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光机送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
背景技术:
2.砂光机顾名思义,就是完成砂光工作时用到的机械设备,涉及行业广泛品类极其繁多,但是业内人士普遍把带自动进料系统的叫做砂光机,其他的叫做砂带机、砂轮机、抛光机等等。
3.由于砂光机工作效率高因此广受一些厂家的青睐。
4.在现有的一些技术中,一部分的砂光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大多是使用运输带进行输送工件,这样一来打磨出的一部分废屑就会残留在运输带上,长时间使用的话可能会对工件的运输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现有的一些砂光机在进行打磨时由于没有及时将工件上的废屑清除的组件因此,在下一次大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打磨不均匀的情况。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解决了砂光机使用运输带进行运输进而会使得废屑残留在运输带上和由于在打磨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清理工件上废屑导致工件打磨出现不合格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包括底板;
8.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顶部;
9.横板,所述横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左侧和右侧的顶部;
10.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的左侧和右侧的前侧;
11.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左侧和右侧的后侧;
12.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后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正面的左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正面的左侧,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背面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正面的左侧且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背面;
13.十个运输组件,十个所述运输组件的背面均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板的正面;
14.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板底部的中部;
15.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背面的顶部和第二固定板正面的顶部;
16.废屑收集箱,所述废屑收集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
17.两个打磨装置,两个所述打磨装置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板底部的左侧和右侧。
18.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背面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正面的左侧,所述第一转动杆周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辊轮,所述第一转动杆周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
19.优选的,所述运输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背面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正面,所述第二转动杆的正面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背面且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正面,所述第二转动杆周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辊轮。
20.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周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套设于第二皮带轮的表面,所述第三皮带轮的表面套设有第二皮带。
21.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板底部的中部,所述电机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
22.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电机箱内壁的底部且延伸至电机箱的底部,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清洁扇。
2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通过驱动组件和运输组件中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得工件在打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不会残留在辊轮上面,相较于使用运输带进行运输使得运输组件上更加的整洁,避免了工件因为废屑而发生运输上的问题,通过清洁组件和废屑收集箱中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得工件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屑能够被及时的清除,避免了二次打磨出现因废屑而产生打磨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第一辊轮左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所示限位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1所示废屑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标号:1、底板;2、外壳;3、横板;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驱动组件;7、运输组件;8、清洁组件;9、限位板;10、废屑收集箱;11、打磨装置;61、固定板;62、驱动电机;63、第一转动杆;64、第一辊轮;65、第一皮带轮;66、第一皮带;71、第二转动杆;72、第二辊轮;73、第二皮带轮;74、第三皮带轮;75、第二皮带;81、电机箱;82、转动电机;83、清洁扇。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辊轮左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限位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废屑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包括底板1;
32.外壳2,外壳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顶部;
33.横板3,横板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壳2内壁左侧和右侧的顶部;
34.第一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4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壳2内壁的左侧和右侧的前侧;
35.第二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壳2内壁左侧和右侧的后侧;
36.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的后侧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4正面的左侧,驱动组件6包括固定板61,固定板61的背面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4正面的左侧,固定板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2,驱动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63,第一转动杆63的背面贯穿第一固定板4正面的左侧且延伸至第一固定板4的背面;
37.十个运输组件7,十个运输组件7的背面均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板5的正面;
38.清洁组件8,清洁组件8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横板3底部的中部;
39.两个限位板9,两个限位板9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4背面的顶部和第二固定板5正面的顶部;
40.废屑收集箱10,废屑收集箱1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外壳2内壁的底部;
41.两个打磨装置11,两个打磨装置1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横板3底部的左侧和右侧。
42.第一转动杆63的背面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板5正面的左侧,第一转动杆63周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辊轮64,第一转动杆63周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5,第一皮带轮65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66。
43.运输组件7包括第二转动杆71,第二转动杆71的背面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板5的正面,第二转动杆71的正面贯穿第一固定板4的背面且延伸至第一固定板4的正面,第二转动杆71周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辊轮72。
44.第二转动杆71周侧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73和第三皮带轮74,第一皮带66套设于第二皮带轮73的表面,第三皮带轮74的表面套设有第二皮带75。
45.清洁组件8包括电机箱81,电机箱81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横板3底部的中部,电机箱8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82。
46.转动电机82的输出轴贯穿电机箱81内壁的底部且延伸至电机箱81的底部,转动电机8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清洁扇83,驱动电机62和转动电机82均为三相异步电机且外接有电源,打磨装置11外接有电源,运输组件7中的组件均相同并且运动方式相同。
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48.第一步:首先打开驱动电机62、打磨装置11和驱动电机62的电源,驱动电机62带动第一转动杆63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63带动第一皮带轮65和第一辊轮64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65带动表面的第一皮带66进行转动,第一皮带66带动右侧第二皮带轮73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73带动第二转动杆71进行转动,第二转动杆71带动第三皮带轮74进行转动,第三皮带轮74带动第二皮带75进行转动转动进而带动整个运输组件7依照此模式进行转动,随后将所需要加工的工件放置到第一辊轮64上,第一辊轮64和运输组件7中的组件使得工件进行移动。
49.第二步:当经过打磨装置11的时候会进行打磨,当工件移动到清洁扇83底部的时候清洁扇83在转动电机82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进而将工件上的废屑进行清除,然后进行二次打磨,经过二次打磨之后即完成打磨工作。
5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输送辊台的砂光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1.通过驱动组件6和运输组件7中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得工件在打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不会残留在辊轮上面,相较于使用运输带进行运输使得运输组件上更加的整洁,避免了工件因为废屑而发生运输上的问题,通过清洁组件8和废屑收集箱10中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得工件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屑能够被及时的清除,避免了二次打磨出现因废屑而产生打磨不均的问题。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