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安全座椅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童车的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提供给儿童的玩具多种多样,其中童车在儿童玩具中占有一大门类。现有的童车其结构大多有车轮、车架、坐垫以及踏板组成,其中三轮童车因为容易发生侧翻,因此座椅的安全防护问题尤为重要。
3.例如公开号为cn203186487u的一种新型童车座椅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车架与坐垫,坐垫位于车架上方,坐垫上设有靠背,两伸缩杆相背离的一侧面连接护栏,有效的利用护栏保护骑童车的儿童,但是存在如下不足:1、护栏围成的范围固定,不能随着儿童体型改变,2、防护范围有限,在翻身侧翻时,无法提供全面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童车的安全座椅,以解决护栏围成的范围固定,不能随着儿童体型改变,防护范围有限,在翻身侧翻时,无法提供全面防护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用于童车的安全座椅,包括车架和座椅,所述座椅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座椅靠背为封闭的空腔结构,所述座椅靠背的空腔顶部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贯穿所述座椅靠背的侧壁且末端固定连接有摆臂,所述座椅靠背的空腔底部安装有摆锤机构,所述摆锤机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触压开关,所述座椅靠背的外侧分别对称固定有两个储膜盒,两个所述储膜盒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摆臂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储膜盒内安装有卷轴,所述卷轴的底端与所述储膜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卷轴的另一端安装有扭力弹簧,所述卷轴的外表面卷绕有气泡膜,所述气泡膜的自由端穿过所述储膜盒的侧开口且与所述摆臂的外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摆锤机构包括重锤、摆杆、嵌块和压力弹簧;
8.所述重锤固定在所述摆杆的底端,所述摆杆与所述座椅靠背的空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嵌块通过所述压力弹簧固定在所述座椅靠背的空腔底部,所述嵌块的顶面与所述重锤的表面相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摆杆位于两个所述触压开关之间,所述摆杆、所述重锤、所述嵌块和所述压力弹簧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9.优选的,所述座椅远离所述储膜盒的一侧安装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采用四点固定结构形式。
10.优选的,所述座椅靠近所述储膜盒的一侧外壁中间固定有推杆,所述车架的底部分别安装有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所述前行走轮固定有脚踏板。
11.优选的,所述气泡膜为扇形结构,所述卷轴为圆锥体形状,所述摆臂的外表面包覆有橡塑海绵层。
12.优选的,两个所述触压开关通过电力线缆分别对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童车的安全座椅,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摆臂、气泡膜等,当童车将要发生大角度侧翻时,第一电机或者第二电机迅速启动旋转,带动摆臂围绕第一电机或者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轴线偏转,摆臂拉动气泡膜由储膜盒中伸出形成扇形保护面,阻挡在儿童与地面之间,起到侧面防护的作用,避免儿童直接与地面接触产生碰撞伤害。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安全带,安全带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的长度可以调整,方便根据儿童体型调整,每部分固定两个点在座椅椅背上,然后通过现有的卡扣在儿童胸前连接成整体,既可以起到对儿童的束缚作用,又方便儿童上下车。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泡膜收缩时的正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泡膜展开时的正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2.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童车的安全座椅,包括车架1和座椅2,座椅2固定在车架1上,座椅2靠背为封闭的空腔结构,座椅2靠背的空腔顶部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分别贯穿座椅2靠背的侧壁且末端固定连接有摆臂5,座椅2靠背的空腔底部安装有摆锤机构,摆锤机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触压开关6,座椅2靠背的外侧分别对称固定有两个储膜盒7,两个储膜盒7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摆臂5的位置相对应,储膜盒7内安装有卷轴8,卷轴8的底端与储膜盒7的内壁转动连接,卷轴8的另一端安装有扭力弹簧9,卷轴8的外表面卷绕有气泡膜10,气泡膜10的自由端穿过储膜盒7的侧开口且与摆臂5的外壁固定连接。
23.在儿童骑行过程中,当童车将要发生侧翻时,摆锤机构中的摆杆112碰撞相应侧的触压开关6,使得第一电机3或者第二电机4迅速启动旋转,带动摆臂5围绕第一电机3或者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轴线偏转,摆臂5拉动气泡膜10由储膜盒7中伸出形成扇形保护面,阻挡在
儿童与地面之间,起到侧面防护的作用,避免儿童直接与地面接触产生碰撞伤害,当童车恢复摆正时,触压开关6切断第一电机3或者第二电机4电源,使摆臂5失去偏转动力,卷轴8在扭力弹簧9的回弹力带动下反向旋转,将气泡膜10卷绕收回到储膜盒7中,并将摆臂5拉回到原位。
24.如图3、4所示,摆锤机构包括重锤111、摆杆112、嵌块113和压力弹簧114;
25.重锤111固定在摆杆112的底端,摆杆112与座椅2靠背的空腔内壁转动连接,嵌块113通过压力弹簧114固定在座椅2靠背的空腔底部,嵌块113的顶面与重锤111的表面相贴合且滑动连接,摆杆112位于两个触压开关6之间,摆杆112、重锤111、嵌块113和压力弹簧114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26.摆锤机构通过重锤111的重力作用带动摆杆112偏转,依靠摆杆112挤压触压开关6起到对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的控制作用,嵌块113的顶面有圆弧型凹槽且与重锤111底面相贴合,通过压力弹簧114的挤压作用,对重锤111起到一定稳固作用,减少重锤111随意摆动,当童车大角度侧翻时,重锤111的重力分力大于嵌块113的挤压摩擦力,使得重锤111由嵌块113顶面凹槽滑出,并带动摆杆112挤压触压开关6启动第一电机3或者第二电机4,当童车摆正时,重锤111重新滑入到嵌块113的凹槽内。
27.如图1所示,座椅2远离储膜盒7的一侧安装有安全带12,安全带12采用四点固定结构形式,安全带12可调节长度,随着儿童体型自由调节,安全带12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的长度可以调整,方便根据儿童体型使用,每部分固定两个点在座椅2椅背上,然后通过现有的卡扣在儿童胸前连接成整体,既可以起到对儿童的束缚作用,又方便儿童上下车。
28.如图1、2所示,座椅2靠近储膜盒7的一侧外壁中间固定有推杆13,车架1的底部分别安装有前行走轮14和后行走轮15,前行走轮14固定有脚踏板,推杆13方便家长控制童车,提高安全性,前行走轮14和后行走轮15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29.如图1、2所示,气泡膜10为扇形结构,卷轴8为圆锥体形状,摆臂5的外表面包覆有橡塑海绵层(图示未画出),气泡膜10为薄膜材质,其上的气泡具有缓冲作用,通过卷绕在卷轴8上,可以反复伸展,摆臂5表面包覆的橡塑海绵层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30.如图3所示,两个触压开关6通过电力线缆分别对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电性连接,两个触压开关6分别单独控制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逻辑原理简单,控制方便。
3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