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装置,尤其是一种绿色建筑基坑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坑底部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普通基坑在开挖完成后,需要做好基坑防水,否则会导致基坑渗水,影响基坑内设备正常使用。
3.在现有技术中,基坑排水系统与支护结构均是独立存在,且需单独施工,严重影响基坑正常使用及施工进度,施工成本较高,影响正常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排水系统容易被基坑土颗粒堵塞,需要工人定期进行清理。
4.申请号为“202021279659.2”的专利“一种基坑排水系统”采用支护结构与排水相结合,提高施工效率。该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1)、竖向支护板、集水沟等均为整体结构,这样不能满足不同尺寸基坑的需求。2)、在竖向支护板上设置出水孔进行侧壁引流效果差,原因在于竖向支护板紧贴在基坑的土层上, 下雨过程中,土层中的泥浆会堵塞出水孔。3)、集水沟设置在与基坑底部平行,雨水会携带大量颗粒土流向集水沟,由于颗粒土无法进入,会滞留在第二过滤网上,进而堵塞第二过滤网网孔,导致后期排水不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基坑排水装置,采用可拆卸式排水结构及支护结构,有利于不同尺寸的基坑的安装,同时可减少因泥沙堵塞过滤网造成排水困难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绿色建筑基坑排水装置,包括支护结构、排水结构;
8.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板,支护板一端设有滑槽、另一端设有滑块,相邻的支护板之间通过滑槽与滑块滑动配合;每个支护板上从上往下固定有多个水管安装座,水管安装座与支承板可拆卸连接,支承板上铰接有多个螺纹套,相对的支承板之间通过连杆与螺纹套可拆卸连接;
9.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蓄水室,蓄水室左右两侧均通过单向阀与引流管连接,引流管穿过水管安装座并通过插销支撑;引流管上设有多个引流口,引流口向上且开口紧贴支护板;蓄水室上安装有排水管,排水管另一端与水泵连接并将水体排出;蓄水室底部左右两侧均通过单向阀与接水槽连接,左右两端的接水槽外端敞开并设有阻流板。
10.所述连杆由多个支杆构成,支杆一端设有外螺纹段、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孔,相邻支杆通过外螺纹段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11.所述水管安装座由工字钢加工而成,引流管设置在工字钢的上凹槽或下凹槽中。
12.所述排水管伸入到蓄水室下端且底端设有过滤网。
13.所述阻流板分多块左右倾斜布置。
14.本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基坑排水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5.1)、相邻支护板之间采用滑槽、滑块可拆卸连接,这样可根据基坑侧壁长度进行调整;而支承板与螺纹套可转动连接可使得支护板根据基坑侧壁角度进行调整;连杆采用多个支杆螺纹连接,这样可根据基坑左右侧壁之间的宽度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基坑支护要求。
16.2)、通过采用蓄水室与引流管连接,引流管上的多个引流口紧贴支护板,这样可对支护板上流下的水流进行引流并进入引流管,最终通过引流管进入蓄水室;相对于在支护板上直接设孔而言,可避免因支护板与基坑一侧土层接触而导致孔被雨后的泥浆堵塞,进而保证侧壁引流效果。
17.3)、通过将接水槽上端设置高于基坑底面,当基坑内的水体低于接水槽上端时,水体只能从接水槽左右两侧开口进入,由于有阻流板的限制,可对泥沙进行阻截,减少泥沙进入蓄水室;当水体高于接水槽上端时,水体通过溢流进入到接水槽中,这样有利于阻止部分泥沙直接进入接水槽。
