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桥吊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岸桥加高结构及岸桥。
背景技术:
2.桥吊是码头上用于进行装卸作业的起重机。桥吊作业能力决定着一个码头的货物吞吐能力。随着集装箱在船舶码头上的堆放高度日益增加,早期使用的大量旧桥吊在高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如果重新购置新的桥吊,势必会大大增加成本,同时也造成旧桥吊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项新的技术能够实现现有桥吊的整体抬高,从而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3.现有加高结构采用箱型柱或箱型梁,与桥吊原结构之间多采用螺栓连接,这种加高结构的设计及加工复杂,整体重量较重,不易于安装,且不具有可调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岸桥加高结构及岸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岸桥加高结构不具有调节性、安装复杂的技术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岸桥加高结构,用以加高岸桥,其中,所述岸桥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岸桥加高结构包括:两个加高柱,所述两个加高柱分别与所述两个立柱连接;以及加高横梁,所述加高横梁在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加高柱连接;其中,所述加高横梁包括:在所述水平方向上排列的至少两个桁架梁;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桁架梁之间的加长段,所述加长段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桁架梁固定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桁架梁包括:主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高柱、所述加长段固定连接;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梁以及横梁;或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立柱以及所述主梁,或者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加长段和横梁,或者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加长段和立柱。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桁架梁包括两个连接杆,所述两个连接杆分别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其中,所述岸桥加高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配置为连接所述主梁与第一连接杆,以及连接所述主梁与所述加高柱;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配置为连接所述主梁与第二连接杆,以及连接所述主梁与所述加长段;以及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配置为连接所述横梁与第一连接杆,以及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杆。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梁为主梁管,所述第一连接杆为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杆为第二连接管,所述加长段为加长管。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加高柱的第一连接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本体远离所述加高柱的一侧的两个第一插部,所述两个第一插部分别插接所述主梁管和第一连接管;其中,所述加高柱设有侧板,所述侧板包括
侧板本体以及开设在所述侧板本体侧面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贯穿所述侧板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本体插入所述第一插槽,且所述第一连接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插槽的内槽上;以实现所述主梁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连接,以及所述主梁管与所述加高柱的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插部,所述两个第二插部分别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主梁管;以及连接所述主梁管与加长管的连接板;其中,插接所述主梁管的第二插部与所述主梁管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一板面,所述加长管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板面,以实现所述主梁管与所述加长管的连接;所述两个第二插部彼此连接,以实现所述主梁管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第三插接板,所述第三插接板包括:固定在所述横梁的下表面的第三连接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本体远离所述横梁的一侧的两个第三插部,所述两个第三插部分别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其中,所述第三插部与所述第三连接本体彼此连接,以实现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连接,以及横梁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插接板的两相对板面、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下表面和侧表面。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连接所述第三插接板的一板面,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连接所述第三插接板的另一板面,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连接所述横梁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连接所述横梁的侧表面。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高柱在所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所限定的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上下对称,对称轴水平延伸经过所述正投影的几何中心;其中,所述正投影水平方向的宽度自所述对称轴向所述加高柱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两端逐渐减小。
