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6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


背景技术:

2.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3.在有机肥的制备过程中常采用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再将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实现有机肥的制备过程,目前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仅仅是简单将固体与茶叶渣进行混合后实现有机肥的制备,但在操作过程中采用简单的混合并不能使得固体与茶叶渣进行充分的混合,容易影响有机肥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申请提供的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内腔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搅拌桨。
6.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杆内部的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底端与固定杆内腔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搅拌罐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入料口,所述搅拌罐的下方设有承接箱。
8.优选的,所述搅拌罐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主轴之间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搅拌罐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下方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滤网的正方两面均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滤网通过滑条与滑轨之间活动卡接,所述滑轨的底端与承接箱的顶端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通过在搅拌罐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主轴,并在主轴的外侧面安装有安装套,同时在安装套的外侧面等角度安装有固定杆,当需要对有机肥进行混合时可通过将各种原料通过入料口投入搅拌罐的内部,并开启电机即可带动主轴的旋转,此时安装套随之旋转,并带动固定杆的旋转,此时位于活动杆一端的限位弹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即可被拉伸并带动搅拌桨位移且周向运动,将混合
物带到搅拌罐的上方并抛下,使其充分混合,从而实现了混合较为均匀的优点。
12.2、该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通过在搅拌罐底端的两侧固定有滑轨,并在滑轨的下方设有滤网,同时在滤网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滑条,滤网则通过滑条与滑轨之间活动卡接,同时在滤网的下方设有承接箱,经过搅拌混合后的有机肥即可经过滤网进行过滤后即可进入承接箱的内部完成收集,当需要对滤网进行清理时可通过拉动把手即可带动滤网相对滑轨移动进而拆卸滤网,从而实现了方便拆装滤网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网和承接箱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和搅拌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8.图5为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搅拌罐;2、入料口;3、固定座;4、电机;5、主轴;6、安装套;7、固定杆;8、活动杆;9、搅拌桨;10、限位弹簧;11、承接箱; 12、滑轨;13、滤网;14、滑条;1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5,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包括搅拌罐1,搅拌罐1内腔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主轴5,主轴5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套6,安装套6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8,活动杆8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搅拌桨9。
22.其中,活动杆8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杆7内部的限位弹簧10,限位弹簧10的底端与固定杆7内腔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位于活动杆8一端的限位弹簧1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即可被拉伸并带动搅拌桨9位移且周向运动,将混合物带到搅拌罐1的上方并抛下,使其充分混合。
23.其中,搅拌罐1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入料口2,搅拌罐1的下方设有承接箱 11,入料口2可用于投入各种有机肥原料,承接箱11用于成品有机肥的承接。
24.其中,搅拌罐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固定座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4,电机4输出轴的一端与主轴5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开启电机4即可带动主轴5的旋转,此时安装套6随之旋转,并带动固定杆7的旋转,实现原料的搅动。
25.其中,搅拌罐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轨12,滑轨12的下方设有滤网13,
滤网1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条14,滤网13的正方两面均固定安装有把手15,滤网13通过滑条14与滑轨12之间活动卡接,滑轨12 的底端与承接箱11的顶端固定连接,经过搅拌混合后的有机肥即可经过滤网 13进行过滤后即可进入承接箱11的内部完成收集,当需要对滤网13进行清理时可通过拉动把手15即可带动滤网13相对滑轨12移动进而拆卸滤网13。
26.工作原理:该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在使用时,可通过将各种原料通过入料口2投入搅拌罐1的内部,并开启电机4 即可带动主轴5的旋转,此时安装套6随之旋转,并带动固定杆7的旋转,此时位于活动杆8一端的限位弹簧1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即可被拉伸并带动搅拌桨9位移且周向运动,将混合物带到搅拌罐1的上方并抛下,使其充分混合,经过搅拌混合后的有机肥即可经过滤网13进行过滤后即可进入承接箱11 的内部完成收集,当需要对滤网13进行清理时可通过拉动把手15即可带动滤网13相对滑轨12移动进而拆卸滤网13。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包括搅拌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内腔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主轴(5),所述主轴(5)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套(6),所述安装套(6)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搅拌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8)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杆(7)内部的限位弹簧(10),所述限位弹簧(10)的底端与固定杆(7)内腔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入料口(2),所述搅拌罐(1)的下方设有承接箱(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4),所述电机(4)输出轴的一端与主轴(5)之间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轨(12),所述滑轨(12)的下方设有滤网(13),所述滤网(1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条(14),所述滤网(13)的正方两面均固定安装有把手(15),所述滤网(13)通过滑条(14)与滑轨(12)之间活动卡接,所述滑轨(12)的底端与承接箱(11)的顶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肥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内腔的中部活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杆。该污泥热碱水解处理后固体与茶叶渣混合制备有机肥设备,通过对有机肥进行混合时可通过将各种原料通过入料口投入搅拌罐的内部,并开启电机即可带动主轴的旋转,此时安装套随之旋转,并带动固定杆的旋转,此时位于活动杆一端的限位弹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即可被拉伸并带动搅拌桨位移且周向运动,将混合物带到搅拌罐的上方并抛下,使其充分混合,从而实现了混合较为均匀的优点。实现了混合较为均匀的优点。实现了混合较为均匀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建 张赟 苗凤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裕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4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