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
背景技术:
2.钢板桩因其结构简洁、刚度较大、施工简单、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主要起到承受土体荷载,保证边坡稳定作用。因干开挖作业需要、防止坑底突涌等需要,坑内仍需布置降水井以降低地下水位;坑内布置较多的降水井影响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尤其是底板结构施工后需要对降水井进行封堵。降水井作为临时结构,无需承担土体荷载。现有技术中是降水井和围护板桩分别设置,分别承担各自功能,从而增加工程成本及导致延长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安装,板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同时,兼作降水井,避免降水井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的影响,减少工程成本及工期,具有极高推广使用价值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
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包括坑外侧金属板桩、坑内侧金属板桩,坑外侧金属板桩一侧与坑内侧金属板桩一侧连接,坑外侧金属板桩另一侧与坑内侧金属板桩另一侧连接,坑内侧金属板桩上设置多个透水孔,坑内侧金属板桩外侧设置缠丝滤网。
6.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每侧侧边分别设置锁口部,坑内侧金属板桩每侧侧边分别设置锁口部。
7.所述的外侧金属板桩和坑内侧金属板桩均设置为水平截面呈梯形结构。
8.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一侧的锁口部与坑内侧金属板桩一侧的锁口部焊接,坑外侧金属板桩另一侧的锁口部与坑内侧金属板桩另一侧的锁口部焊接。
9.所述的锁口部设置为截面呈翻折的c字形结构。
10.所述的坑内侧金属板桩侧面设置多个穿孔,固定铁丝穿过穿孔将坑内侧金属板桩与缠丝滤网连接。
11.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和坑内侧金属板桩均为钢板制成。
12.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和坑内侧金属板桩连接后水平截面呈六边形结构。
1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进行施工时,首先在拟布置降水井位置钻孔至钢板桩设计深度位置,下放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金属板桩;随后在该金属板桩外侧填砾,金属板桩顶部回填黏土进行封闭;对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钢板桩内进行洗井和抽
水试验;最后两侧沉桩并与之锁口连接,施工牛腿、腰梁及钢支撑等形成基坑围护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安装,板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同时,兼作降水井,避免降水井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的影响,减少工程成本及工期,具有极高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15.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的布置流程示意图;
18.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坑外侧金属板桩;2—坑内侧金属板桩;3—透水孔; 4—缠丝滤网;5—固定铁丝;6、锁口部;7—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0.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包括坑外侧金属板桩1、坑内侧金属板桩2,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一侧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一侧连接,坑外侧金属板桩1另一侧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另一侧连接,坑内侧金属板桩2上设置多个透水孔3,坑内侧金属板桩2外侧设置缠丝滤网4。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进行施工时,首先在拟布置降水井位置钻孔至钢板桩设计深度位置,下放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金属板桩;随后在该金属板桩外侧填砾,金属板桩顶部回填黏土进行封闭;对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钢板桩内进行洗井和抽水试验;最后两侧沉桩并与之锁口连接,施工牛腿、腰梁及钢支撑等形成基坑围护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便于加工与安装,板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同时,兼作降水井,避免降水井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的影响,减少工程成本及工期,具有极高推广使用价值。
21.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每侧侧边分别设置锁口部6,坑内侧金属板桩2每侧侧边分别设置锁口部6。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一侧的锁口部6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一侧的锁口部6焊接,坑外侧金属板桩1另一侧的锁口部6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另一侧的锁口部6焊接。上述结构,坑内侧金属板桩2与坑外侧金属板桩1的锁口部位置焊接,两者形成整体,形成内部水平截面为六边形的围护板桩结构。
22.所述的外侧金属板桩1和坑内侧金属板桩2均设置为水平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的锁口部6设置为截面呈翻折的c字形结构。
23.所述的坑内侧金属板桩2侧面设置多个穿孔7,固定铁丝穿过穿孔7将坑内侧金属板桩2与缠丝滤网4连接。上述结构,坑内侧金属板桩壁按间距开设多个透水孔3,坑内侧金属板桩外部包裹缠丝滤网4,并将缠丝滤网用铁丝5固定,使其紧贴在坑内侧钢板桩2壁上。
24.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和坑内侧金属板桩2均为钢板制成。
25.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和坑内侧金属板桩2连接后水平截面呈六边形结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钢板桩结构,按一定间距布置在基坑两侧,且相邻板桩锁口部连接,形成基坑
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前,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钢板桩内下放水泵进行抽水,降低坑内地下水位。
2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种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金属板桩结构,金属板桩上开透水孔并外包缠丝滤网,钢板桩之间焊接固定形成中空结构,实现兼作抽水井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工艺,减少坑内降水井布置。
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进行施工时,首先在拟布置降水井位置钻孔至钢板桩设计深度位置,下放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金属板桩;随后在该金属板桩外侧填砾,金属板桩顶部回填黏土进行封闭;对兼作降水井的围护钢板桩内进行洗井和抽水试验;最后两侧沉桩并与之锁口连接,施工牛腿、腰梁及钢支撑等形成基坑围护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安装,板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同时,兼作降水井,避免降水井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的影响,减少工程成本及工期,具有极高推广使用价值。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坑外侧金属板桩(1)、坑内侧金属板桩(2),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一侧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一侧连接,坑外侧金属板桩(1)另一侧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另一侧连接,坑内侧金属板桩(2)上设置多个透水孔(3),坑内侧金属板桩(2)外侧设置缠丝滤网(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每侧侧边分别设置锁口部(6),坑内侧金属板桩(2)每侧侧边分别设置锁口部(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侧金属板桩(1)和坑内侧金属板桩(2)均设置为水平截面呈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一侧的锁口部(6)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一侧的锁口部(6)焊接,坑外侧金属板桩(1)另一侧的锁口部(6)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另一侧的锁口部(6)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口部(6)设置为截面呈翻折的c字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坑内侧金属板桩(2)侧面设置多个穿孔(7),固定铁丝穿过穿孔(7)将坑内侧金属板桩(2)与缠丝滤网(4)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坑外侧金属板桩(1)和坑内侧金属板桩(2)均为钢板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和坑内侧金属板桩(2)连接后水平截面呈六边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的坑外侧金属板桩(1)一侧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一侧连接,坑外侧金属板桩(1)另一侧与坑内侧金属板桩(2)另一侧连接,坑内侧金属板桩(2)上设置多个透水孔(3),坑内侧金属板桩(2)外侧设置缠丝滤网(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作降水井的围护板桩结构,便于加工与安装,板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同时,兼作降水井,避免降水井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的影响,减少工程成本及工期,具有极高推广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 邱敏 杨钊 秦星 陈培帅 方培源 姬付全 石章入 罗会武 黄威 李雪松 黎先访 牟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9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