15.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岸桥,包括:两个立柱;设置在所述两个立柱之间的横梁;以及上述的岸桥加高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岸桥加高结构中的加高横梁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至少两个桁架梁;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桁架梁之间的加长段,加长段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桁架梁固定连接。加高横梁采用分段式设计,在两个桁架梁间设置了加长段,使得岸桥加高结构具有可调节性,在现场安装和应用中灵活方便、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17.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岸桥的局部示意图,包括立柱、横梁、及岸桥加高结构;
18.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19.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20.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三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21.图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三连接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立柱200;横梁300;横梁的下表面301;横梁的侧表面302;岸桥加高结构100;加高柱1;侧板11;第一插槽110;中间段12;加高横梁2;桁架梁21;主梁211;主梁管2111;连接杆212;连接管2121;第一连接杆212a;第一连接管2121a;第二连接杆212b;第二连接管2121b;
加长段22;加长管221;第一连接结构23;第一插接板231;第一插部2311;第一连接本体2312;第二连接结构24;第二插接板241;第二插部2411;连接板242;第三连接结构25;第三插接板251;第三插部2511;第三连接本体2512;加强筋252;第一加强筋2521;第二加强筋2522;过焊孔2520;第一连接板3。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5.另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岸桥加高结构100与立柱200、横梁300的组装示意图。岸桥加高结构100的功能是为了对现有岸桥进行高度提升改造,满足现有船运货物的要求,其升级加高后不能降低整机的使用寿命,要确保整机的可靠性,同时兼顾工艺简单易行。岸桥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200和分别连接两个立柱200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梁300。横梁300沿分别垂直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横梁的侧表面302,横梁的侧表面302包括前表面和后表面。岸桥加高结构100包括竖直延伸的加高柱1,以及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横梁300下方的加高横梁2。其中,加高横梁2在水平方向上布置至少两个桁架梁21以及至少一个加长段22,加长段22设置在两个桁架梁21之间。
28.加高横梁2的设置是为了连接加高体1,使加高体1连接成一个整体,以确保局部的稳定性。加高横梁2采用分段式设计,在两个桁架梁21间设置了加长段22,使得该岸桥加高结构100的水平长度具有可调节性,在现场安装和应用中更加灵活方便、适应性广。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照图1所示,桁架梁2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主梁211、及连接杆212。连接杆21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主梁211和横梁300,或者分别连接主梁211和立柱200,或者分别连接加长段22和横梁300,或者分别连接加长段22和立柱200。连接杆21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主梁211或加长段22稳固在岸桥原结构上,岸桥原结构包括立柱200和横梁300。主梁211和加长段22的一个设置目的是实现上述的加高横梁2的功能,即连接加高体1,使加高体1连接成一个整体。
30.进一步地,在水平方向上,主梁211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加高柱1和加长段22,加长段22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桁架梁21。用两个桁架梁21和一个加长段22将两个加高柱1连接在一起,且加长段22设置在两个桁架梁21之间,整个岸桥加高结构100呈对称结构,如此设置有利于结构稳定且便于吊装。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照图1所示,桁架梁21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212,分别是第一连接杆212a和第二连接杆212b。第一连接杆212a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杆212b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主梁211的相对两端,第一连接杆212a的第二端、第二连接杆212b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横梁300,第一连接杆212a、第二连接杆212b、主梁211以及横梁300共同构成四边形的平面或者空间结构。
