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成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主要方向,其中,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技术是一种将光伏组件与建筑集成设计的技术,通过光伏组件的功能,降低建筑的能耗。
3.目前,bipv中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的固定方式,大多利用与金属屋面固定的夹具,进而在夹具上安装导轨,再将光伏组件放置在导轨上,并通过压块安装固定。进一步的,由于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处于脱节状态导致bipv抗风性能较差,为了达到抗风性能的要求,可以在金属屋面搭接处或锁边肋上采用抗风夹具,或在整个屋面上采用抗风压杆进行加强。
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bipv的结构复杂,导致安装施工工序繁杂,系统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屋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bipv的结构复杂,导致安装施工工序繁杂,系统成本较高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面结构,所述屋面结构包括:滑动支撑结构、光伏屋面件、紧固结构和扣件;
7.所述滑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固定设置在屋面上,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屋面的一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支撑座主体面向所述屋面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凹槽的结构匹配的横杠;
8.所述支撑座主体还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部靠近所述屋面,所述光伏屋面件包括向所述屋面方向凸出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的外轮廓与所述容纳腔的内轮廓相匹配;
9.所述支撑座主体用于将所述横杠置于所述底座的滑动凹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所述支撑座主体和所述底座装配;
10.所述光伏屋面件用于将所述凸出结构置于所述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所述紧固结构设置在所述凸出结构内,所述扣件扣设在所述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所述光伏屋面件,从而完成所述滑动支撑结构和所述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
11.可选的,所述横杠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的连接部和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的限位部;
12.所述滑动凹槽的横截面结构包括:由所述矩形结构与所述椭圆形结构所构成的结构。
13.可选的,所述横杠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结构。
14.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主体包括:
15.底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
16.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构成所述容纳腔。
17.可选的,所述容纳腔两侧的上端具有水平向内的锁定结构;
18.所述锁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锁定结构用于结合所述紧固结构对所述光伏屋面件进行位置锁定及固定。
19.可选的,所述侧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20.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的侧边连接,所述第一面板的相对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连接;
21.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面板垂直于所述底板。
22.可选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塑翼螺母和螺栓;
23.所述塑翼螺母设置在所述凸出结构的内部,所述螺栓连接所述塑翼螺母和所述扣件,从而完成所述滑动支撑结构和所述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
24.可选的,所述光伏屋面件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中间或相对两侧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向所远离所述屋面的方向凸起;
25.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两个凸起侧边,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凸起侧边之间的平台;
26.所述凸出结构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平台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
27.可选的,所述扣件包括扣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扣件主体两端的扣件侧边;
28.所述扣件侧边向所述光伏屋面件的一侧弯折,从而与所述光伏屋面件中凸起结构的凸起侧边相互贴合;
29.所述扣件主体与所述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所述光伏屋面件方向凹陷的凹陷部,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位置。
30.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两侧的上端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向靠近所述屋面的方向弯折;
31.所述光伏屋面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出结构和所述平台之间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向靠近所述屋面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结构相匹配;
32.所述塑翼螺母包括向远离所述屋面方向凸起的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结构相匹配;
