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6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深基坑的支护一般都采用常规的钻孔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支护桩,或者以混凝土连续墙的方法进行处理。
3.例如:公开号为cn11144136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筑设方法,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支护桩和锚桩,两相邻的支护桩之间筑设有挡土体,锚桩与支护桩通过锚杆固定连接,锚桩长度大于深基坑的深度,该锚杆在与支护桩连接时,不能够精确地定位支护桩的通孔位置,施工过程需要施工人员不断的尝试,不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具有施工效率高、支护结构安全稳定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包括锚杆、通过锚杆固定在基坑侧壁上的支护板,所述支护板包括呈上下拼接的上支护板和下支护板,还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侧边土方内的第一固定桩、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桩与所述上支护板之间的拉紧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支护板与所述下支护板之间的横梁、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的第二固定桩以及连接于所述横梁与第二固定桩之间的支撑杆。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桩的上端位于所述基坑侧边土方的上方,所述拉紧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桩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护板的上端之间。
7.作为优选,所述拉紧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桩上的安装杆、连接在所述安装杆上的连接座、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的拉杆、设置在所述拉杆另一端的拉紧座以及连接在所述拉紧座与所述上支护板之间的拉紧螺栓。
8.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护板和所述下支护板的上下相邻两端各设置有连接块,上下两块所述连接块在所述上支护板和所述下支护板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横梁的安装槽,所述横梁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支护板和所述下支护板上。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桩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倾斜面垂直。
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为伸缩式结构,包括调节套筒和连接在所述调节套筒两端的活动杆,两根所述活动杆分别伸入所述调节套筒内并且与所述调节套筒螺接。
11.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套筒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活动杆为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支护板和下支护板的上下拼接,不仅具有组装效率高,而且采用拉紧机构与支撑杆相结构,大大提高了支护板的支撑防护能力,
使得支护结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5.图中:1-上支护板,2-下支护板,3-锚杆,4-横梁,5-第一固定桩,6-拉紧机构,601-安装杆,602-连接座,603-拉杆,604-拉紧座,605-拉紧螺栓,7-第二固定桩,8-支撑杆,801-调节套筒,802-活动杆,9-连接块,10-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8.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包括锚杆3、通过锚杆3固定在基坑侧壁上的支护板,支护板包括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可通过企口上下拼接。
19.还包括竖直设置在基坑侧边土方内的第一固定桩5、连接于第一固定桩5与上支护板1之间的拉紧机构6、设置在上支护板1与下支护板2之间的横梁4、竖直设置在基坑底部的第二固定桩7以及连接于横梁4与第二固定桩7之间的支撑杆8。
20.第一固定桩5的上端位于基坑侧边土方的上方,拉紧机构6连接在第一固定桩5的上端与上支护板1的上端之间。
21.拉紧机构6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桩5上的安装杆601、连接在安装杆601上的连接座602、其一端连接在连接座602上的拉杆603、设置在拉杆603另一端的拉紧座604以及连接在拉紧座604与上支护板1之间的拉紧螺栓605。拉杆603采用螺杆,螺杆上螺接有螺母,用于固定连接座602。
22.第一固定桩5沿支护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一固定桩5均安装有安装杆601,安装杆601的一部分埋设在第一固定桩5内。连接座602水平地围挡在基坑四周,多根安装杆601连接在同一个连接座602上。
23.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的上下相邻两端各设置有连接块9,连接块9分别与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一体连接。上下两块连接块9在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安装横梁4的安装槽,横梁4通过紧固螺栓10固定在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上。
24.第二固定桩7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支撑杆8与所述倾斜面垂直。
25.支撑杆8为伸缩式结构,包括调节套筒801和连接在调节套筒801两端的活动杆802,两根活动杆802分别伸入调节套筒801内并且与调节套筒801螺接。
26.调节套筒801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孔,活动杆802为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杆。活动杆802的端部铰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梁4和第二固定桩7上。
27.首先在基坑底部和基坑侧边的土方内打孔,并浇筑第一固定桩5和第二固定桩7,同时在浇筑第一固定桩5时埋入安装杆601。然后在基坑侧壁上打孔,孔的深度和直径大小
根据设计确定,将锚杆3放置在孔内,并给注浆管9注浆。之后,将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进行拼接,并将锚杆3与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连接。然后安装横梁4和支撑杆8,使得横梁4支撑在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的拼接缝处。最后安装拉紧机构6,使得拉紧机构6连接在第一固定桩5与上支护板1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包括锚杆(3)、通过锚杆(3)固定在基坑侧壁上的支护板,所述支护板包括呈上下拼接的上支护板(1)和下支护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侧边土方内的第一固定桩(5)、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桩(5)与所述上支护板(1)之间的拉紧机构(6)、设置在所述上支护板(1)与所述下支护板(2)之间的横梁(4)、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的第二固定桩(7)以及连接于所述横梁(4)与第二固定桩(7)之间的支撑杆(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桩(5)的上端位于所述基坑侧边土方的上方,所述拉紧机构(6)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桩(5)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护板(1)的上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6)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桩(5)上的安装杆(601)、连接在所述安装杆(601)上的连接座(602)、其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602)上的拉杆(603)、设置在所述拉杆(603)另一端的拉紧座(604)以及连接在所述拉紧座(604)与所述上支护板(1)之间的拉紧螺栓(6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护板(1)和所述下支护板(2)的上下相邻两端各设置有连接块(9),上下两块所述连接块(9)在所述上支护板(1)和所述下支护板(2)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横梁(4)的安装槽,所述横梁(4)通过紧固螺栓(10)固定在所述上支护板(1)和所述下支护板(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桩(7)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支撑杆(8)与所述倾斜面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8)为伸缩式结构,包括调节套筒(801)和连接在所述调节套筒(801)两端的活动杆(802),两根所述活动杆(802)分别伸入所述调节套筒(801)内并且与所述调节套筒(801)螺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筒(801)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活动杆(802)为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包括锚杆、通过锚杆固定在基坑侧壁上的支护板,所述支护板包括呈上下拼接的上支护板和下支护板,还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侧边土方内的第一固定桩、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桩与所述上支护板之间的拉紧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支护板与所述下支护板之间的横梁、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的第二固定桩以及连接于所述横梁与第二固定桩之间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支护板和下支护板的上下拼接,不仅具有组装效率高,而且采用拉紧机构与支撑杆相结构,大大提高了支护板的支撑防护能力,使得支护结构安全稳定。稳定。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林 徐强 陆旭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国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