6.双夹持组件,其可移动的设置于轨道上;所述双夹持组件包括座体和间隔设置于座体上的一对电动夹爪;
7.拉拔牵引装置,其设置于底座的一端,并连接座体、驱动双夹持组件在轨道上往复移动;
8.拉拔模,其设置于底座的一端、与一对电动夹爪相对设置,所述拉拔模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定型孔同轴相连,两组定型孔分别与一对电动夹爪相对。
9.优选的是,所述拉拔模另一端间隔设置有一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由上导向辊轮组和下导向辊轮组构成,上导向辊轮组和下导向辊轮组之间的间距为盘条的直径。
10.优选的是,所述进料孔由进口到出口的方向由变径孔段和圆孔段构成。
11.优选的是,所述圆孔段的外周环设有油槽,圆孔段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圆形油孔,圆形油孔与所述油槽相通,所述圆孔段的底部开设有长条形油孔,所述长条形油孔与所述油槽相通,所述拉拔模内设置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出油管均与一对油槽连通。
12.优选的是,所述进油管位于油槽的上方,所述出油管位于油槽的下方。
13.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能同步完成两组金属棒的拉拔,提高了功效,缩短了加工时长。拉拔油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突出的润滑性能,有助于金属的滑动,利于成型,拉拔油通过进油管分别进入一对油槽中,通过圆孔段的圆形油孔润滑盘条,减少盘条与模具的摩擦。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的俯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槽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轨道,3座体,4电动夹爪,5拉拔牵引装置,6拉拔模,7定型孔,8上导向辊轮组,9下导向辊轮组,10变径孔段,11圆孔段,12油槽,13进油管,14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金属同步拉拔模6具,包括:
23.底座1,其上设置有轨道2,在本实施例分别在图2中底座1的左右两侧以及中间设置有三组轨道2;
24.双夹持组件,其可移动的设置于轨道2上;所述双夹持组件包括座体3和间隔设置于座体3上的一对电动夹爪4;
25.拉拔牵引装置5,其设置于底座1的一端,并连接座体3、驱动双夹持组件在轨道2上往复移动;
26.拉拔模6,其设置于底座1的一端、与一对电动夹爪4相对设置,所述拉拔模6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定型孔7同轴相连,两组定型孔7分别与一对电动夹爪4相对。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一对盘条分别同步通过进料孔穿入定型孔7并穿出拉拔模6,再通过一对电动夹爪4夹持一对盘条,拉拔前移装置拉动座体3朝向轨道2另一端移动,实现对两组盘条的同步拉拔。
28.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拉拔模6另一端间隔设置有一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由上导向辊轮组8和下导向辊轮组9构成,上导向辊轮组8和下导向辊轮组9之间的间距为盘条的直径,盘条通过导向装置进行导向定位,进入拉拔模6。
29.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进料孔由进口到出口的方向由变径孔段10和圆孔段11构成。
30.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圆孔段11的外周环设有油槽12,圆孔段1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圆形油孔,圆形油孔与所述油槽12相通,所述圆孔段11的底部开设有长条形油孔,所述长条形油孔与所述油槽12相通,所述拉拔模6内
设置有进油管13和出油管14,所述进油管13、出油管14均与一对油槽12连通。
31.拉拔油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突出的润滑性能,有助于金属的滑动,利于成型,拉拔油通过进油管13分别进入一对油槽12中,通过圆孔段11的圆形油孔润滑盘条,减少盘条与模具的摩擦,多余的拉拔油通过长条形油孔回到油槽12,在通过出油管14导出。
32.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进油管13位于油槽12的上方,所述出油管14位于油槽12的下方。
33.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上设置有轨道;双夹持组件,其可移动的设置于轨道上;所述双夹持组件包括座体和间隔设置于座体上的一对电动夹爪;拉拔牵引装置,其设置于底座的一端,并连接座体、驱动双夹持组件在轨道上往复移动;拉拔模,其设置于底座的一端、与一对电动夹爪相对设置,所述拉拔模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定型孔同轴相连,两组定型孔分别与一对电动夹爪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模另一端间隔设置有一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由上导向辊轮组和下导向辊轮组构成,上导向辊轮组和下导向辊轮组之间的间距为盘条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孔由进口到出口的方向由变径孔段和圆孔段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段的外周环设有油槽,圆孔段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圆形油孔,圆形油孔与所述油槽相通,所述圆孔段的底部开设有长条形油孔,所述长条形油孔与所述油槽相通,所述拉拔模内设置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出油管均与一对油槽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位于油槽的上方,所述出油管位于油槽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同步拉拔模具,包括:底座,其上设置有轨道;双夹持组件,其可移动的设置于轨道上;所述双夹持组件包括座体和间隔设置于座体上的一对电动夹爪;拉拔牵引装置,其设置于底座的一端,并连接座体、驱动双夹持组件在轨道上往复移动;拉拔模,其设置于底座的一端、与一对电动夹爪相对设置,所述拉拔模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定型孔同轴相连,两组定型孔分别与一对电动夹爪相对。本实用新型能同步完成两组金属棒的拉拔,提高了功效,缩短了加工时长。缩短了加工时长。缩短了加工时长。
技术研发人员:杨民新 刘连红 高忠亮 裴雷雷 彭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长天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