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滞留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6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滞留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3.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4.尤其的,如何利用生态技术手段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滞留和净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是当下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实际中,地面汇集的雨水中会存在有机污染、重金属、病原体细菌以及其他有害物质,不能够直接储存使用,直接排放会对排水设施、终端水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且在收集的时候还要考虑如何缓解汇流导致的表面冲刷以及如何对污染物实现高效净化、安全回用、安全排放以及景观效果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滞留净化装置,能够对雨水径流进行充分的收集、过滤拦截、净化和储存回用,满足实际的市政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应用范围广泛。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滞留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导水消能槽、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和水体监测井,所述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包括隔离外板和设置在所述隔离外板内侧的过滤净化填充层,所述隔离外板包括对应密封连接的隔离槽底板和若干隔离槽壁板,所述导水消能槽设置在所述隔离槽壁板的外侧顶部;
7.所述过滤净化填充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植被景观层、初级过滤层、深度净化层以及排水层,所述排水层内设置有导水通道,所述导水通道与设于所述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外部的所述水体监测井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离槽壁板对应与所述导水消能槽的位置为透水板;所述隔离槽壁板的底部和所述隔离槽底板为水隔离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水消能槽包括槽体框和填充在所述槽体框内部的砾石层;所述槽体框为透水槽;所述槽体框的外侧与所述隔离槽壁板的外侧顶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水通道和所述水体监测井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伸设于排水层内,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伸设于所述水
体监测井底部,所述导水通道为均匀穿孔的导水盲管,所述导水盲管的末端与所述连接管道的端部对应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体监测井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安全排水溢流通道,所述安全排水溢流通道的一端通入城市雨水管网。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植被景观层包括若干间接排布的植被种植格和景观石格;所述植被种植格为镂空板,所述镂空板的间隙内设置有植物,所述植物的根系埋设于所述初级过滤层中,所述景观石格包括透水盖板式盒体,所述透水盖板式盒体内填充有景观石料。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初级过滤层自上表面至下的0~10cm为过滤介质、有机肥料和生石灰混合层;初级过滤层的下层为吸附颗粒填充层。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深度净化层为过滤介质和生物缓释性固体碳源填充层。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体监测井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和水质监测装置。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实际使用时,将过滤净化结构单元设置在土壤环境中,隔离外板能够将外界的环境土壤和内部的过滤净化填充层相对隔离,方便将流入到隔离外板内部的雨水进行充分的处理,防止外部环境土壤的水造成反压力作用,有效保证了过滤净化结构单元正常发挥净化功能,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河网较为密集的地区;在雨水进入时,可以是天上下雨直接落入,也可以是周边土壤表面或路边的汇流到隔离外板顶部外侧的导水消能槽内的雨水,实现雨水的汇集处理;当雨水进入到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后,透过植被景观层,进入到初级过滤层中进行初步的过滤,拦截吸附雨水中的固体杂质,再进入到深度净化层进行深度的净化处理,经过过滤和净化的水就会进入到排水层中,并经过导水通道和水体监测井连通,从而完成了对雨水的滞留、过滤净化和储存,可以通过水体监测井对过滤净化后的雨水进行水位、水质等的监测。