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体烧制炉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
背景技术:
2.窑炉是由炉墙包围起来供燃料燃烧的立体空间。窑炉的作用是保证燃料尽可能地燃烧,并使窑炉出口烟气温度冷却到对流受热面安全工作允许的温度。窑炉还可以通过电加热来实现粉体材料的加热,现有的加热粉体的窑炉电加热产生的热量容易流失,从而造成热量的浪费。此外,炉膛烧制的粉体盛放在器皿中,烧制前需要将粉体放置到器皿中,再将器皿放置到炉膛内,烧制完成后将器皿取出,再将器皿中的粉体取出,操作极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包括若干个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堆叠在一起的炉膛单元,两个左右相邻的炉膛单元卡接在一起,两个上下相邻的炉膛单元卡接在一起,炉膛单元包括一号墙体、二号墙体、三号墙体、四号墙体和旋转柱,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平行设置,且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之间留有间隙,三号墙体和四号墙体分别分布在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之间间隙的前侧和后侧,三号墙体和四号墙体上均设有水平的圆形通孔,旋转柱的一端依次穿过三号墙体上的通孔和四号墙体上的通孔,旋转柱为多棱柱,且旋转柱的棱边处设有圆弧形倒角,位于三号墙体和四号墙体之间的旋转柱两侧对称设有载粉板,一号墙体、二号墙体、三号墙体、四号墙体和载粉板围成顶面敞口的载粉腔体,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上均设有若干圆柱形加热腔,且加热腔内安装有用于加热位于载粉腔体内的粉体的电加热棒;
5.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的外侧均设有燕尾卡槽,相邻两个炉膛单元上的燕尾卡槽内设有双燕尾卡块,相邻两个炉膛单元通过双燕尾卡块卡接在一起。
6.旋转柱为四棱柱。
7.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的顶面均设有限位块,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的底面均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8.炉膛单元上安装有测温元件。
9.测温元件为热电偶。
10.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的相对面上均设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
11.凹槽下方设有圆弧形导向槽,载粉板远离旋转柱的一侧为圆弧面,且载粉板的圆弧面与导向槽内壁贴合。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炉膛单元堆叠在一起来充分利用流失的热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烧制粉体无需使用器皿,本实用新
型通过旋转旋转柱,将位于载粉腔体内烧制好的的粉体推下,并从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之间的间隙下方进行统一出料,因若干个炉膛单元上下堆叠在一起,通过最下方一侧的炉膛单元进行出料即可,出料方便,且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5.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16.图4为双燕尾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一号墙体;2-二号墙体;3-三号墙体;4-四号墙体;5-通孔;6-旋转柱;7-载粉板;8-载粉腔体;9-电加热棒;10-双燕尾卡块;11-燕尾卡槽;12-限位块;13-限位槽;14-测温元件;15-凹槽;16-导向槽;
18.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如图1至图4所示,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包括若干个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堆叠在一起的炉膛单元,两个左右相邻的炉膛单元卡接在一起,两个上下相邻的炉膛单元卡接在一起,炉膛单元包括一号墙体1、二号墙体2、三号墙体3、四号墙体4和旋转柱6,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平行设置,且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之间留有间隙,三号墙体3和四号墙体4分别分布在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之间间隙的前侧和后侧,三号墙体3和四号墙体4上均设有水平的圆形通孔5,旋转柱6的一端依次穿过三号墙体3上的通孔5和四号墙体4上的通孔5,旋转柱6为多棱柱,且旋转柱6的棱边处设有圆弧形倒角,位于三号墙体3和四号墙体4之间的旋转柱6两侧对称设有载粉板7,一号墙体1、二号墙体2、三号墙体3、四号墙体4和载粉板7围成顶面敞口的载粉腔体8,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上均设有若干圆柱形加热腔,且加热腔内安装有用于加热位于载粉腔体8内的粉体的电加热棒9;
21.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的外侧均设有燕尾卡槽11,相邻两个炉膛单元上的燕尾卡槽11内设有双燕尾卡块10,相邻两个炉膛单元通过双燕尾卡块10卡接在一起。
22.旋转柱6为四棱柱。
23.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的顶面均设有限位块12,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的底面均设有与限位块12相匹配的限位槽13。
