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配式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墙体对室内温度的调整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主动调节温度,通过一些制冷、制热设备来主动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第二种是被动调节温度,通过对墙体材料的选择来改善墙体的保温隔热功能,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3.装配式建筑墙体由两个镂空结构的外壁,以及填充在两外壁夹持形成的填充区域内的两层填充板,填充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条相间设置的热桥,两填充板之间能够进行相对交错移动,交错移动能够使得两填充板上的热桥一一位置对应的接触在一起,来达到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的效果。但是,填充板整体移动使两填充板相对交错移动的方式,必然会带来填充板整体移动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在移动过程中,也会出现填充板之间碰撞力大、震动大、移动声音响的问题。
4.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采用了内层填充板固定、外层填充板分段移动的结构,避免了内层填充板与外层填充板之间发生碰撞,解决了填充板移动不方便和产生噪音大的问题,同时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壁板和外壁板,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之间形成一填充区域,所述填充区域内部安装有内层填充板,所述内层填充板与所述内壁板相平行,所述内层填充板与所述内壁板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内层填充板上均布有若干根相间设置的第一热桥,所述内层填充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设置有外层填充板,所述外层填充板包括若干块依次设置的外层填充板块,每一所述外层填充板块均与所述内层填充板相平行,每一所述外层填充板块均与所述外壁板滑动安装在一起,每一所述外层填充板块均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外层填充板块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每一所述外层填充板块上均安装有若干根相间设置的第二热桥,所述第二热桥与所述第一热桥交错设置。
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均包括一第一安装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均设置于对应所述外层填充板块外侧壁的下端,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调节螺杆,每一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均与所述外壁板旋转连接在一起,每一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均与地面旋转连接在一起,每一所述外层填充板块均与对应所述调节螺杆螺纹安装在一起,所述外壁板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操作开口,每一所述操作开口的位置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操作开口内均旋转安装有一旋转轴,每一所述旋转轴上均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和旋转轮,每一所述调节螺杆上均固定安
装有一从动齿轮,每一所述从动齿轮均与对应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每一所述旋转轮的端面上均通过连接杆连接有一脚踏驱动座。
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操作开口处均安装有一开口盖,每一所述开口盖均与所述操作开口相适配,每一所述开口盖的上端均铰接于所述外壁板的外壁上,每一所述开口盖内壁的下端均固定有第一磁铁块,每一所述操作开口内均安装有一第二磁铁块,每一所述第二磁铁块均与所述第一磁铁块相适配,每一所述开口盖外壁的下端均固定有第三磁铁块,所述外壁板的外壁上安装有若干个第四磁铁块,每一所述第四磁铁块均与所述第三磁铁块相适配。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安装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均设置有一导向杆,每一所述导向杆均与所述调节螺杆相平行,每一所述导向杆均与所述外层填充板块滑动安装在一起,每一所述导向杆的上端均与所述外壁板固定在一起,每一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均固定于所述地面上。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操作开口内均滑动安装有一用于支撑所述外层填充板块的支撑块,每一对所述支撑块均相对于所述调节螺杆对称设置。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壁板和内壁板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若干个滑动腔,每一所述滑动腔的位置均与所述外层填充板块的位置相对应,每一所述滑动腔内均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有一滑动座,每一所述滑动座均与对应所述外层填充板块的顶部安装在一起。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壁板内固定有若干个膨胀螺栓,每一所述膨胀螺栓均沿所述内壁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每一所述膨胀螺栓内均安装有一紧固螺杆,每一所述紧固螺杆均穿过所述内层填充板,每一所述紧固螺杆穿过所述内层填充板的一端均安装有一螺母。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第一热桥均沿所述内层填充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内层填充板,每一所述第二热桥均沿所述外层填充板块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外层填充板块。
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由于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内壁板、外壁板、内层填充板和外层填充板,外层填充板包括若干块依次设置的外层填充板块,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外层填充板分割成若干个外层填充板块,每一外层填充板块都能单独进行移动操作,使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移动对应的外层填充板块,从而方便了操作者对外层填充板进行移动的操作,解决了填充板移动不方便的问题,进而降低了移动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内层填充板上的第一热桥和外层填充板上的第二热桥,来达到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的目的,使调节后的室内温度更符合操作者的需要,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17.由于内层填充板通过安装机构与内壁板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内层填充板进行固定,只移动外层填充板块来实现第一热桥与第二热桥的接触与交错设置,有效避免了内层填充板与外层填充板之间发生碰撞,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移动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
18.由于每一外层填充板块均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外层填充板块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移动对应外层填充板块,来使对应外层填充板块上的第二热桥与内
层填充板上的第一热桥接触时,操作者可以将脚放置到脚踏驱动座上,利用脚推动通过脚踏驱动座绕着旋转轴旋转,脚踏驱动座带动旋转轴和驱动齿轮进行旋转,并通过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动力传递带动调节螺杆旋转,从而驱动外层填充板块升高,使该外层填充板块上的第二热桥与内层填充板上对应的第一热桥一一接触,升降驱动机构的操作简单省力,方便了操作者控制外层填充板块进行升降的操作。
