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自锁结构及可升降灯具。
背景技术:
2.在照明灯具中,可通过改变灯体与壳体的距离,对焦距或出射长度进行控制,实现不同亮度及不同角度的照明。
3.在传统的灯具中,大多数不具有调节结构,部分可升降的灯具采用定位弹珠来实现伸缩调节,定位弹珠结构通过滑槽内的定位孔进行定位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拉伸不够顺滑,而且调节过程较费力,影响灯光的调节式使用,无法实现便捷的调节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自锁结构及可升降灯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调节使用方便。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升降自锁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导向组件和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自锁组件外周、并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壳体和分别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绕线盘、单向旋转件、制动件和复位件,所述绕线盘上绕设有线绳,所述线绳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导向组件连接,所述单向旋转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绕线盘和所述制动件连接,所述复位件与所述绕线盘连接。
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单向旋转件包括旋转轴和单向滚针轴承,所述单向滚针轴承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绕线盘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底端与所述制动件连接。
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绕线盘和所述制动件连接的位置,分别设有轴套。
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制动件包括从动转盘部和制动弹簧部,所述从动转盘部分别与所述单向旋转件和所述制动弹簧部连接。
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从动转盘部包括从动支架、承载弹簧和弹簧盒,所述从动支架与所述单向旋转件同轴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支架底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弹簧盒内设有限位筋,所述从动支架盖设于所述弹簧盒,并与所述弹簧盒形成安装槽,所述承载弹簧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承载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筋和所述限位凸起抵接。
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制动弹簧部设有制动套和制动弹簧,所述制动套嵌设于所述壳体内侧底部,所述制动弹簧设于所述制动套外侧,所述制动弹簧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弹簧盒底部卡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限位凸起活动抵接。
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复位件包括发条滚套、发条弹簧和发条盖,所述发条滚套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发条盖设于所述发条滚套顶端,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发条弹簧卷设于发条滚套,且所述发条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条滚套和所述绕线盘连接。
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向组件设为滑轮导向件。
1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导电滑盘,所述导电滑盘设于所述绕线盘顶端,并与所述线绳连通。
15.一种可升降灯具,包括上述的升降自锁结构和灯盘,所述灯盘设于升降自锁结构底端,并与所述线绳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自锁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导向组件和自锁组件,所述自锁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自锁组件外周、并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壳体和分别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绕线盘、单向旋转件、制动件和复位件,所述绕线盘上绕设有线绳,所述线绳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导向组件连接,所述单向旋转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绕线盘和所述制动件连接,所述复位件与所述绕线盘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组件,便于线绳的导向和拉伸,使升降自锁调整过程更为平稳顺滑,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向旋转件匹配制动件和复位件,实现自锁调节,其结构设置简单,升降调节实用方便。
