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边框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摔手持设备边框。
背景技术:
2.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由于用户不小心会使手机从高处摔下,当手机坠落后,手机的边角着地的概率非常大,手机的边角着地后,手机下坠的冲力与地面相撞击,导致手机的边角受损,从而挤压手机的屏幕,进而导致手机的屏幕损坏,使得手机无法使用。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件申请号为:201610565606.9的“二合一防摔的手机保护套”,在本体的四个角处均设有气囊,在本体的四周设有防滑凸块,当手机跌落或撞击硬物时气囊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从而保护手机的作用,但是手机撞击到尖锐的物品时,气囊会因尖锐物品的撞击而损坏,从而使损坏的“二合一防摔的手机保护套”无法起到再次保护手机的作用,当损坏的带有“二合一防摔的手机保护套”的手机从高空坠落时,损坏的气囊无法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导致手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摔手持设备边框。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摔手持设备边框,所述防摔手持设备边框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的四角均设有包裹所述第一边框四角的气囊部,所述气囊部的中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斜面,两个所述第一斜面所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5到30度之间,所述第二边框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四边上并与所述第一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框的四角均设有保护部,所述气囊部完全收容于所述保护部内。
7.进一步的,所述气囊部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边框的夹角范围为:135到150度之间;所述保护部上设有多个第一保护块,多个所述第一保护块包裹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保护块之间形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凸设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边框的夹角为135度。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边框长边的三分之一处设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靠近手持设备的底部。
9.进一步的,所述防摔手持设备边框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边框的背部,所述第一边框背部设有向内凹陷的摄像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框对应通音孔的位置设有第二保护块,所述第二边框上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保护块收容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第二保护块上设有通音槽。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摔手持设备边框,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所述第二边框受到了外部尖锐物品的撞击,所述保护部也能够保护所述气囊部,防止所述气囊部被尖锐物品损坏,所述气囊部能够缓冲尖锐物品的撞击,从而保护手持设备不受尖锐物品的损伤;由于所述气囊部的中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斜面,两个所述第一斜面所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5到30度之间,手持设备跌落过程中,手持设备的边角着地时,所述保护部首先与地面撞击,所述保护部挤压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凸块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另一部分冲击力经过所述第一凸块传导到所述气囊部上,从而将手持设备受损的程度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持设备边框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持设备边框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边框的立体图;
16.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持设备边框再一角度的立体图;
18.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摔手持设备边框,所述防摔手持设备边框包括:第一边框10、第二边框20,所述第一边框10的四角均设有包裹所述第一边框10四角的气囊部11,所述气囊部11的中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凸块111,所述第一凸块1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斜面112,两个所述第一斜面112所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5到30度之间,所述第二边框20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10的四边上并与所述第一边框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框20的四角均设有保护部21,所述气囊部11完全收容于所述保护部21内。
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部11为中部大(即边角转角处为所述气囊部11的中部)、两端小的弧形结构,所述保护部21的材料为硬质橡胶,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所述第二边框20受到了外部尖锐物品的撞击,所述保护部21也能够保护所述气囊部11,防止所述气囊部11被尖锐物品损坏,所述气囊部11能够缓冲尖锐物品的撞击,从而保护手持设备不受尖锐物品的损伤;由于所述气囊部11的中部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凸块111,所述第一凸块1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斜面112,两个所述第一斜面112所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5到30度之间,手持设备跌落过程中,手持设备的边角着地时,所述保护部21首先与地面撞击,所述保护部21挤压所述第一凸块111,所述第一凸块111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凸块111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另一部分冲击力经过所述第一凸块111传导到所述气囊部11上,从而将手持设备受损的程度降至最低。
22.进一步的,所述气囊部1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凸块113,所述第二凸块113上设有第二斜面114,所述第二斜面114与所述第一边框10的夹角范围为:135到150度之间;所述保护部21上设有多个第一保护块211,多个所述第一保护块211包裹所述第一凸块111、所述第二
凸块113;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保护块211之间形成收容槽212,所述收容槽212内凸设第三凸块213,所述第三凸块213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斜面214,所述第三斜面214与所述第二边框20的夹角为135度。
2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二斜面114与所述第一边框10的夹角范围为:135到150度之间,手持设备跌落过程中,手持设备的边角着地时,当所述第一保护块211首先与地面撞击,所述第一保护块211挤压所述第一凸块111或所述第二凸块113,所述第一保护块211挤压所述第一凸块111时,所述第一凸块111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凸块111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另一部分冲击力经过所述第一凸块111传导到所述气囊部11上,所述第一保护块211挤压所述第二凸块113时,所述第二凸块113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凸块113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另一部分冲击力经过所述第二凸块113传导到所述气囊部11上;由于所述第三斜面214与所述第二边框20的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三凸块213远离所述第一边框10的一端为最小端,所述第三凸块213靠近所述第一边框10的一端为最大端,当所述第三凸块213与地面撞击时,冲击力由所述第三凸块213的最小端扩散传递至所述第三凸块213的最大端,由所述第三凸块213的最大端传导至所述气囊部11,传导至所述气囊部11的冲击力较为分散,进一步将手持设备受损的程度降至最低。
2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边框20长边的三分之一处设有摩擦部22,所述摩擦部22靠近手持设备的底部。
2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边框20长边的三分之一处设有所述摩擦部22,所述摩擦部22靠近手持设备的底部,手握手持设备时,手部与所述摩擦部22之间存在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持设备的摔落。
26.进一步的,所述防摔手持设备边框还包括保护板30,所述保护板3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边框10的背部,所述第一边框10背部设有向内凹陷的摄像槽31。
2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板3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边框10的背部,所述保护板30能够防止手持设备坠落过程中背部朝下时,手持设备背部受到尖锐物品的撞击而损坏手持设备内部的元件,所述第一边框10背部设有向内凹陷的摄像槽31,安装时,摄像头完全收容于所述摄像槽31内,从而避免了日常使用中磨花镜头或者摔落时碰伤摄像头,起到了很有效的保护作用。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框10对应通音孔的位置设有第二保护块12,所述第二边框20上设有避让槽23,所述第二保护块12收容于所述避让槽23内,所述第二保护块12上设有通音槽121。
2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保护块12收容于所述避让槽23内,所述通音槽121与手持设备上的通音孔相连通,所述通音槽121的直径小于通音孔的直径,当手持设备坠落时,所述第二保护块12能够防止小石子进入通音孔内堵塞通音孔,当小石子进入所述通音槽121后,能够将所述第二保护块12从所述第一边框10上取下,进而将小石子取出。
30.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