33.所述塑翼螺母用于将所述卡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一弯折部相互配合,从而完成所述塑翼螺母、所述光伏屋面件和所述支撑座主体连接固定。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屋面结构,包括:滑动支撑结构、光伏屋面件、紧固结构和扣件;滑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座,底座用于固定设置在屋面上,底座背离屋面的一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支撑座主体面向屋面的一面,设置有与滑动凹槽的结构匹配的横杠;支撑座主体还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靠近屋面,光伏屋面件包括向屋面方向凸出的凸出结构,凸出结构的外轮廓与容纳腔的内轮廓相匹配;支撑座主体用于将横杠置于底座的滑动凹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支撑座主体和底座装配;光伏屋面件用于将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扣件
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从而完成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和支撑座主体的滑动连接方式,在所连接的光伏屋面件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应力时,横杠可以在应力作用下在滑动凹槽中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抵消该热胀冷缩的应力,避免屋面结构因应力而变形破损,同时,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之间,可以通过将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将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将扣件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从而使得紧固结构和扣件将凸出结构牢牢的固定在支撑座主体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内,使得光伏屋面件与滑动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完成屋面结构的装配,从而在确保屋面结构具有较好抗风抗振性能的同时,使得屋面结构简单,安装简便,进而可以降低bipv的安装施工工序的复杂度,降低系统成本。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3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结构示意图;
38.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滑动支撑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39.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滑动支撑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40.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塑翼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屋面结构可以包括:滑动支撑结构10、光伏屋面件20、紧固结构60和扣件50,其中,滑动支撑结构10包括支撑座主体11和底座12。进一步参照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结构示意图,图1为图2中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底座12用于固定设置在屋面40上,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滑动支撑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底座12背离屋面40的一面设置有滑动凹槽121;支撑座主体11面向屋面40的一面,设置有与滑动凹槽121的结构匹配的横杠111,横杠111沿支撑座主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参照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滑动支撑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支撑座主体11用于将横杠111置于底座12的滑动凹槽121中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支撑座主体11和底座12装配。
45.进一步的,参照图1,支撑座主体11还可以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112,容纳腔112的底部靠近屋面40,并且,光伏屋面件20的相对两侧或者中间位置可以设置有向屋面40方向凸出的凸出结构21,其中,凸出结构21的外轮廓与容纳腔112的内轮廓相匹配;光伏屋面件20用于将凸出结构21置于支撑座主体11的容纳腔112内,紧固结构60设置在凸出结构21内,扣件50扣设在光伏屋面件20的凸出结构21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20,从而使得紧固结构和扣件将凸出结构牢牢的固定在支撑座主体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内,完成滑动支撑结构10和光伏屋面件20连接固定。
4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光伏屋面件20的相对两侧或者中间位置设定的凸出结构21,设置在支撑座主体11的容纳腔112中,并采用由塑翼螺母61和螺栓62构成的紧固结构60,结合扣件50将凸出结构21牢牢固定在容纳腔112中,从而增加光伏屋面件20在屋面上的稳固程度,提高了屋面结构的抗风揭能力。
47.具体的,参照图1,滑动支撑结构10的底座12可以与屋面40固定连接,且底座12背离屋面40的一面可以设置有滑动凹槽121,滑动支撑结构10的支撑座主体11则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与滑动凹槽121匹配的横杠111,使得在进行滑动支撑结构10的装配时,可以先将底座12固定在屋面40上,再将支撑座主体11的横杠111滑入底座12的滑动凹槽121中,同时将光伏屋面件20的凸出结构21置于支撑座主体11的容纳腔112内,从而将光伏屋面件20固定在屋面40上。
48.另外,参照图3,可以在底座12上对称设置两个螺钉孔122,并分别通过2个自攻螺钉70穿过螺钉孔和屋面40,从而将底座12牢固的固定在屋面上。
4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和支撑座主体的滑动连接方式,在相邻光伏屋面件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应力时,横杠可以在应力作用下在滑动凹槽中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抵消该热胀冷缩的应力,避免屋面结构因应力而变形破损,同时滑动支撑结构与光伏屋面件直接采用的滑动连接方式,安装简便,可有效提高屋面结构的抗风抗振性能。