18.2、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灯具,通过将灯盘与升降自锁结构连接,灯盘的高度调节非常容易,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的升降自锁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的导电滑盘、绕线盘和复位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的单向旋转件与制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的从动支架和承载弹簧与制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的可升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支架、2.导向组件、3.自锁组件、31.壳体、32.绕线盘、 321.线绳、33.单向旋转件、331.旋转轴、332.单向滚针轴承、333.轴套、34.制动件、341.从动支架、3411.限位凸起、342.承载弹簧、343.弹簧盒、3431.限位筋、 344.制动套、345.制动弹簧、3451.第一弯折部、3452.第二弯折部、35.复位件、 351.发条滚套、352.发条弹簧、353.发条盖、4.导电滑盘、5.灯盘。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6.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升降自锁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导向组件2和自锁组件3,所述自锁组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1,所述导向组件2 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导向组件2等角间距间隔分布于所述自锁组件3外周、并与安装支架1连接,所述自锁组件3包括壳体31和分别装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绕线盘32、单向旋转件33、制动件34和复位件35,所述
绕线盘32上绕设有线绳321,所述线绳321一端伸出所述壳体31,并与所述导向组件2连接,所述单向旋转件33两端分别与所述绕线盘32和所述制动件34连接,所述复位件35 与所述绕线盘32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导向组件2,便于线绳321的导向和拉伸,使升降自锁调整过程更为平稳顺滑,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向旋转件33 匹配制动件34和复位件35,实现自锁调节,其结构设置简单,升降调节实用方便,具体地,对于质量较轻的物体,设置一组导向组件2即可,对于较重的物品,可以设置至少两组导向组件2,相较于单组导向组件2,其可以克服扭力旋转,使升降自锁调整过程更为平稳。
27.具体地,其中所述单向旋转件33包括旋转轴331和单向滚针轴承332,所述单向滚针轴承332套设于所述旋转轴331上,所述旋转轴331的顶端与所述绕线盘32连接,所述旋转轴331的底端与所述制动件34连接,具体的,本技术中的旋转轴331可带动单向滚针轴承332顺时针转动,旋转轴332逆时针转动时,不会带动单向滚针轴承332转动,本实施例这样的设置,便于通过单向转动,进行制动和复位操作,其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强。
28.所述旋转轴331与所述绕线盘32和所述制动件34连接的位置,分别设有轴套33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轴套333,连接稳固性好。
29.所述制动件34包括从动转盘部和制动弹簧部,所述从动转盘部分别与所述单向旋转件33和所述制动弹簧部连接,具体地,所述从动转盘部包括从动支架 341、承载弹簧342和弹簧盒343,所述从动支架341与所述单向旋转件33同轴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支架341底端设有限位凸起3411,所述弹簧盒343内设有限位筋3431,所述从动支架341盖设于所述弹簧盒343,并与所述弹簧盒343 形成安装槽,所述承载弹簧342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承载弹簧3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筋3431和所述限位凸起3411抵接,所述制动弹簧部设有制动套344和制动弹簧345,所述制动套344嵌设于所述壳体31内侧底部,所述制动弹簧345设于所述制动套344外侧,所述制动弹簧345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 3451,另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3452,所述第一弯折部3451与所述弹簧盒343底部卡接,所述第二弯折部3452与所述限位凸起3411活动抵接,本实施例中,具体示出了制动件34的结构设置,具体地,其制动原理如下,在未拉动线绳321 的时候,依靠承载弹簧342的弹力承载线绳321连接物体的重量,如灯具,此时,限位凸起3411与第二弯折部3452处于分离状态,不会接触制动弹簧345 与制动套344之间的摩擦力,即处于刹车状态,拉动线绳321时,从动支架341 转动,其底部的限位凸起3411移动位置,使承载弹簧342处于压缩状态,且限位凸起3411移动位置过程中,触碰到制动弹簧345的第二弯折部3452,并施加顺时针方向的推力,制动弹簧345与制动套344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线绳321 被拉出,当线绳321拉出至所需长度后,承载弹簧342恢复原始位置,限位凸起3411也离开制动弹簧345的第二弯折部3452,制动弹簧345与制动套344的摩擦力恢复,完成位置调整的物体再次被悬挂。
30.所述复位件35包括发条滚套351、发条弹簧352和发条盖353,所述发条滚套351安装于所述壳体31,所述发条盖353设于所述发条滚套351顶端,并与所述壳体31连接,所述发条弹簧352卷设于发条滚套351,且所述发条弹簧 3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条滚套351和所述绕线盘32连接,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复位件35的具体结构设置,具体地,其复位原理如下,当需要将悬挂于线绳 321的物品向上调整位置时,抬起物品,此时绕线盘32不受物品的重力,发条弹簧352开始对绕线盘32作用,带动绕线盘32逆时针旋转,而此过程中,不会带动单向旋转件33转动,线绳被收卷,其结构设计简单,复位调节方便。
31.所述导向组件2设为滑轮导向件,通过设置为滑轮导向件,兼具导向和滑轮作用,可以使线绳321收的拉出或收回,更为顺畅。
32.还包括导电滑盘4,所述导电滑盘4设于所述绕线盘32顶端,并与所述线绳321连通,通过设置导电滑盘4,便于线绳321与电源及物品的电性连接,其结构简单,导通效果好。
33.此外,在本技术中,可选择性的采用金属材质的旋转轴331、轴套333、从动支架341和制动套344,以增加自锁结构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
34.如图1~图5所示,一种可升降灯具,包括上述的升降自锁结构和灯盘5,所述灯盘5设于升降自锁结构底端,并与所述线绳321连接,本技术通过将灯盘5与升降自锁结构连接,灯盘5的高度调节非常容易,使用方便。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