19.由于每一操作开口处均安装有一开口盖,每一所述开口盖均与所述操作开口相适配,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不需要控制外层填充板块进行升降时,开口盖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开口盖下端内壁上的第一磁铁块与操作开口内的第二磁铁块吸附在一起,在需要控制外层填充板块进行升降时,操作者拉动开口盖,将其向外打开,使开口盖下端外壁的第三磁铁块与外壁板外壁的第四磁铁块吸附在一起,保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开口盖始终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避免了开口盖影响到操作者的操作。
20.由于每一第一安装凹槽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安装凹槽,每一第二安装凹槽均设置有一导向杆,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杆起到了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了升降过程中外层填充板块倾斜与相邻外层填充板块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外层填充板块升降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21.由于每一操作开口内均滑动安装有一用于支撑外层填充板块的支撑块,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外层填充板块升高之后,操作者可以推动支撑块移动到外层填充板块的下方,对外层填充板块进行支撑,避免了升高后的外层填充板块出现掉落的情况。
22.由于外壁板和内壁板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一固定座,固定座内设有若干个滑动腔,滑动腔内滑动安装有与外层填充板块安装在一起的滑动座,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滑动座对外层填充板块上端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使外层填充板块的上端只能沿着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提高了外层填充板块升降的平稳性,避免了外层填充板块与内层填充板或相邻外层填充板块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
23.由于安装机构包括膨胀螺栓、紧固螺杆和螺母,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在内壁板上的膨胀螺栓提高了紧固螺杆与内壁板之间固定的可靠性,避免了内层填充板从内壁板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29.其中:1、内壁板;2、外壁板;3、填充区域;4、内层填充板;5、第一热桥;6、外层填充板块;7、螺母;8、第二热桥;9、第一安装凹槽;10、调节螺杆;11、地面;12、操作开口;13、旋转轴;14、驱动齿轮;15、旋转轮;16、从动齿轮;17、连接杆;18、脚踏驱动座;19、开口盖;20、第
一磁铁块;21、第二磁铁块;22、第三磁铁块;23、第四磁铁块;24、第二安装凹槽;25、导向杆;26、支撑块;27、固定座;28、滑动腔;29、滑动座;30、膨胀螺栓;31、紧固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图4共同所示,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壁板1和外壁板2,内壁板1和外壁板2之间形成一填充区域3,填充区域3内部安装有内层填充板4,内层填充板4与内壁板1相平行,内层填充板4与内壁板1固定安装在一起,内层填充板4上均布有若干根相间设置的第一热桥5,内层填充板4与外壁板2之间设置有外层填充板,外层填充板包括若干块依次设置的外层填充板块6,每一外层填充板块6均与内层填充板4相平行,每一外层填充板块6均与外壁板2滑动安装在一起,每一外层填充板块6均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外层填充板块6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每一外层填充板块6上均安装有若干根相间设置的第二热桥8,第二热桥8与第一热桥5交错设置。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内层填充板4固定、外层填充板分段移动的结构,将外层填充板分割成若干个外层填充板块6,每一外层填充板块6都能单独进行移动操作,方便了操作者控制外层填充板进行升降的操作,解决了外层填充板移动不方便的问题,避免了内层填充板4与外层填充板发生碰撞,降低了移动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同时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移动外层填充板块6,实现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整,使调节后的室内温度更符合操作者的需要,从而降低了制冷或制热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33.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每一升降驱动机构均包括一第一安装凹槽9,每一第一安装凹槽9均设置于对应外层填充板块6外侧壁的下端,每一第一安装凹槽9内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调节螺杆10,每一调节螺杆10的上端均与外壁板2旋转连接在一起,每一调节螺杆10的下端均与地面11旋转连接在一起,每一外层填充板块6均与对应调节螺杆10螺纹安装在一起,外壁板2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操作开口12,每一操作开口12的位置均与第一安装凹槽9的位置相对应,每一操作开口12内均旋转安装有一旋转轴13,每一旋转轴13上均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14和旋转轮15,每一调节螺杆10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齿轮16,每一从动齿轮16均与对应驱动齿轮14相啮合,每一旋转轮15的端面上均通过连接杆17连接有一脚踏驱动座18。
34.其中,每一操作开口12处均安装有一开口盖19,每一开口盖19均与操作开口12相适配,每一开口盖19的上端均铰接于外壁板2的外壁上,每一开口盖19内壁的下端均固定有第一磁铁块20,每一操作开口12内均安装有一第二磁铁块21,每一第二磁铁块21均与第一磁铁块20相适配,每一开口盖19外壁的下端均固定有第三磁铁块22,外壁板2的外壁上安装有若干个第四磁铁块23,每一第四磁铁块23均与第三磁铁块22相适配。
35.每一第一安装凹槽9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安装凹槽24,每一第二安装凹槽24均设置有一导向杆25,每一导向杆25均与调节螺杆10相平行,每一导向杆25均与外层填充板块6滑动安装在一起,每一导向杆25的上端均与外壁板2固定在一起,每一导向杆25的
下端均固定于地面11上。
36.每一操作开口12内均滑动安装有一用于支撑外层填充板块6的支撑块26,每一对支撑块26均相对于调节螺杆10对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支撑块26对外层填充板块6进行支撑,避免了升高后的外层填充板块6出现掉落的情况。
37.而且,外壁板2和内壁板1的顶部共同固定安装有一固定座27,固定座27内设有若干个滑动腔28,每一滑动腔28的位置均与外层填充板块6的位置相对应,每一滑动腔28内均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有一滑动座29,每一滑动座29均与对应外层填充板块6的顶部安装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滑动座29对外层填充板块6上端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避免了外层填充板块6与内层填充板4或相邻外层填充板块6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
38.如图1所示,内壁板1内固定有若干个膨胀螺栓30,每一膨胀螺栓30均沿内壁板1的厚度方向延伸,每一膨胀螺栓30内均安装有一紧固螺杆31,每一紧固螺杆31均穿过内层填充板4,每一紧固螺杆31穿过内层填充板4的一端均安装有一螺母7。
39.此外,每一第一热桥5均沿内层填充板4的厚度方向贯穿内层填充板4,每一第二热桥8均沿外层填充板块6的厚度方向贯穿外层填充板块6。
40.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采用了内层填充板4固定,外层填充板分段移动的结构,避免了内层填充板4与外层填充板之间发生碰撞,解决了填充板移动不方便和产生噪音大的问题,同时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