3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梁211、第一连接杆212a以及第二连接杆212b首尾相连构成三角形平面单元,形成一个顶端和两个底端;采用三角形结构,有利于桁架梁21的结构稳定和组装。其中,两个底端位于主梁211的相对两端;其中,第一连接杆212a与第二连接杆212a分别与横梁300连接,即,三角形单元的顶端连接横梁300;具体地,三角形单元的两个底端分别连接加高柱1和加长段22,其中,加长段2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三角形单元连接。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照图1所示,主梁211为主梁管2111,连接杆212为连接管2121,第一连接杆212a为第一连接管2121a,第二连接杆212b为第二连接管2121b,加长段22为加长管221;桁架梁21和加长段22采用管状,重量轻,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另外,桁架梁21和加长段22采用简单圆管结构,简单易加工。
34.可选的,当主梁211为主梁管2111,第一连接杆212a为第一连接管2121a,第二连接杆212b为第二连接管2121b,加长段22为加长管221时,主梁管2111、第一连接管2121a、第二连接管2121b、及加长管221的管截面可以选择椭圆形、矩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中的任意一种。
35.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梁211、第一连接杆212a、第二连接杆212b、及加长段22可以是箱型结构或实心结构。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结合图1~5所示,岸桥加高结构100还包括:设有第一插接板231的第一连接结构23,用以连接第一连接管2121a与主梁管2111,及用以连接加高柱1和主梁管2111;设有第二插接板241的第二连接结构24,用以连接第二连接管2121b与主梁管2111,及用以连接加长段22和主梁管2111;设有第三插接板251的第三连接结构25,用以连接横梁300和第一连接管2121a,及用以连接横梁300和第二连接管2121b。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插接板231包括两个第一插部2311,该两个第一插部2311分别自主梁管2111的管端面、第一连接管2121a的管端面沿管延伸方向插入且焊接,以实现第一连接管2121a与主梁管2111的连接。
38.可选的,请参照图2所示,第一插接板231还包括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插部2311的第一连接本体2312,加高柱1设有连接第一连接本体2312的侧板11,以实现主梁管2111与加高柱1的连接。具体地,侧板1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所限定的竖直平面延伸,侧板11包括侧板本体以及开设在侧板本体侧面的第一插槽110,第一插槽110沿前后方向贯穿侧板本体;第一连接本体2312插入第一插槽110,且第一连接本体2312焊接固定在第一插槽110的内槽上。
39.可选的,第一连接结构23的两个第一插部2311和第一连接本体2312一体成型。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插接板241包括两个第二插部2411,其中一个第二插部2411自第二连接管2121b的管端面沿管延伸方向插入且焊接;另一个第二插部2411自主梁管2111的侧壁垂直插入且焊接,分别贯穿主梁管2111的上、下壁,同时贯穿主梁管2111的管端面,以实现第二连接管2121b与主梁管2111的连接。
41.可选的,请参照图3所示,第二插接板241还包括连接板242,连接板242的一板面焊接加长管221,连接板242的另一板面分别焊接主梁管2111、及第二插接板241。其中,连接板242与第二插板24a焊接固连,此时,连接板242亦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将第二插部2411稳固地连接主梁管2111。
42.可选的,连接板242包含两块板,一块板与加长管221固定连接,另一块板与主梁管2111固定连接,该两块板之间采用焊接、螺栓或其他可拆卸机构连接。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插接板251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三插部2511,另一侧设有焊接固定在横梁的下表面301的第三连接本体2512;两个第三插部2511分别插接第一连接管2121a和第二连接管2121b,以实现横梁300与第一连接管2121a的连接,以及横梁300与第二连接管2121b的连接。具体地,两个第三插部2511分别自第一连接管2121a、第二连接管2121b的管端面沿管延伸方向插入且焊接。
44.可选的,第三连接结构25的两个第三插部2511和第三连接本体2512一体成型。
45.可选的,第三插部2511插接第一连接管2121a的插接位置,及第三插部2511插接第二连接管2121b的插接位置分别位于上述两个板的相对两侧。
46.可选的,请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三连接本体2512的上侧面与横梁的下表面301焊接固连。
47.可选的,第三插接板251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第三插接板251和横梁300的加强筋252。
48.可选的,加强筋252分别固定连接第三插接板251两相对板面、且分别固定连接横梁的下表面301和横梁的侧表面302,以将第三插接板251稳固地连接于横梁300。如图1、4及5所示,横梁的侧表面302具体为横梁300的前表面;可选的,加强筋252也可以固定连接横梁300的后表面。
49.具体地,加强筋252包括:第一加强筋2521和第一加强筋2522;第一加强筋2521垂直连接第三插接板251的一板面,第二加强筋2522垂直连接第三插接板251的另一板面;且第一加强筋2521垂直连接横梁的下表面301,第二加强筋2522垂直连接横梁的侧表面302。
50.具体地,第一加强筋2521的互为垂直的两侧面分别焊接固定于横梁的下表面301以及第三插接板251的一板面;第三插接板251的另一板面以及横梁的侧表面302分别焊接固定于第二加强筋2522的一侧面。
51.具体地,第一加强筋2521与第二加强筋2522均为板状,两个板在同一平面延伸。
