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2.风镐是常见的地质勘探用矿石破碎装置,是利用冲击作用破碎坚硬物体的手持器具,但现有的风镐在携带过程中,是通过手持搬运进行携带,费时费力,同时容易与物体碰撞。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具备了便于携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风镐在携带过程中,是通过手持搬运进行携带,费时费力,同时容易与物体碰撞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包括风镐,所述风镐的右侧通过销杆铰接有转板,所述转板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风镐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板,所述转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弹性卡板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风镐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滑动套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表面与风镐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锥形杆,所述拉杆的表面开设有与锥形杆配合使用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数量大于八个。
5.所述挡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右侧与转板的表面接触。
6.所述定位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螺纹连接在锥形杆的表面。
7.所述锥形杆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垫圈,所述防滑垫圈的表面与螺套的表面接触。
8.所述定位套的内部开设有加强槽,所述锥形杆靠近加强槽的一端延伸至加强槽的内部。
9.所述拉杆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套,所述转板表面的四角均呈弧形设置。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由弹性卡板通过转板和滚轮对风镐进行支撑,再由锥形杆通过锥形孔对拉杆进行高度调节,最后即可通过拉杆和滚轮对风镐进行拉动携带,从而具备了便于携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风镐在携带过程中,是通过手持搬运进行携带,费时费力,同时容易与物体碰撞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胶垫,能够对转板进行防护,防止转板与挡板出现碰撞的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套,能够对锥形杆进行支撑,提高了锥形杆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滑垫圈,能够增加锥形杆与螺套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锥形杆容易出现回转的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槽,能够增加锥形杆与定位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锥形杆的支撑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海绵套,能够增加手部与拉杆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能够减小风镐对手部的震动力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定位套的左视剖面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弹性卡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包括风镐1,风镐1的右侧通过销杆铰接有转板2,转板2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3,风镐1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4,挡板4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板5,转板2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弹性卡板5配合使用的卡槽6,风镐1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拉杆7,拉杆7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滑动套接有定位套8,定位套8的表面与风镐1的表面固定连接,定位套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锥形杆9,拉杆7的表面开设有与锥形杆9配合使用的锥形孔10,锥形孔10的数量大于八个。
18.参考图3,挡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橡胶垫11的右侧与转板2的表面接触。
19.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橡胶垫11,能够对转板2进行防护,防止转板2与挡板4出现碰撞的现象。
20.参考图2,定位套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套12,螺套12螺纹连接在锥形杆9的表面。
2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螺套12,能够对锥形杆9进行支撑,提高了锥形杆9的稳定性。
22.参考图2,锥形杆9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垫圈13,防滑垫圈13的表面与螺套12的表面接触。
2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滑垫圈13,能够增加锥形杆9与螺套1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锥形杆9容易出现回转的现象。
24.参考图2,定位套8的内部开设有加强槽14,锥形杆9靠近加强槽14的一端延伸至加强槽14的内部。
2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强槽14,能够增加锥形杆9与定位套8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锥形杆9的支撑强度。
26.参考图1,拉杆7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套15,转板2表面的四角均呈弧形设置。
27.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海绵套15,能够增加手部与拉杆7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能够减小风镐1对手部的震动力度。
28.通过向上拉动风镐1,然后转动转板2,转板2顺时针转动至挡板4的右侧,弹性卡板5则会通过自身弹力卡入卡槽6的内部对转板2进行位置固定,然后将滚轮3放在地面上,使滚轮3通过转板2对风镐1进行支撑,再转动锥形杆9,锥形杆9脱离锥形孔10后,向上拉动拉杆7,当拉杆7达到合适高度后,反向转动锥形杆9,使锥形杆9卡入锥形孔10的内部对拉杆7进行位置固定,这时即可通过拉杆7和滚轮3对风镐1进行拉动携带,从而达到便于携带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包括风镐(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镐(1)的右侧通过销杆铰接有转板(2),所述转板(2)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3),所述风镐(1)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板(5),所述转板(2)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弹性卡板(5)配合使用的卡槽(6),所述风镐(1)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拉杆(7),所述拉杆(7)表面的前侧与后侧均滑动套接有定位套(8),所述定位套(8)的表面与风镐(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锥形杆(9),所述拉杆(7)的表面开设有与锥形杆(9)配合使用的锥形孔(10),所述锥形孔(10)的数量大于八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所述橡胶垫(11)的右侧与转板(2)的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套(12),所述螺套(12)螺纹连接在锥形杆(9)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杆(9)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垫圈(13),所述防滑垫圈(13)的表面与螺套(12)的表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8)的内部开设有加强槽(14),所述锥形杆(9)靠近加强槽(14)的一端延伸至加强槽(14)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7)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套(15),所述转板(2)表面的四角均呈弧形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矿石破碎装置,包括风镐,所述风镐的右侧通过销杆铰接有转板,所述转板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风镐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板,所述转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与弹性卡板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风镐表面的顶部设置有拉杆。本实用新型由弹性卡板通过转板和滚轮对风镐进行支撑,再由锥形杆通过锥形孔对拉杆进行高度调节,最后即可通过拉杆和滚轮对风镐进行拉动携带,从而具备了便于携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风镐在携带过程中,是通过手持搬运进行携带,费时费力,同时容易与物体碰撞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史革武 李展飞 谢理 陈鸿帅 苏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柏兴源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