24.炉膛单元上安装有测温元件14,用于检测炉膛单元载粉腔体8内的温度。
25.测温元件14为热电偶。
26.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的相对面上均设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15,用于扩充载粉腔体8的空间,加热更多的粉体。
27.凹槽15下方设有圆弧形导向槽16,载粉板7远离旋转柱6的一侧为圆弧面,且载粉板7的圆弧面与导向槽16内壁贴合。
28.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若干个炉膛单元堆叠在一起,并通过双燕尾卡块10卡接左右相邻两个的炉膛单元,通过限位块12和限位槽13卡接上下相邻两个的炉膛单元,连接完
成后通过旋转旋转柱6将上下层叠炉膛单元的载粉腔体8连通,并向连通的载粉腔体8内添加待烧制的粉料,添加粉料需要注意的是逐层进行添加,下层炉膛单元内粉料添加完毕后,旋转位于添加完毕粉料上方的炉膛单元内的旋转柱6,将载粉板7从竖直状态旋转到水平状态,之后在对该层进行粉体的添加,重复动作,将粉料添加到本实用新型内,电加热棒9进行加热,粉体烧制完成后,从下至上进行逐层出料。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炉膛单元堆叠在一起来充分利用流失的热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烧制粉体无需使用器皿,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旋转柱6,将位于载粉腔体8内烧制好的的粉体推下,并从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之间的间隙下方进行统一出料,因若干个炉膛单元上下堆叠在一起,通过最下方一侧的炉膛单元进行出料即可,出料方便,且工作效率高。
2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堆叠在一起的炉膛单元,两个左右相邻的炉膛单元卡接在一起,两个上下相邻的炉膛单元卡接在一起,炉膛单元包括一号墙体(1)、二号墙体(2)、三号墙体(3)、四号墙体(4)和旋转柱(6),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平行设置,且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之间留有间隙,三号墙体(3)和四号墙体(4)分别分布在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之间间隙的前侧和后侧,三号墙体(3)和四号墙体(4)上均设有水平的圆形通孔(5),旋转柱(6)的一端依次穿过三号墙体(3)上的通孔(5)和四号墙体(4)上的通孔(5),旋转柱(6)为多棱柱,且旋转柱(6)的棱边处设有圆弧形倒角,位于三号墙体(3)和四号墙体(4)之间的旋转柱(6)两侧对称设有载粉板(7),一号墙体(1)、二号墙体(2)、三号墙体(3)、四号墙体(4)和载粉板(7)围成顶面敞口的载粉腔体(8),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上均设有若干圆柱形加热腔,且加热腔内安装有用于加热位于载粉腔体(8)内的粉体的电加热棒(9);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的外侧均设有燕尾卡槽(11),相邻两个炉膛单元上的燕尾卡槽(11)内设有双燕尾卡块(10),相邻两个炉膛单元通过双燕尾卡块(10)卡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其特征在于,旋转柱(6)为四棱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其特征在于,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的顶面均设有限位块(12),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的底面均设有与限位块(12)相匹配的限位槽(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其特征在于,炉膛单元上安装有测温元件(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其特征在于,测温元件(14)为热电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其特征在于,一号墙体(1)和二号墙体(2)的相对面上均设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1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其特征在于,凹槽(15)下方设有圆弧形导向槽(16),载粉板(7)远离旋转柱(6)的一侧为圆弧面,且载粉板(7)的圆弧面与导向槽(16)内壁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具有翻转功能粉体烧制用窑炉,包括若干个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堆叠在一起的炉膛单元,旋转柱的一端依次穿过三号墙体上的通孔和四号墙体上的通孔,旋转柱为多棱柱,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上均设有若干圆柱形加热腔,且加热腔内安装有用于加热位于载粉腔体内的粉体的电加热棒。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炉膛单元堆叠在一起来充分利用流失的热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旋转柱,将位于载粉腔体内烧制好的的粉体推下,并从一号墙体和二号墙体之间的间隙下方进行统一出料,因若干个炉膛单元上下堆叠在一起,通过最下方一侧的炉膛单元进行出料即可,出料方便,且工作效率高。且工作效率高。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国 夏霞云 刘建良 夏未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创导热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