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

专利查询2022-5-22  177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水冷下料口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


背景技术:

2.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位于转炉汽化烟道的可移动端,其主要用于炼钢过程中添加辅料。由于转炉下料口装置处于高温作业区并且容易受到添加辅料的冲击,故需冷却水进行冷却,并且要耐磨耐高温。焊缝开裂和溜槽壁破损是转炉下料口失效的两个主要原因,而下料口失效修复或更换将严重影响钢厂的生产效率,从而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设计一种长寿命的转炉冷却水下料口装置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修复或更换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其包括转炉下料口主体,所述转炉下料口主体具有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同轴套设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的外周壁面呈螺旋状设有从其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的若干斜齿,相邻两斜齿间的齿槽与外筒的内壁围合形成有冷却水通道,各所述冷却水通道相连通以形成位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的循环水冷腔,所述循环水冷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上,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的任意两冷却水通道仅一端相连通,所述循环水冷腔由所有所述冷却水通道依次连接以形成一条通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连通在所述循环水冷腔的两端。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通道为三角形齿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筒为铸造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筒壁由多块钢板拼接并与内筒的齿顶焊接而成。
9.本实用新型的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通过包括转炉下料口主体,所述转炉下料口主体具有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同轴套设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的外周壁面呈螺旋状设有从其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的若干斜齿,相邻两斜齿间的齿槽与外筒的内壁围合形成有冷却水通道,各所述冷却水通道相连通以形成位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的循环水冷腔,所述循环水冷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上,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内筒外周壁面上呈螺旋状设置斜齿,由斜齿间的齿槽形成冷却水通道,这样不仅保证了整体的支撑强度,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水冷效果,而且耐磨、耐高温性好,从而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的横剖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的内筒外周壁面的展开示意图。
14.图中:1-转炉下料口主体,2-进水管,3-出水管,4-外筒,5-内筒,6-冷却水通道,7-斜齿,8-齿槽。
15.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包括转炉下料口主体1,所述转炉下料口主体1具有内筒5和外筒4,所述内筒5同轴套设在所述外筒4内,所述内筒5的外周壁面呈螺旋状设有从其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的若干斜齿7,相邻两斜齿7间的齿槽8与外筒4的内壁围合形成有冷却水通道6,各所述冷却水通道6相连通以形成位于所述内筒5与所述外筒4之间的循环水冷腔,且相邻的任意两冷却水通道6仅一端相连通,所述循环水冷腔由所有所述冷却水通道6依次连接以形成一条通道,所述循环水冷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4上,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连通在所述循环水冷腔的两端,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2,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3。
18.优选地,上述冷却水通道6为三角形齿槽8,这样可以增大换热面积,当然,在具体实施中,冷却水通道6还可以为其它形状的齿槽8,例如锥形等等,在此不做一一例举。
19.优选地,所述内筒5为铸造件,由于内筒5的内腔为下料用的溜槽壁,其具有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可提高了整体寿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筒4由多块钢板拼连并与内筒5的齿顶焊接而成,这样可方便设备的生产和组装。
20.为解决现有转炉下料口易失效、寿命短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内筒5外周壁面上呈螺旋状设置斜齿7,由斜齿7间的齿槽8形成冷却水通道6,这样不仅保证了整体的支撑强度,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水冷效果,而且耐磨、耐高温性好,从而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2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下料口主体,所述转炉下料口主体具有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同轴套设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的外周壁面呈螺旋状设有从其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的若干斜齿,相邻两斜齿间的齿槽与外筒的内壁围合形成有冷却水通道,各所述冷却水通道相连通以形成位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的循环水冷腔,所述循环水冷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上,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任意两冷却水通道仅一端相连通,所述循环水冷腔由所有所述冷却水通道依次连接以形成一条通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连通在所述循环水冷腔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通道为三角形齿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为铸造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壁由多块钢板拼接并与内筒的齿顶焊接而成。

技术总结
一种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包括转炉下料口主体,所述转炉下料口主体具有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同轴套设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的外周壁面呈螺旋状设有从其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的若干斜齿,相邻两斜齿间的齿槽与外筒的内壁围合形成有冷却水通道,各所述冷却水通道相连通以形成位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的循环水冷腔,所述循环水冷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上,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的转炉水冷下料口装置,通过在内筒外周壁面上呈螺旋状设置斜齿,由斜齿间的齿槽形成冷却水通道,这样不仅保证了整体的支撑强度,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水冷效果,而且耐磨、耐高温性好,从而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了其使用寿命。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曹卫刚 梁精龙 李慧 蔡宗英 李晨晓 严红燕 王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北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0.01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