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5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防护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过程中将要进行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土方工程、爆破工程、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钢结构工程、木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工作。在进行房屋建造过程中,需要在建好的一层楼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建设,在一层一层的砌砖过程中,容易发生砖块掉落的意外,造成高空坠物的事故,危害行人生命安全。一般会在房屋周围搭设防护装置,但由于行走道理宽度不同,这时候非标尺寸的防护装置就不太能完美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搭建在不同宽度行走道上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侧杆组、第二支撑侧杆组和防坠物顶部机构,所述防坠物顶部机构包括均设有防护网的第一防坠物顶区和第二防坠物顶区,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伸出,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端部通过一对连杆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连接,所述连杆装置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轴接,所述连杆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连接,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杆组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包括第一横杆和设于一对所述第一横杆之间的所述防护网,所述第一横杆底部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中插接有上滑动连接件,所述上滑动连接件能够在所述长条孔中滑动,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包括第二横杆和设于一对所述第二横杆之间的所述防护网,所述上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横杆端部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中的所述防护网最低处高于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的最高处。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包括一对支撑侧杆,所述支撑侧杆面向所述第二支撑侧杆组方向开始有侧长条孔,所述连杆装置包括所述上滑动连接件、设于所述侧长条孔中的侧滑动连接件,和分别与所述上滑动连接件、所述侧滑动连接件轴接的连杆,所述侧滑动连接件能够在所述侧长条孔中滑动。
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侧杆上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调节孔,所述侧滑动连接件对应所述调节孔设有能够伸缩的调节开关。
10.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开关包括与所述侧滑动连接件远离所述调节孔的内壁连接的复位弹簧、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受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后插接在所述调节孔中。
11.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调节孔的端部为半球形结构。
12.作为优选,在所述限位杆位于最高处的所述调节孔中时,所述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中的所述防护网和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中的所述防护网在水平投影下具有重叠区域。
13.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可以相对移动的第一防坠物顶区和第二防坠物顶区,通过第二防坠物顶区相对第一防坠物顶区移动伸出,去适用不同宽度路面的行走道,保证行人行走时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视图;
17.图3为图2中bb处的截面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滑动连接件和调节开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实验数据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20.实施例:
21.如图1-4所示,为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可以相对移动的第一防坠物顶区4和第二防坠物顶区5,通过第二防坠物顶区5相对第一防坠物顶区4移动伸出,去适用不同宽度路面的行走道,保证行人行走时的生命安全。
22.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侧杆组1、第二支撑侧杆组2和防坠物顶部机构3,所述防坠物顶部机构3包括均设有防护网100的第一防坠物顶区4和第二防坠物顶区5,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伸出,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端部通过一对连杆装置6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1连接,所述连杆装置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1轴接,所述连杆装置6一端与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连接,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杆组2连接。
23.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包括第一横杆41和设于一对所述第一横杆41之间的所述防护网100,所述第一横杆41底部开设有长条孔411,所述长条孔411中插接有上滑动连接件61,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能够在所述长条孔411中滑动,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包括第二横杆51和设于一对所述第二横杆51之间的所述防护网100,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与所述第二横杆51端部连接。
24.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中的所述防护网100最低处高于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的最高处。
25.进一步的,在所述限位杆72位于最高处的所述调节孔13中时,所述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中的所述防护网100和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中的所述防护网100在水平投影下具有重叠区域,确保保证行人行走时的生命安全。
26.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1包括一对支撑侧杆11,所述支撑侧杆11面向所述第二支撑侧杆组2方向开始有侧长条孔12,所述连杆装置6包括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设于所述侧长条孔12中的侧滑动连接件62,和分别与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轴接的连杆63,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能够在所述侧长条孔12中滑动。
27.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向上推动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向上滑动,所述连杆63跟随运动,同时所述连杆63推动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向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移动,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推动所述第二横杆51向外移动。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整体向外移动。
28.所述支撑侧杆11上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调节孔13,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对应所述调节孔13设有能够伸缩的调节开关7。通过所述调节开关7进行调节位置和固定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的位置。
29.所述调节开关7包括与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远离所述调节孔13的内壁连接的复位弹簧71、与所述复位弹簧71连接的限位杆72,所述限位杆72受所述复位弹簧71的弹力作用后插接在所述调节孔13中。
30.所述限位杆72靠近所述调节孔13的端部为半球形结构。
31.所述复位弹簧71在不受力情况下,所述复位弹簧71的长度小于所述侧长条孔12的宽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侧杆组(1)、第二支撑侧杆组(2)和防坠物顶部机构(3),所述防坠物顶部机构(3)包括均设有防护网(100)的第一防坠物顶区(4)和第二防坠物顶区(5),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伸出,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端部通过一对连杆装置(6)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1)连接,所述连杆装置(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1)轴接,所述连杆装置(6)一端与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连接,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杆组(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包括第一横杆(41)和设于一对所述第一横杆(41)之间的所述防护网(100),所述第一横杆(41)底部开设有长条孔(411),所述长条孔(411)中插接有上滑动连接件(61),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能够在所述长条孔(411)中滑动,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包括第二横杆(51)和设于一对所述第二横杆(51)之间的所述防护网(100),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与所述第二横杆(51)端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中的所述防护网(100)最低处高于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的最高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1)包括一对支撑侧杆(11),所述支撑侧杆(11)面向所述第二支撑侧杆组(2)方向开始有侧长条孔(12),所述连杆装置(6)包括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设于所述侧长条孔(12)中的侧滑动连接件(62),和分别与所述上滑动连接件(61)、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轴接的连杆(63),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能够在所述侧长条孔(12)中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杆(11)上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调节孔(13),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对应所述调节孔(13)设有能够伸缩的调节开关(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开关(7)包括与所述侧滑动连接件(62)远离所述调节孔(13)的内壁连接的复位弹簧(71)、与所述复位弹簧(71)连接的限位杆(72),所述限位杆(72)受所述复位弹簧(71)的弹力作用后插接在所述调节孔(13)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72)靠近所述调节孔(13)的端部为半球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71)在不受力情况下,所述复位弹簧(71)的长度小于所述侧长条孔(12)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杆(72)位于最高处的所述调节孔(13)中时,所述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4)中的所述防护网(100)和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5)中的所述防护网(100)在水平投影下具有重叠区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防护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一种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侧杆组、第二支撑侧杆组和防坠物顶部机构,所述防坠物顶部机构包括均设有防护网的第一防坠物顶区和第二防坠物顶区,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伸出,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端部通过一对连杆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连接,所述连杆装置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防坠物顶区、所述第一支撑侧杆组轴接,所述连杆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连接,所述第二防坠物顶区与所述第二支撑侧杆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可以相对移动的第一防坠物顶区和第二防坠物顶区,去适用不同宽度路面的行走道,保证行人行走时的生命安全。命安全。命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 郑建峰 陈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国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