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导水消能槽;2、隔离槽底板;3、隔离槽壁板;4、植被景观层;5、初级过滤层;6、深度净化层;7、排水层;8、导水通道;9、水体监测井;10、连接管道;11、安全溢流管道;12、水位监测装置;13、水质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生态滞留净化装置,包括导水消能槽1、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和水体监测井9,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包括隔离外板和设置在隔离外板内侧的过滤净化填充层,隔离外板包括对应密封连接的隔离槽底板2和若干隔离槽壁板3,导水消能槽1设置在隔离槽壁板3的外侧顶部;
21.过滤净化填充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植被景观层4、初级过滤层5、深度净化层6以及排水层7,排水层7内设置有导水通道8和砾石,在导水通道8被安装好后,采用砾石
对排水层7进行填充,导水通道8与设于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外部的水体监测井9连通。
2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和使用原理为:在实际使用时,将过滤净化结构单元设置在土壤环境中,隔离外板能够将外界的环境土壤和内部的过滤净化填充层相对隔离,方便将流入到隔离外板内部的雨水进行充分的处理,防止外部环境土壤的水造成反压力作用,有效保证了系统正常发挥净化功能,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河网较为密集的地区;在雨水进入时,可以是天上下雨直接落入,也可以是周边土壤表面或路边的汇流到隔离外板顶部外侧的导水消能槽1内的雨水,实现雨水的汇集处理;当雨水进入到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后,透过植被景观层4,进入到初级过滤层5中进行初步的过滤,拦截吸附雨水中的固体杂质,再进入到深度净化层6进行深度的净化处理,经过过滤和净化的水就会进入到排水层7中,并经过导水通道8和水体监测井9连通,从而完成了对雨水的滞留、过滤净化和储存,可以通过水体监测井9对过滤净化后的雨水进行水位、水质等的监测。
23.具体的,隔离槽壁板3对应与导水消能槽1的位置为透水板,透水板方便进入导水消能槽1的雨水顺利流入到过滤净化结构单元中;隔离槽壁板3的底部和隔离槽底板2为水隔离板,将过滤净化结构单元的底部与外部隔离,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水分未经过滤净化就到达排水层7。
24.具体的,导水消能槽1包括槽体框和填充在槽体框内部的砾石层;槽体框为透水槽,方便雨水渗透和流出;槽体框的外侧与隔离槽壁板3的外侧顶部连接,槽体框可以是预制构件半成品,以挂篮式或者一体化焊接方式与隔离槽壁板3连接,能够将水均匀承接导入到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内部;导水消能槽1,很好地解决了雨水径流汇入的能量消散问题,一方面能够初步拦截雨水径流携带的大颗粒污染物,为此提供沉淀的空间,另一方面,为过滤净化结构单元均匀布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过滤净化系统水体滞留的容积,增加了海绵城市滞留空间,满足了滞水、渗水的需求。
25.具体的,导水通道8和水体监测井9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10,连接管道10的一端伸设于排水层7内,连接管道10的另一端伸设于水体监测井9底部,导水通道为均匀穿孔的导水盲管,导水盲管的末端与连接管道10的端部对应连接,方便将水引入到水体监测井9内。
26.具体的,水体监测井9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安全排水溢流通道,安全排水溢流通道的一端通入城市雨水管网,当汇入的进水量超过了整体的消纳能力,就可以将多余的水排放至雨水管网,满足了海绵城市排水安全的需求。
27.具体的,植被景观层4包括若干间接排布的植被种植格和景观石格;
28.植被种植格为镂空板,镂空板的间隙内设置有植物,植物的根系埋设于初级过滤层中,景观石格包括透水盖板式盒体,透水盖板式盒体内填充有景观石料;植被景观层4,既能够满足功能植物种植净化水体的需要,又增加了市政绿化景观的层次,且具有很好的透气功能,对汇流的雨水能够进行初步的过滤处理,同时能够拦截因风雨天气导致的飞沙飞尘和飘落的树叶等,满足了海绵城市生态景观的需求。
29.具体的,植被种植格与景观石格的厚度为10~20cm;初级过滤层5的厚度为40~60cm,深度净化层6的厚度为20~30cm,排水层7的厚度为10~20cm。
30.具体的,初级过滤层5自上表面至下的0~10cm为过滤介质、有机肥料和生石灰混合层;初级过滤层5的下层为吸附颗粒填充层,可填充活性炭和零价铁的混合物,或者纳米改性陶粒。
31.具体的,深度净化层6为过滤介质和生物缓释性固体碳源填充层,通过初级过滤和深度净化后,雨水得到了充分的净化,获得了洁净的水资源,满足了海绵城市净水的需求。
32.具体的,水体监测井9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12和水质监测装置13,通过设置水位监测装置12和水质监测装置13,实现实时监测水位和水质,为实现水的蓄存和安全回用提供数据支持,满足了海绵城市蓄水和用水的需求。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