52.具体地,如图5所示,加强筋252设有过焊孔2520,以保证加强筋252与横梁300对接的质量、及加强筋252与第三连接本体2512对接的质量。
5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结合图2~5所示,桁架梁21的主梁211与加高柱1的侧板11之间、连接杆212与加高柱1的侧板11之间、桁架梁21的主梁211和连接杆212、及横梁300与连接杆212之间,均采用插入式连接,即借助第一插接板231或第二插接板241或第三
插接板251柔性过度,从而降低局部应力的集中,改善受力条件,防止开裂,同时便于零部件组装时的定位,进而确保焊接质量。具体地,所述第一插接板231、第二插接板241、及第三插接板251均一体成型。
5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岸桥加高结构10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加高柱1的上、下两端面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其中一第一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立柱200、下表面固定连接加高柱1的上端面;另一第一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加高柱1的下端面、下表面固定连接立柱200。
55.具体地,立柱200、加高柱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焊接固定。第一连接板3的设置便于加高柱1与立柱200的组装定位,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成本。
56.可选地,每一第一连接板3包括两块板,一块与立柱200固定连接,另一块与加高柱1固定连接,该两块板之间焊接或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57.岸桥加高结构100与岸桥原结构(立柱200,横梁300)之间采用焊接结构,相较采用螺栓法兰式的连接结构,更能节约设计、加工、及维修成本。
5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加高柱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所限定的竖直平面(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且唯一确定一个平面)的正投影上下对称(上下对称是指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水平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上下”体现在该图形的对称轴为水平直线),即正投影在竖直方向上呈轴对称图形,正投影的对称轴水平延伸且经过该正投影的几何中心;也就是说,加高柱1是上下对称结构,对称面为经过加高柱1几何中心的水平面。其中,正投影水平方向的宽度自对称轴向加高柱1在竖直方向上的两端逐渐减小,以确保岸桥加高前后,小车(未图示)运行方向(本实现方式中的水平方向)的固有频率相差不大,从而提升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可选的,如图1所示,加高柱1在上述竖直平面的正投影为五边形;两个加高柱1在水平方向相向凸伸。
59.可选的,请结合图1~2所示,加高柱1的第一插槽110设置于加高柱1的中间段12,即加高柱1的中间段12固定连接主梁管2111或连接管2121,有助于增加岸桥加高结构100的结构强度。
6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高柱1为箱型柱,侧板11为箱型柱的腹板。岸桥加高结构100采用箱型加高体1与管状桁架梁21、及管状加长段22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岸桥加高结构10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的同时,兼顾减轻岸桥加高结构100的整体重量,方便现场组装,节约成本。
61.请参考图1,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岸桥加高结构100的组装和安装方式如下:
62.对于轨距(两立柱200间的水平方向距离)较小的岸桥加高结构100,可将加高柱1、桁架梁21以及加长段22焊接安装好后整体吊装对岸桥进行加高。
63.对于轨距(两立柱200间的水平方向距离)较大或者现场吊装设备(未图示)性能有限的岸桥加高结构100,可将位于岸桥加高结构100水平方向一端的加高柱1与桁架梁21焊接,将位于岸桥加高结构100水平方向另一端的加高柱1与桁架梁21焊接,再分别将两组加高柱1和桁架梁21吊装至岸桥的立柱200或横梁300,最后将加长段22通过连接板242焊接固定连接桁架梁21;或者,先将两个加高柱1分别吊装至岸桥的立柱200或横梁300并与立柱200或横梁300焊接固定,再将两个桁架梁21和加长段22固定连接后吊装,通过与加高柱1焊
接实现固定。
64.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岸桥加高结构100采用分段式设计,一方面使得加高横梁2的长度具有可调节性,能适应不同轨距的岸桥,具有适应性广的特点;另一方面便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轨距的大小和现场吊装设备(未图示)性能强弱,选择整体安装或分段安装,因此现场安装适应性强,灵活方便,简单易行。
65.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岸桥,包括:两个立柱200;设置在两个立柱200之间的横梁300;以及上述岸桥加高结构100。岸桥加高结构100包括:两个加高柱1,两个加高柱1分别与两个立柱200连接;以及加高横梁2,加高横梁2在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加高柱1连接;其中,加高横梁2包括: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至少两个桁架梁21;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桁架梁21之间的加长段22,加长段22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桁架梁21固定连接。岸桥加高结构100的结构特征及其有益效果请参照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此不作赘述。
6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创造,凡在本技术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