50.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结构包括:滑动支撑结构、光伏屋面件、紧固结构和扣件;滑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座,底座用于固定设置在屋面上,底座背离屋面的一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支撑座主体面向屋面的一面,设置有与滑动凹槽的结构匹配的横杠;支撑座主体还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靠近屋面,光伏屋面件包括向屋面方向凸出的凸出结构,凸出结构的外轮廓与容纳腔的内轮廓相匹配;支撑座主体用于将横杠置于底座的滑动凹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支撑座主体和底座装配;光伏屋面件用于将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扣件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从而完成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凸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和支撑座主体的滑动连接方式,在所连接的光伏屋面件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应力时,横杠可以在应力作用下在滑动凹槽中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抵消该热胀冷缩的应力,避免屋面结构因应力而变形破损,同时,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之间,可以通过将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将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将扣件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从而使得紧固结构和扣件将凸出结构牢牢的固定在支撑座主体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内,使得光伏屋面件与滑动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完成屋面结构的装配,从而在确保屋面结构具有较好抗风抗振性能的同时,使得屋面结构简单,安装简便,进而可以降低
bipv的安装施工工序的复杂度,降低系统成本。
51.可选的,参照图3,横杠111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的连接部1111和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的限位部1112;连接部1111设置在支撑座主体11面向屋面的一面与限位部1112之间;滑动凹槽121的横截面结构包括:由矩形结构1211与椭圆形结构1212所构成的结构。
5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横杠111的结构设置为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的连接部1111和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的限位部1112相连的结构,以及对应布置滑动凹槽121的横截面结构为由矩形结构1211与椭圆形结构1212所构成的结构,并可以使得连接部1111的宽度小于限位部1112的宽度,矩形结构1211的宽度小于椭圆形结构1212的宽度。从而使得支撑座主体11可以将横杠111从底座12的滑动凹槽121的一端开口滑入,滑入后,宽度较大的限位部1112置于滑动凹槽121中椭圆形结构1212横截面的区域中,其紧邻的宽度较小的矩形结构1211横截面的区域则可以对限位部1112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降低了横杠滑入滑动凹槽后垂直方向上脱离的几率,提高了滑动支撑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53.可选的,参照图3,横杠111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结构113。
5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横杠111滑入滑动凹槽121后,为了进一步避免横杠111从滑动凹槽121的两端开口滑出脱离,可以在横杠111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结构113,使得横杠111滑入滑动凹槽121后,限位结构113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降低了横杠111从滑动凹槽121的两端开口滑出脱离的几率。
55.可选的,参照图4,支撑座主体11包括:底板114和分别设置在底板114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115;侧板115和底板114构成横截面为u型的容纳腔。
5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座主体11通过底板114和分别设置在底板114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115的配合,形成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112,使得该u型结构的容纳腔112可以用于安装光伏屋面件的相对两侧或者中间位置设定的的凸出结构,从而实现光伏屋面件和滑动支撑结构的固定连接,并采用塑翼螺母将凸出结构牢牢固定在容纳腔112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光伏屋面件固定牢固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光伏屋面结构的抗风揭能力。
57.可选的,参照图4,侧板115包括第一面板1151和第二面板1152;第一面板1151的一侧与底板114的侧边连接,第一面板1151的相对另一侧与第二面板1152的一侧连接。
58.可选的,参照图4,第一面板1151与底板114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第二面板1152垂直于底板114。
59.进一步的,在侧板115包括第一面板1151和第二面板1152,且第一面板1151与底板114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第二面板1152垂直于底板114的情况下,支撑座主体11的横截面为u型杯状结构,该u型杯状结构的支撑座主体11在起到支撑、容纳作用的基础上,还具有更强的结构稳定性和易加工性。
60.可选的,容纳腔112两侧的上端具有水平向内的锁定结构116,锁定结构116设置在侧板115背离底板114的一侧,锁定结构116用于结合紧固结构对光伏屋面件进行位置锁定及固定。
6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座主体11两侧分别设置的内折的锁定结构116,可以有效的起到对光伏屋面件的背板的锁定固定作用,提升了对光伏屋面件的固定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光伏屋面件的抗风揭能力。
62.可选的,参照图3,底座12背离屋面的一面设置有凸起部123,凸起部123上设置有
滑动凹槽121。
6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在底座12背离屋面的一面设置有凸起部123,并在凸起部123上设置滑动凹槽121,可以在保证底座12设置滑动凹槽121位置处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降低底座12除凸起部123之外其他区域的厚度,降低底座12的用料量,节省成本。
64.可选的,参照图3,凸起部123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中空腔体124,滑动凹槽121设置于两个中空腔体124之间。
6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起部123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中空腔体124,并将滑动凹槽121设置于两个中空腔体124之间,可以在保证凸起部123位置处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底座12的用料量,节省成本。