18.4)、通过在排水管下端设置大开口,且大开口底端螺纹连接过滤网板,这样可进一步对水中颗粒进行过滤,且由于泥沙颗粒受重力作用会下落到蓄水室底部,避免堵塞过滤网板。
19.5)、支护结构、排水结构同时安装,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蓄水室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接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支护结构1,排水结构2,支护板1.1,滑槽1.2,滑块1.3,水管安装座1.4,支承板1.5,螺纹套1.6,连杆1.7,外螺纹段1.7.1,内螺纹孔1.7.2,蓄水室2.1,引流管2.2,插销2.3,引流口2.4,排水管2.5,水泵2.6,接水槽2.7,阻流板2.8,过滤网2.9。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所示,一种绿色建筑基坑排水装置,包括支护结构1、排水结构2。支护结构1用于对基坑侧壁支挡加固,排水结构2用于对基坑中的水体及时排走。
31.如图2-5所示,所述支护结构1包括支护板1.1,每块支护板1.1一端设有滑槽1.2、另一端设有滑块1.3,在相邻的支护板1.1进行拼接时可通过滑槽1.2与滑块1.3配合实现可拆卸拼接。这样针对不同尺寸的基坑面均可进行支护,提高通用性。在每个支护板1.1上从上往下焊接有多个水管安装座1.4,水管安装座1.4由现有的工字钢加工而成。每个水管安装座1.4上方通过螺栓与支承板1.5可拆卸连接,每个水管安装座1.4下方开孔,用于引流管2.2穿过时插入插销2.3对引流管2.2支撑。而支承板1.5上下端及中间合适位置铰接有螺纹
套1.6,左右相对的支承板1.5之间通过连杆1.7与螺纹套1.6可拆卸连接。由于螺纹套1.6与支承板1.5可转动,这样支护板1.1可翻转不同角度,进而可针对不同坡面的基坑侧壁进行支护。由于螺纹套1.6有多个,可根据不同施工环境进行安装。
32.如图4所示,这里的连杆1.7由多个支杆构成,支杆一端设有外螺纹段1.7.1、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孔1.7.2,相邻支杆通过外螺纹段1.7.1与内螺纹孔1.7.2螺纹连接。由此方便根据基坑的大小调整连杆1.7的长度,继而将左右两侧的支护板1.1顶紧在基坑侧壁上。
33.如图6所示,所述排水结构2包括蓄水室2.1,蓄水室2.1分多个竖直设置,每个蓄水室2.1均包括主体和上下盖板,盖板通过螺丝与主体可拆卸连接。在蓄水室2.1左右两侧从上往下设有多个连接口,连接口上安装有单向阀,单向阀另一端通过法兰盘与引流管2.2连接。水流只能通过引流管2.2进入蓄水室2.1,而不能从蓄水室2.1流到引流管2.2中。为了给引流管2.2提供足够的支撑,这里的引流管2.2可穿过水管安装座1.4的下凹槽,插销2.3穿过水管安装座1.4上的孔可对引流管2.2进行支撑。或者引流管2.2可直接搁置在水管安装座1.4的上凹槽中。
34.引流管2.2上设有多个引流口2.4,引流口2.4向上且开口紧贴支护板1.1,在下雨时,雨水顺着支护板1.1下流的过程中,部分雨水可通过引流口2.4引入到引流管2.2中,并输送到蓄水室2.1中。为了提高引流效率,引流口2.4可为方形口(图中为圆形),同时,上下引流管2.2上的引流口2.4错开布置。
35.如图8所示,在蓄水室2.1底部左右两侧均通过单向阀与接水槽2.7连接,单向阀也有利于水体通过接水槽2.7单向流入蓄水室2.1。这里的接水槽2.7的下底面与基坑地面齐平,接水槽2.7的上端面高于基坑地面。而左右两端的接水槽2.7外端敞开,方便进水。另外,在接水槽2.7 敞口段设有阻流板2.8,阻流板2.8分多块左右倾斜布置。这样有利于将雨水中的泥沙阻截沉降。
36.如图7所示,而蓄水室2.1上部安装有排水管2.5,排水管2.5下端伸入到蓄水室2.1下端且底端设有过滤网2.9。排水管2.5另一端与水泵2.6连接并将水体排出。在排水管2.5底端设置过滤网2.9,这样泥沙无法进入排水管2.5,避免堵塞,且泥沙由于重力作用会下落,而减少滞留在过滤网2.9上,避免过滤网2.9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