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2  184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在轴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涂油工序,从而增加其防锈能力,增加轴承的使用寿命,该工序大多在轴承雾化涂油机中进行。
3.公开号为cn20727148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承加工用喷雾除油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端两侧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连接有顶板,顶板上端中部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右端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下端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上端中部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左端啮合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左端中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中部连接有曲柄,曲柄中部连接有滑套,滑套下端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下端连接有活塞,活塞外侧连接有活塞缸,活塞缸左端连接有进油管,活塞缸下端连接有喷油管,喷油管下端连接有喷雾头,由于该喷雾除油装置的涂油和除油操作均在工作台上完成,轴承在完成除油后容易沾染附着在工作台上的润滑油,增加除油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提高轴承涂油和除油的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包括浸油槽和设置在浸油槽上的喷油孔,所述浸油槽的出口处设置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圆周分布在旋转台的外周,所述旋转台由驱动机构转动并使各个固定槽依次旋转至浸油槽的出口处,所述浸油槽的上方设置有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浸油槽内的轴承转移至固定槽内。
6.作为优选,所述浸油槽和固定槽均为水平设置,所述旋转台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设置。
7.作为优选,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轨道、沿转移轨道移动的移动座、推动轴承移动的推板以及连接在移动座与推板之间并驱动推板上下进出浸油槽的升降元件。
8.作为优选,所述推板数量为两块,呈前后间隔设置。
9.作为优选,前后两块推板的距离大于固定槽的长度。
10.作为优选,所述推板的宽度小于浸油槽的宽度。
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槽的槽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分设在槽口的两侧,两块挡板之间形成供转移机构通过的空隙。
12.作为优选,所述喷油孔沿浸油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喷油孔到浸油槽的槽底的高度高于轴承的高度。
13.作为优选,所述浸油槽的槽底设置有沥油孔,所述沥油孔设置在浸油槽的靠近旋
转台的一端。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转台上设置多个固定槽,使得轴承在完成涂油后通过转移机构转移到固定槽内,从而一次性完成多组轴承的除油操作,实现轴承涂油和除油的自动化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轴承的涂油和除油分别在浸油槽和旋转台上完成,避免旋转台附着较多的润滑油而增加轴承除油的难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浸油槽上的剖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转台的侧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固定槽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浸油槽,101-喷油孔,102-沥油孔,2-旋转台,3-固定槽,4-转移轨道,5-移动座,6-升降元件,7-推板,8-挡板,9-顶压板,1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2.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包括浸油槽1和设置在浸油槽1上的喷油孔101,喷油孔101沿浸油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喷油孔101到浸油槽1的槽底的高度高于轴承的高度。
23.如图3所示,浸油槽1的出口处设置有旋转台2,旋转台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固定槽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3为8条,固定槽3圆周分布在旋转台2的外周,旋转台2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八边形。
24.旋转台2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并由驱动机构转动,使各个固定槽3依次旋转至浸油槽1的出口处,其中驱动机构采用常规的步进电机和齿轮传动。浸油槽1和固定槽3均为水平设置,旋转台2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设置。
25.固定槽3的槽口处设置有挡板8,挡板8分设在槽口的两侧,挡板8的其中一部分延伸至槽口的上方,槽口两侧的两块挡板8之间形成空隙。
26.如图1所示,浸油槽1的上方设置有转移机构,转移机构用于将浸油槽1内的轴承转移至固定槽3内。转移机构包括转移轨道4、沿转移轨道4移动的移动座5、推动轴承移动的推板7以及连接在移动座5与推板7之间并驱动推板7上下进出浸油槽1的升降元件6。转移轨道4位水平地固定在浸油槽1和旋转台2的上方,移动座5通过滚珠丝杆机构驱动移动。升降元件6采用气缸,升降元件6的端部安装有水平安装板,推板7竖直地固定在水平安装板上。推板7数量为两块,呈前后间隔设置,前后两块推板7之间可容纳多个轴承,且前后两块推板7的距离大于固定槽3的长度。
27.推板7的宽度小于浸油槽1的宽度,且推板7的宽度小于两块挡板8之间的空隙的宽度,使得推板7在转移轴承时能够进出固定槽3。
28.浸油槽1的槽底设置有沥油孔102,沥油孔102设置在浸油槽1的靠近旋转台2的一端。
29.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槽3的底部安装有顶压板9,顶压板9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导板。其中顶压板9的高度高于浸油槽1的槽底的高度,且挡板8与顶压板9之间的距离小于轴承的高度。顶压板9与固定槽3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0为弹簧。在轴承完成涂油后由推板7转移至固定槽3内的过程中,最右侧的推板7最先经过导板而进入固定槽3内,由于顶压板9位置较高,推板7在进入固定槽3时推板7的下端会向下挤压顶压板9,使顶压板9下降,使得轴承能够进入固定槽3内。当推板7离开固定槽3后,顶压板9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轴承被夹持在挡板8与顶压板9之间,防止旋转台2在旋转除油过程中轴承发生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
1.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包括浸油槽(1)和设置在浸油槽(1)上的喷油孔(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油槽(1)的出口处设置有旋转台(2),所述旋转台(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固定槽(3),所述固定槽(3)圆周分布在旋转台(2)的外周,所述旋转台(2)由驱动机构转动并使各个固定槽(3)依次旋转至浸油槽(1)的出口处,所述浸油槽(1)的上方设置有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浸油槽(1)内的轴承转移至固定槽(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油槽(1)和固定槽(3)均为水平设置,所述旋转台(2)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轨道(4)、沿转移轨道(4)移动的移动座(5)、推动轴承移动的推板(7)以及连接在移动座(5)与推板(7)之间并驱动推板(7)上下进出浸油槽(1)的升降元件(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7)数量为两块,呈前后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两块推板(7)的距离大于固定槽(3)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7)的宽度小于浸油槽(1)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3)的槽口处设置有挡板(8),所述挡板(8)分设在槽口的两侧,两块挡板(8)之间形成供转移机构通过的空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101)沿浸油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喷油孔(101)到浸油槽(1)的槽底的高度高于轴承的高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油槽(1)的槽底设置有沥油孔(102),所述沥油孔(102)设置在浸油槽(1)的靠近旋转台(2)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轴承的浸油除油装置,包括浸油槽和设置在浸油槽上的喷油孔,所述浸油槽的出口处设置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圆周分布在旋转台的外周,所述旋转台由驱动机构转动并使各个固定槽依次旋转至浸油槽的出口处,所述浸油槽的上方设置有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浸油槽内的轴承转移至固定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转台上设置多个固定槽,使得轴承在完成涂油后通过转移机构转移到固定槽内,从而一次性完成多组轴承的除油操作,实现轴承涂油和除油的自动化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轴承的涂油和除油分别在浸油槽和旋转台上完成,避免旋转台附着较多的润滑油而增加轴承除油的难度。轴承除油的难度。轴承除油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成 贾配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