66.可选的,紧固结构可以包括塑翼螺母和螺栓,参照图1,扣件50扣设在光伏屋面件20的凸出结构21的位置,从而可以起到阻挡外部雨水等杂物侵扰的作用。塑翼螺母61设置在凸出结构21的内部,螺栓62连接塑翼螺母61和扣件50,具体的,螺栓62依次穿过扣件50、塑翼螺母61,完成扣件50与支撑座主体11的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光伏屋面件20和支撑座主体11装配,确保光伏屋面件20和支撑座主体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67.可选的,光伏屋面件可以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中间或相对两侧的凸起结构,参照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面件的结构示意图,光伏屋面件包括背板22,以及设置在背板22中间和相对两侧的凸起结构23,凸起结构23向所远离屋面的方向凸起。
68.其中,凸起结构包括两个凸起侧边231,以及设置在两个凸起侧边231之间的平台232,相应的,光伏屋面件中的凸出结构21设置在平台232上,且平台232可以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
69.具体的,参照图5,平台232的中间设置有横截面为桃型结构的凸出结构21,另外,背板22的相对两侧也分别设置有平台,且两侧的平台上分别设置有凸出结构21的第一分部211和第二分部212,第一分部211和第二分部212相结合也可以构成该凸出结构21。该凸出结构21与支撑座主体的u型横截面的容纳腔相匹配,将背板22中间的凸出结构21,或者相邻两个背板22的侧边拼接形成的凸出结构21(由一个背板的第一分部211和另一背板的第二分部212拼接)置于支撑座主体的u型横截面的容纳腔内部,可以提升对背板22的固定稳固程度。
70.可选的,参照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扣件的结构示意图,扣件50可以包括扣件主体51和设置在扣件主体50两端的扣件侧边52。
71.其中,扣件侧边52向光伏屋面件的一侧弯折,从而与光伏屋面件中凸起结构的凸起侧边相互贴合,具体的,扣件50的横截面形状呈左右对称状,两侧向下略微翻边,以便与光伏屋面件的凸起侧边贴合。
72.进一步的,扣件主体51与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光伏屋面件方向凹陷的凹陷部53,具体的,若扣件的横截面呈左右对称状,则扣件50的中间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53,使得螺栓62可以设置在凹陷部53对应的位置,扣件50可以通过结构如图7所示的内置塑翼螺母61和螺栓62,与支撑座主体11连接紧密,具体的,在将螺栓62依次穿过扣件50、塑翼螺母61进行扣件50与支撑座主体11的固定时,螺栓62的高度可以不超过扣件50的高度,即可以隐藏螺栓62头部露出扣件50,从而确保在扣件50上可以设置光伏组件,
并确保相邻光伏组件之间不存在缝隙,从而形成整体闭合式构件,抗风性能较好。
73.参照图1,可以在光伏屋面件20的平台232上直接设置光伏组件30,具体的,可以在光伏屋面件20的平台232上涂覆结构胶,从而可以通过胶粘方式实现光伏屋面件20与光伏组件30的连接。
74.此外,在设置有扣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将扣件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背板上,并通过螺栓连接扣件和光伏屋面件、支撑座主体之后,在扣件上涂覆结构胶,从而可以通过胶粘方式实现扣件与光伏组件的连接。
75.可选的,参照图4,支撑座主体1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容纳腔112两侧的上端的第一弯折部117,第一弯折部117向靠近屋面的方向弯折,使得支撑座主体11中的容纳腔112的横截面呈开口向下弯曲的u型结构;相应的,参照图5,光伏屋面件2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凸出结构21和平台232之间的第二弯折部24,第二弯折部24向靠近屋面的方向弯折,使得光伏屋面件20的凸出结构21的横截面呈桃型结构;参照图1,塑翼螺母61还可以包括向远离屋面方向凸起的卡位凸起611,第二弯折部24与第一弯折部117的结构相匹配,卡位凸起611与第二弯折部24的结构相匹配。
76.其中,横截面呈桃型结构的凸出结构21内置在横截面呈开口向下弯曲的u型结构的容纳腔112内部,塑翼螺母61内置在横截面呈桃型结构的凸出结构21内部,并可以进行90度旋转定位,此外,塑翼螺母61用于将卡位凸起611与第二弯折部24和第一弯折部117相互配合,光伏屋面件20背板的第二弯折部24处被塑翼螺母61两端的卡位凸起611所拉紧固定,从而完成塑翼螺母61、光伏屋面件20和支撑座主体11的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光伏屋面件20和支撑座主体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77.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结构包括:滑动支撑结构、光伏屋面件、紧固结构和扣件;滑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座,底座用于固定设置在屋面上,底座背离屋面的一面设置有滑动凹槽,支撑座主体面向屋面的一面,设置有与滑动凹槽的结构匹配的横杠;支撑座主体还设置有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靠近屋面,光伏屋面件包括向屋面方向凸出的凸出结构,凸出结构的外轮廓与容纳腔的内轮廓相匹配;支撑座主体用于将横杠置于底座的滑动凹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完成支撑座主体和底座装配;光伏屋面件用于将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扣件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从而完成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连接固定凸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和支撑座主体的滑动连接方式,在所连接的光伏屋面件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应力时,横杠可以在应力作用下在滑动凹槽中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抵消该热胀冷缩的应力,避免屋面结构因应力而变形破损,同时,滑动支撑结构和光伏屋面件之间,可以通过将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置于支撑座主体的容纳腔内,将紧固结构设置在凸出结构内,将扣件扣设在光伏屋面件的凸出结构的位置,且覆盖光伏屋面件,从而使得紧固结构和扣件将凸出结构牢牢的固定在支撑座主体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容纳腔内,使得光伏屋面件与滑动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完成屋面结构的装配,从而在确保屋面结构具有较好抗风抗振性能的同时,使得屋面结构简单,安装简便,进而可以降低bipv的安装施工工序的复杂度,降低系统成本。
78.另外,滑动支撑结构与光伏屋面件的固定连接结构,也可以提升光伏屋面件的安装效率,以及保证对光伏屋面件的安装牢固度。
7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0.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8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