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作法施工中地下连续墙与底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201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轻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作法施工中地下连续墙与底板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的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与地下室、大型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车站、地下交通枢纽、地下变电站等的建设中都面临着深基坑工程的问题。由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基坑工程规模向超大面积和大深度方向发展、工期进度及资源节约等开发条件要求日益复杂。
3.与传统的深基坑施工方法相比,逆作法具有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缩短建设周期等诸多优点,它克服了常规临时支护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经济手段。
4.传统逆作法施工中,底板底部钢筋与上部钢筋均通过预埋于地下连续墙中的接驳器与地下连续墙连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连续墙沉降、错位等原因,造成接驳器与底板钢筋位置误差较大,底板钢筋与接驳器对接难度较大,接驳器成活率较低。接驳器失效后,通常采用重新引孔、植筋的办法来补救,影响施工进度,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逆作法施工中地下连续墙与底板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具有能够提高地下连续墙中接驳器成活率的优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逆作法施工中地下连续墙与底板的连接装置,包括:预埋于地下连续墙内且与地下连续墙主筋焊牢的预埋筋以及连接于预埋筋一端的钢筋接驳器;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外侧贴合设置有可调节截面高度的围檩,所述围檩的下方始终保持与钢筋接驳器相对应;所述围檩的外侧与底板中的底板主筋相连接;所述底板主筋包括底板上部钢筋及底板下部钢筋;其中,所述底板上部钢筋的一端锚固于围檩内;所述底板下部钢筋的外侧与钢筋接驳器固定连接;所述围檩的内侧通过抗剪钢筋与地下连续墙相连接。
8.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9.进一步地,当所述钢筋接驳器处于对位状态时,此时所述围檩截面高度同底板高度,且所述底板下部钢筋的一端穿过围檩与钢筋接驳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当所述钢筋接驳器处于错位状态时,所述围檩内设置一短钢筋,所述短钢筋的一端伸出围檩的内侧且与钢筋接驳器固定连接,所述短钢筋的另一端折弯且与底板下部钢筋焊牢固定于一体。
11.进一步地,所述围檩与地下连续墙贴合接触面设置两组遇水膨胀橡胶条,两组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条的位置分别位于对应围檩截面高度范围内的上部1/3处和下部1/3处。
12.进一步地,所述预埋筋直径及间距同底板中底板主筋的设置,所述预埋筋长度满
足锚固长度要求且其一端采用直锚或弯锚的方式预埋于地下连续墙内,其另一端连接钢筋接驳器。
13.进一步地,所述抗剪钢筋为水平植筋,所述围檩与地下连续墙通过若干根等距且均分布置的水平植筋连接,所述植筋直径及间距通过计算确定,其中植筋直径不小于16mm,若干根植筋之间的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不大于200mm。
14.进一步地,所述抗剪钢筋采用插筋,所述地下连续墙上与插筋对应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所述钻孔孔径与插筋一致。
15.进一步地,所述围檩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400mm且不小于底板厚度的一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底板上部钢筋锚入围檩中,取消了传统方法中预埋于地下连续墙中与底板上部钢筋连接的接驳器,仅保留与底板下部钢筋连接的接驳器;施工过程中,接驳器定位不可避免产生误差,而通过调节围檩截面高度并进一步通过一端折弯的短钢筋将接驳器连接至底板下部钢筋上,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接驳器成活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接驳器对位状态下地下连续墙与底板节点大样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接驳器错位状态下地下连续墙与底板节点大样图。
20.图中标记名称:地下连续墙1、预埋筋2、钢筋接驳器3、遇水膨胀橡胶条4、底板5、底板上部钢筋51、底板下部钢筋52、短钢筋53、围檩6、抗剪钢筋7。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2.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3.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的一种逆作法施工中地下连续墙与底板的连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与地下室、大型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车站、地下交通枢纽以及地下变电站等的逆作法施工;具体包括:预埋于地下连续墙1内且与地下连续墙主筋焊牢的预埋筋2以及连接于预埋筋2一端的钢筋接驳器3;地下连续墙1的外侧贴合设置有可调节截面高度的围檩6,围檩6的下方始终保持与钢筋接驳器3相对应;围檩6的外侧与底板5内的底板主筋相连接;底板主筋包括底板上部钢筋51及底板下部钢筋52;其中,底板上部钢筋51的一端锚固于围檩6内;底板下部钢筋52的外侧与钢筋接驳器3固定连接;围檩6的内侧通过抗剪钢筋7与地下连续墙1相连接。
24.本实施例中,预埋筋2直径及间距同底板主筋的设置且与地下连续墙1主筋焊牢,预埋筋2长度满足锚固长度要求,其一端采用直锚或弯锚的方式预埋于地下连续墙1内,其另一端连接钢筋接驳器3;钢筋接驳器3的外侧端口部均采取措施防止堵塞。
25.其中,在围檩6与地下连续墙1贴合接触面设置两组遇水膨胀橡胶条4,两组遇水膨胀橡胶条4的位置分别位于对应围檩6截面高度范围内的上部1/3处和下部1/3处。
26.本实施例中,抗剪钢筋7为水平植筋,围檩6与地下连续墙1通过若干根等距且均分
布置的水平植筋连接,植筋直径及间距通过计算确定,其中植筋直径不小于16mm,若干根植筋的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不大于200mm。
27.本实施例中,抗剪钢筋7也可采用插筋,地下连续墙1上与插筋对应的位置进行机械钻孔,钻孔孔径与插筋一致。
28.请参阅图2,若钢筋接驳器3预埋位置与底板下部钢筋52的位置误差小于10mm(即钢筋接驳器3处于对位状态),此时围檩6截面高度同底板高度,且底板下部钢筋52的一端穿过围檩6与钢筋接驳器3固定连接;若钢筋接驳器3预埋位置在底板下部钢筋52以下(即钢筋接驳器3处于错位状态),通过调整围檩6截面高度保证钢筋接驳器3与围檩6的下方相对应,围檩6内设置一短钢筋53,短钢筋53的一端伸出围檩6的内侧且与钢筋接驳器3固定连接;短钢筋53的另一端折弯且与底板下部钢筋52焊牢固定于一体。
29.其中,围檩6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400mm且不小于底板5厚度的一半,围檩6的配筋及构造按暗梁要求设置。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采用围檩6与地下连续墙1通过抗剪钢筋连接,地下连续墙1中仅预埋与底板下部钢筋52连接的钢筋接驳器3,底板上部钢筋51锚入围檩6中;在基底反力或水浮力作用下,支座处底板下部钢筋52受拉,底板上部钢筋51受压,其受力满足底板5支座处受力和构造要求。
3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